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群艳图轴(三)

 书蠹之家315 2017-10-30

  妙玉——天生孤癖人皆罕

    

    作者始终没有对妙玉的容貌作正面描写。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回王夫人时说她“模样儿又极好”。《世难容》一曲里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按脂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所以妙玉的笔墨很少,但因作者笔力非凡,人物性情倒还异常鲜明,只在分析容貌时这样写法让人无从着手。既如此,妙玉的容貌也就可以任人想象了,只需把握好气质。妙玉性格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洁癖。这种洁癖和一般人的不同,不是简单地表现在物质上,而首先是一种精神洁癖。她的性格经历与黛玉很相似,都是父母双亡,体弱多病,寄人篱下,恃才傲物,但年长几岁,多了分成熟和冷峻。她把自己与几乎所有人划清界限。妙玉的对话很少,大多晦涩难懂。她的世界观也奇,认为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即“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她才华横溢,十八岁就已读懂《庄子》,可见悟性极高,但是并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她越是想做得超凡脱俗,就越是说明她还在乎世俗。还是邢岫烟评定得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除了宝、黛、湘,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她。虽然她容貌美丽,但那冷漠怪癖、孤芳自赏的神情却不能给人丝毫的愉悦。

    

    

    宝琴——流水空山有落霞

    

    宝琴的外貌描写是全书最吊人胃口的。人物尚未出场,就有大段虚文铺垫。第四十九回宝玉对他的丫鬟们说:“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紧接着晴雯瞧了一遍回来,对袭人说:“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袭人不信,又问探春:“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袭人愈发诧异:“这也奇了,还从那里再好的去呢?”这里极力渲染出宝钗宝琴之美艳,尤其是宝琴。宝钗之美已是人想象之极限了,宝琴之美竟超出人的想象之外。如此艳压群芳,作者却始终未对其容貌着一字。就在同一回里,宝琴“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而来,“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这话很奇怪,什么衣服只有宝琴才配穿?这件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到底什么样子现在也无从知道,只能猜测应是暗绿色。绿色的衣服只有皮肤极其白嫩的人才配穿,不然只会衬得肤色愈发焦黄。可见宝琴冰清玉洁堪与宝钗并论。第五十回“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贾母看后夸赞宝琴雪下折梅比她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还好看。黛玉已美如画,宝琴却比画还美。更让大观园众姐妹不可企及的是,宝琴自幼随父遍游名山古迹,视野开阔。她才思敏捷,写诗意境与众各别。更兼年轻心热,待人和契,上下无人不爱。然而世上之事,往往坏就坏在过犹不及。比画还美,恐怕就会失去画特有的韵味而流于俗艳。宝琴一来就闪着耀眼的光芒,几乎把钗黛都比下去。但是,在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姑娘身上竟没有更深层的东西让人挖掘。她的见识经历并没有带给她深刻的思想和感悟,她的个性很模糊,也谈不上什么心机和主见,连吃块鹿肉都要听从宝钗的安排教诲。总之,宝琴应是美丽、大气、率真,但缺乏棱角,没有特出个性的那种女孩。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

    

    如果说作者对妙玉、宝琴的容貌还有侧面评价的话,那么对元春实在吝啬到连这点评述都没有。作者这样处理是高明的:元春身处宫闱,是全书最高贵神秘的女子,对她妄加评述,只会损坏这种感觉,甚至可能给作者自己带来麻烦。我们可以作一些推测:贾家选元春入宫,元春的容貌当在她三个妹妹之上;她自幼跟随贾母,完全按入宫选妃的标准一手调教,在气质上应和宝钗相似,都是品格端方,举止娴雅(她册封为贵妃,也是德容出众的结果)。但从省亲时她说的那几句话来看,她又和宝钗很不同。她长处龙争虎斗的环境,将功名权势早已看透,虽然高高在上,却一心向往最朴实的亲情。她看出贾家气数已尽,却偏荒唐地担任这么个扶大厦于将倾的角色。她似乎很厌恶权斗,却被命运安排在斗争的最前线。所以元春的气质里也充满着矛盾,是高贵中透着柔情,声势中藏着淡泊,端庄中闪着忧郁,慧颖中隐着无奈。

    

    

    迎春——燕泥点点污棋枰

    

    红楼中丰腻的美人,除了宝钗还有一个,就是迎春。第三回她的名字还没出现,作者就先借着黛玉的眼睛,看她“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的外表是其性格的写照,处处中和,没有锋芒。她虽丰满,却是“微丰”,应比宝钗瘦一些。个头是不高不矮。作者用吃食形容其肌肤白腻,不过是将秀色可餐变着法儿说。她的温柔寡言也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除此,再没有迎春的外貌描写了。

    大观园里真正柔弱的女子不多,迎春算得一个。胖而温柔的人,会给人憨厚的感觉。迎春性情懦弱,才能平平。兴儿向尤氏姐妹介绍家里的小姐时,说“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不要因此认为迎春智商有问题,曹雪芹毕竟不会让一个真正的“木头”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迎春虽然不善诗,却有独特的爱好,就是下棋。棋艺虽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但其情致癖好可见一斑。她喜欢读老庄,并深深影响了她的为人处世。她从不愿生事惹事多事,时时处处透着“无为”之风。在贾家太安静软弱就意味着对上不能讨长辈欢心,对下不能辖制众人,在兄弟姊妹间也是可有可无。于是迎春时常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冷落、鄙视、欺凌。但她从不放在心上,安分从时,逆来顺受。在她看来,自己的兴趣才能原不在此,何必作这徒劳的挣扎,枉费心机地去争取那无意义的东西。人只有顺其自然,远离是非,才能获得心的宁静。这就是迎春,淡泊,随和,本分。

    

    

    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

    

    惜春是又一个容貌没有正面描写的女子。黛玉初进贾府,眼中的凤姐、迎春、探春,各尽其态,轮到惜春只一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兴儿介绍迎春时都能有声有色,到了惜春就只有“正经是珍大爷亲妹子”。曹雪芹一般不写废话,这里故意这么写,也是想说明此处本无话可写。这个小姑娘在贾家似乎并不能吸引大家的眼光,于是作者还是借了刘姥姥之口说惜春之美。第四十回刘姥姥听说惜春会作画,“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这是奉承之语,却未尝不是实话。每每读到这,总觉得心酸。惜春长这么大,恐怕还没听过这样对自己肯定的话语,偏偏又是从外人口中说出。这也是作者的妙笔,写貌总不忘写情。她在府里地位也比较尴尬,原是宁府的人,却抱养在荣府,虽不像黛玉寄人篱下,却也没有亲情的归属感。她的才华不算特出,除了作画,诗写得并不好。加上年纪又小,很多事她都不参与,也没有人关心体贴她。也许是旁观者清,她虽年纪最小,对人世却看得最透。对宁府的乌烟瘴气她早认定不可救药,避之恐不及,荣府众姐姐的遭遇又让她心有余悸。世界在她眼里是昏黑的,宝钗的自俭自厉,黛玉的自怨自艾,探春的自强自信,湘云的自娱自乐,都于事无补,甚至像迎春那样躲避都没用,世间的恶浊无所不在,躲也躲不过。唯一保全自己的办法就是彻底脱离这个浊世,投身佛门清静地,以完此劫。她的这种情绪与妙玉有区别:妙玉因身体有病被迫出家,恃才而傲,但凡心并未全溟;惜春因心头有痛只愿出家,无所凭恃,因而更加心灰意冷。因为有了这种彻底的“了悟”,她显出彻底的冷漠,孤僻。精干如探春者也说她“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我这里并不是要说惜春有多高明,哀莫大于心死。这仿佛是中华文化里一个奇异的宿命,精英们最初抱着赤子之心要“兼济天下”,经历一番迷幻终不得志,恍然领悟到这种深到透、熟到烂、自恃高明的世界观,最后只能或道或佛的“独善其身”,于是直接走向与其初衷相背的对生命意义的彻底放弃。千百年来,大至王朝气数,小至个人命理,经常是以儒法开始,以佛道终了,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们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在这个怪圈里欲理还乱、欲清还迷。作者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对惜、妙二人的曲词写得最凄婉。总之,惜春的脸再怎么幼稚也使得,但她的神情再怎么老成、冷漠也不为过,她就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女孩。

    

    

    宫裁——竹篱茅舍自甘心

    

    小说中没有李纨外貌的正面描写,侧写也很隐晦。她的判词上把她画成“凤冠霞帔的美人”,她两个堂妹的美受到上下称赞,可以推测李纨也是个美人。她的容颜就像她内心封存的情感一样神秘。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完全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教养。论端雅贤惠,她的气质倒和宝钗很相似,只是没有宝钗那么多的心计。宝钗为人有时显得过于冷漠,李纨则更富人情味,更温善些。她青春守寡,从不妆扮。尤氏偶尔一次去她房里洗脸梳妆,竟连一点胭脂都找不到,最后只得借丫鬟的用。她的诗写得不错,却自谦不能写,甘愿只评诗。她的年龄其实比探春一干姊妹大不了太多,心境竟像是隔了一代人。书上说她“如槁木死灰一般”,那是作者虚笔,哪里真能如此,不过是她的教养把她内心的苦闷压抑得近乎看不出罢了。

    

    

    岫烟——浓淡由他冰雪中

    

    邢岫烟的容貌也是十分模糊的。唯一的一次提及是第四十九回晴雯看过她们一干人物后说:“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岫烟的诗才不错,也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只是放到大观园里,特别是和宝琴一齐出场,就不那么惹人注目了。作者写人物很少相犯,第三回为了突出角色不就是让凤姐、宝玉分别单独出场吗,这次却把岫烟的出现写得这样暗淡,是有其用心的。红楼中若说起大智若愚的人物,首推岫烟。曹雪芹起名总有其用意。金,富贵华美而流俗;玉,晶莹坚硬而易碎;云、烟,去留无形,从容有定,清淡而玄远。岫烟家境清贫,衣着打扮自然十分朴素。第四十九回踏雪时,其他小姐大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只有她“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加上本来就瘦,平儿说她“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她虽处境尴尬,却行为得体。同样是在人屋檐下,她既没有妙、黛那样的高傲敏感,也没有像刘姥姥那样摇尾乞怜,而是不卑不亢。凤姐觉得她“温厚可疼”,对她格外照顾。薛姨妈看她“生得端雅稳重”,便谋配于薛蝌。宝玉赞她“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而岫烟最出人一等的是她对人生的领悟。妙玉为人万人不入其眼,却能与岫烟交厚。而岫烟不仅能交往于妙玉,还能一针见血地点出妙玉的要害,其高明可见一斑。她能理解妙玉,是因为她对世态人生有着同样高深的感悟,但在具体作派上她又有自己的主见,她的诗句“浓淡由他冰雪中”正是她安时处顺的人生写照。妙玉厌恶浊世,拼命想保持自身的纯洁。岫烟却懂得越挣扎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越陷越深,最好就是泰然面对一切,或者说,不经意才是真正的超脱。正因为此,岫烟才成了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她虽然对人生大道理的领悟能力无比高超,却在日常小事的处理上显得十分低能。日常家居总被刁钻的老嬷嬷欺负,竟然完全不能反抗。一块玉珮,一会听探春安排,一会听宝钗劝导,好像完全没有主见,其实是她太不经意、太不在乎了。宝琴一出场就光芒四射,但深究下去却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供挖掘;岫烟的出现暗淡的多,时间长了方能慢慢品味出她的这种内涵。这种人在现实中也的确有。有人会说,这和迎春有什么不同?从表面行为来看的确并无二致,但其出发点大不相同。作者总用“懦”字形容迎春,“懦”者,心之悸也。迎春忍让多半因为害怕和无能,以“无为”的方式躲避一切是非,保持心的宁静。岫烟则是万事“无所谓”,完全的不经意也就不存在什么“有为”、“无为”的问题了。她有着迎春一样厚道的外表,却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灵光。

    

    

    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

    

    红楼谁最美,历来没有公论。除了钗、黛、琴,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就是秦可卿。推戴秦可卿的人很多,而且证据凿凿。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境,见到一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据警幻仙姑介绍,此女“乳名兼美字可卿”。所谓“兼美”,即兼钗黛二者之美也。钗黛已是一流的美色,可卿岂不是一流中之上流?作者没有具体描绘可卿之美,却在为她写的曲词中点出“擅风情,秉月貌”的特征。第七回中周瑞家的拉着香菱的手细细看了一回,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小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在生活中,当我们谈论一个女孩子很漂亮,“竟有某某那么漂亮”时,后者往往是该圈子中公认最美的。由此可知贾府第一美人当推秦可卿。第五回“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一般艳丽的女子总偏于丰满,如宝钗,而可卿似乎生得很纤瘦怯弱。艳丽而瘦削,风骚而怯弱,实在是最难得的美人。可卿死得早,相关情节太少,对她气质的分析十分有限。她的聪明才干亦不在凤姐之下,却更为温柔稳重。贾母为人,多少孙儿孙女都顾不上疼,竟然会留意到一个东府的小媳妇,可卿的才干可知了。她出身寒微,居然能将贾府上下人等打点齐全,实属不易。但她看似大方有致,实则细心敏感;表面温柔和顺,内里好强也不下于凤姐。张太医论病时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她复杂敏感的性格导致情绪极易波动,而要强的个性又让她将这些情绪积压太多,内心负担太重,最后身心交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