分享

让学校的归学校 让家庭的归家庭

 李功随 2017-10-30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合力,但学校和家庭是有分工的。一些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混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

最近一条帖子在网络上火了,一位家长吐槽道:“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虽然这个帖子看起来很像是个段子,没想到却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陪孩子写作业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不仅考验家长的耐心,还考验着家长的知识传授能力,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具备这种能力。尤其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在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难以淡定,遇到孩子不懂、不会,便很容易着急上火。

今天孩子的成长,更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家长再拿过去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当“甩手掌柜”的经验来看待今天的教育,显然不合时宜。这种变化当然也就要求家长与时俱进,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应对新的挑战。

但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还与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非正常现象有关。从家长的吐槽和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个别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已经超出了孩子的学力要求,也超出了家长所能承受的范围,既有能力上的无法胜任,也有精力上的不及。比如,要求孩子背诵经典诗文,不是简单背诵,而是还要配上曲调唱出来,然后由家长录制视频,上传到“作业群”。一些只有依靠父母帮助才能完成的、超过孩子学力要求的作业,同时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立了微信群之后,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了,一些老师对家长的“监督”也变得更加直接、公开。诸如拍照、录音发到微信群,在微信群中直接点家长、孩子的名字等,更是在无形中给家长和孩子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合力,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有分工的。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而家庭教育则侧重于性格塑造、品格养成,家长的责任在于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现实中,个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混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把本应该由老师承担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身上。就拿让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来说,这固然是促进亲子沟通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老师把这部分责任交给了家长,便有让家长越俎代庖、反客为主之嫌。老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知识掌握状况,如何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呢?

前不久,浙江一所小学取消了让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受到广泛好评。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意见》,也明确提出,“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推行作业免检、每周无作业日”。这些规定实际上都是在明确家校之间的教育责任,让学校的归学校,让家庭的归家庭。辽宁、河南等地教育部门也出台过类似规定,要真正治好家长的心病,为孩子和家长“双减负”,关键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其中,学校和老师体认到“双减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把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尤其重要。

(责编:孙竞、熊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