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可以追求优秀,但你不可能一直优秀!

 奉啸敏 2017-10-30


老奉

从时间的纵向发展来看,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状态不同,你不可能一直优秀。

从空间的横向发展来看,尺短寸长,四两拨千斤,你也不可能一直优秀。

当然,无论什么时间段,无论什么地域,我们都可以追求优秀。

 

上个月(9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惜告身亡。

潘匡仁中学毕业于香港名校,之后赴海外留学,毕业后回港工作,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吉他,也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和单车。

潘匡仁自杀的原因令人感叹:去年在单车比赛中受伤而罹患抑郁症。

 

从家庭背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以“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潘匡仁显然不合适。从潘同学的学习经历来看,说他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肯定也不对。

但,确实是在花朵年龄夭折。

而且,也只是因为一次运动竞争失败受伤,竟然罹患心理疾病。

有点可惜。

 

可能是高处不胜寒,也可能一直处于竞争金字塔的尖端,当失败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时,他是心理准备不足,还是一直觉得很累?

太在乎成功,太渴望胜利,总有始料不及的。

 

有一篇网文,是对家长说的,大意是,不出意外,你的孩子99%是个平凡者。

谁又不是呢?

 

小学时代,有一同学,各科成绩在年级中不仅拔尖,而且还是遥遥领先。从我们乡村小学去全镇参加数学奥赛,比第二名多出十多分。

当年,班主任在期末评语中对他父母说,好好培养,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年,去县里比赛,只是二等奖而已。

不怨他。人家的师资,人家的培训,乡村小孩怎么能企及呢?怎么去比肩呢?

前途不可限量的他,现在只是一所乡村中学的普通教师而已。

 

有一兄弟的孩子,求学道路一马平川。

名牌大学毕业之后,考公务员。他报考全国司法部,一路杀将过来,到了最后的二选一阶段。

结果,还是落选了,出身底层可能是主要的因素。

 

其实,也没有什么。

那位乡村教师同学,敬岗敬业,乐于奉献,说他平凡,其实也算不平凡。

兄弟那位孩子,也没有怨天尤人,再考省里司法厅,一举中的。成家立业,也算顺利。

 

可以追求。只是,如果实在天不遂人,何必勉强?

这段时间,网络上一直在扬赵丽颖,出身农村,不卑不亢,对得起身上这份荣光。

前段时间,舆论界一直在批唐立培,数典忘祖,伪精英嘴脸。

说对也不对。

 

每个个体都有追求,在这个追求中有些许错误,可以理解,年轻人,谁不会有点挫折,谁不会有点糊涂?

我鼓励追求。但我不主张虚荣,不主张心急,更不主张急功近利。

北大教授张颐武(好像是)批评现在的社会精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一定的道理。

利己并没有什么大错,损人就不对了。

 

前有芮成钢,后有唐立培,这样的优秀孩子,一直优秀的孩子,于社会而言,要你何用?

 

2017/10/30  17:21: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