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yh18 2017-10-30

最近,总上头条的孙宏斌又出大事,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这次,是因为被港交所关禁闭学习的事。

10月26日,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谴责融创中国孙宏斌、现任执行董事汪孟德分别违反《上市规则》及《董事承诺》,涉及2015年终止收购佳兆业事项。

此外,港交所还要求两人完成合共26小时的《上市规则》合规事宜、董事职责、企业管制以及披露要求的培训。

据悉,融创在收购佳兆业过程中,双方所发表的联合公告以及终止股份买卖协议公告中未有提述补充协议。孙宏斌、汪孟德在知悉有补充协议的情况下,未有向董事会披露,并私自代表融创中国及附属公司A签订补充协议及使用其印章。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当初融创收购佳兆业的经历。

2015年,佳兆业又出问题,寻求与融创的合作,但由于佳兆业财务混乱、债台高筑,再加上前执行董事郭英成的回归,融创四个月之后放弃了收购。

本来,资本市场的收购折戟再正常不过,但现在却被港交所发现,孙宏斌和汪孟德在这期间隐瞒了相关的补充协议。

你可能会疑惑,这事情已经过了两年之久,为何现在还要再翻旧账呢?

答案无非四个字,敲山震虎。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无独有偶,7月18日,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就有媒体爆出消息,金融机构正在集中排查融创的资金风险,同时其上交所的100亿公司债也终止发行。

内部人士爆料,融创已经过会准备代销的产品已直接被喊停,此外,近期融创一个15亿元的信托项目放款也被紧急叫停。

那么,监管层为何频频出手,指向融创?

有这样一句笑谈,一无所有王健林,稳健投资孙宏斌。

近年来 ,融创在以激进风格著称的孙宏斌带领下,四处出击大举收购。

今年1月,融创中国拿出150亿元入股“乐视系”公司。今年5月12日,融创中国再以102.54亿元,收购今年1月,融创中国拿出150亿元入股“乐视系”公司。5月12日,融创中国再以102.54亿元,收购天津星耀80%股权及债权。5月31日,融创中国附属公司21亿元收购华城富丽60%股权及相关债权。而在乐视的150亿投资前途未卜的时候,融创又马不停蹄的以631.7亿元的代价接下了万达文旅城和万达酒店。

短短7个月时间,孙宏斌进行了三起巨资并购。数据显示,2017年,融创中国(1918.HK)在半年时间里,公司共对外发起大型收购近20起,涉及金额超1000亿。

再往前溯,2016年1月拟收购雨润集团,2015年6月拟收购佳兆业, 2014年5月收购绿城。

综合以上收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些收购标的,在旁人看来都是火山口,避犹不及,而孙宏斌偏向火山行,且不是简单的出手赞助,而是干脆亲自坐上火山口。

随着孙宏斌大举扩张,资金风险也在逐步积累之中。

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净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75.9%上升到了121.5%,提高45.6个百分点。另外,融创2016年还发行了100亿元永续债。若把永续债归至债务栏目下,融创的净负债率或高达208%。

最新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是,恒大集团和万达集团或将入股乐视网。关于乐视网引入投资人的消息,将会在近期公布。

恒大和万达意向“抄底”的消息,再次让人们把目光投向孙宏斌和那个“骗哭”他的乐视上。

当年融创花150亿收购乐视,又是孙宏斌的一次玩火手笔。根据乐视2017一季报,应收账款95.37亿,同比暴增近200%。再来看看乐视网的现金流,货币资金36.57亿,短期借款21.77亿,应付账款48.35亿,长期借款30.13亿,应交税费9亿。

110亿的银行和供应商负债,货币资金怎么足够?经营现金流不足,应收账款回收难顺利,资金链怎么安全?

孙宏斌几次表示:“去年12月如果我不投老贾,那乐视就死了,我就得帮他,我得一直帮他。“

但是无底洞一般的乐视,若是仍要注资,几时才是尽头?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利润方面,融创投资乐视部分已经亏损了约15亿元。究竟还要注资多少,新乐视才能涅槃重生?

从乐视网 8 月发布的 2017 年半年报可见,乐视网财务状况已是惨不忍睹——业绩巨额亏损,融资大幅下滑,关联方应收账款预增无减,债台高筑,现金流显著恶化,2017 年 1-9 月经营性亏损额约为 16 亿元。

日前,乐视网CEO梁军因与孙宏斌意见不合从而离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这也反映了,毫无传媒经验的孙宏斌在准备好杀入新行业之后,一定会面对复杂多变的文化冲突。那么这次,孙宏斌能否“触底反弹”呢?

孙宏斌谈及自己的目标时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要和王健林再做20个项目。

“一直看好消费升级的行业,大文化、大健康、大娱乐的项目。如果我们后面投资教育和医院的项目,大家也不要吃惊,下一步要和王健林合作大健康城的项目。相信我们将来会是文化旅游产业物业最大的持有者,持有几千亿的资产。”

此时的孙宏斌,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然而在他一路高歌的同时,是否想过,融创自身的经营现金流能否支撑得起动辄上千亿的资金?在国家宏观调控、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来自监管层的几次出手,能否让他闻弦歌而知雅意?

一旦融创自身的现金流,需要跟金融机构融资;一旦金融机构的管控进一步严格,甚至需要提前还款。那么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是否会再次推倒?当年顺驰折戟正是因为宏观调控和资金链断裂。这次他是否会重蹈覆辙?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柳传志曾评价孙宏斌:“小孙这个人,做事没有留余地,他的风格就是往前冲冲冲,这是性格使然。”

做事不留余地、形势风格激进的孙宏斌,总是让他快速崛起,也总是让他从高处坠落。

当年在联想,业绩卓著的他膨胀到权倾朝野,颇有些振臂一呼就能黄袍加身的架势,但终究还是太年轻,被送入了监狱之中。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出狱之后的孙宏斌又开始了他的野心之旅,创办了顺驰,正巧赶上了房地产这只大老虎被从牢笼里放出来的时候,孙宏斌延续了他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作风,一次一次疯狂拿地、一次一次刷新土地记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极致,甚至口出豪言挑衅当时的地产龙头万科。

2004年顺驰宣布实现120亿销售额,真的做到了地产行业的第一,差一步就怼翻了万科。然而却迎来了空前严格的宏观调控,控制货币发行量、限制贷款规模,整治土地乱象以及提高存准率,然后央行电话通知停止放款。

孙宏斌一步登天,然而这一步却没踩踏实。重重压力之下,顺驰的资金链开始断裂,孙宏斌甚至已经把家底都垫进了公司,但仍然堵不住巨大的资金缺口,仍然还不了巨额债务。绝望的孙宏斌,只能以白菜价甩卖了公司,12.8亿元准备卖掉公司55%的股权。

要知道,顺驰之前的销售额可是高达上百亿,而如果正常情况下,孙宏斌光卖手上的地就能至少净赚50个亿。

野心家孙宏斌,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越挫越勇,无论遭遇什么都能够再次爬起,当年被柳传志送进监狱,后来从柳传志那里拿到了创业的资金,在顺驰地产中倒下,又在融创中国中复活。

从2008年开始,孙宏斌依然是那个作风激进的狂人,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抢地王。然而在这次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孙宏斌吃一堑长一智,表示自打去年10月份起,自己就不在公开市场拿地了。

孙宏斌说,未来是大整合的机会,他要通过整合抢占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然而,这种在资本市场上的攻城略地,是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抢地”?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港交所传来大消息,孙宏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最近,住建部联合央行、银监会发文,三部委同时出手,严查首付贷,坚决打击房地产中介、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贷公司的违规行为,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质性惩罚措施。

除此之外,“众筹买房”“赎楼贷”等性质业务已经被陆续叫停,个人消费贷也在严查阶段,违规流向房地产的资金都被牢牢卡住。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毫无疑问,过去20年,地产行业所依凭的许多经验正在崩塌,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靠房地产赚钱的门槛将越来越高,行业的大门正在慢慢关上。

对于房企来说,传统的赚钱逻辑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空手套白狼已成空想。

当你看到李嘉诚抛售、潘石屹清仓,就连狂人如孙宏斌也宣布不再拿地,就该清楚地知晓这一点。

从2017年开始,在3年左右的过渡期之后,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能长达20—30年。打击投资客短炒赚钱,限制房企快周转赢利,将成为新时代的行业逻辑。

那么,让我们进一步延展,是否在国家经济增长步步趋稳、大水漫灌发展已然扭转的态势下,如房地产一般的赚钱模式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呢?

目前,我们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当前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以前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赚钱的问题,而现在,则要讲究品质的问题。

因此,靠高杠杆和短周期的攻城略地,已经不再适用于追求平稳发展的当代社会,无论是怎样的企业,都要告别杠杆撬动的过去,审慎考虑风险问题。未来3年,定力远比能力更重要。

出生于山西偏远村落的孙宏斌在业内争议颇大,有人评价其为无所畏惧的变革者,有人评价其为莽撞妄动的野蛮人。但无论如何,取财有道、顺势而为,都是企业家以及普通人都要清醒认知的问题。

所谓洞悉大势、与时俱进,一是要选择时代主旋律,二是要与时代谐振。正如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言,选择比天赋更重要,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