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90]“科学家要有一颗童心”

 我爱创造 2017-10-30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潘建伟院士与小学生对话
本报记者 李 钊

    今日关注

    10月28—2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获得了物质科学大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老成持重的科学家形象不同,潘建伟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

    颁奖大会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有一名小学生在网上向潘建伟提问,“我是一名小学生,从小对科学方面知识很感兴趣,长大后我想当一个科学家,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工作者,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现在开心吗?”

    潘建伟高兴地说,很开心看到小朋友喜欢学物理,学物理本质上使人具有处理事情的一种建模能力。现在自己有点忙,但总体上来讲还是很开心的。

    潘建伟从这个问题出发,引申到怎么宣传科学家形象的问题上来。他说,科学家的形象是否应该是整天非常苦恼、蓬头垢面,给人感觉特别苦、特别累、特别辛苦,这样其实不太合适,事实也不是这样的,都这样以后就没有人愿意来干物理了。

    潘建伟说自己是比较喜欢过相对压力不太大,比较悠闲的日子。2003年,潘建伟本来想早一点去德国海德堡发展量子存储的技术,但却因为小小的一棵荠菜而拖延,让人忍俊不禁。

    潘建伟说自己东阳老家的荠菜很好吃,多瑙河边也有荠菜,他想自己走了之后,就再也采不到这么好的荠菜了,所以拖拖拉拉好几个月,本来应该3月份去德国,结果等春季荠菜采完后7月份才走,因此还耽误了一个实验。说到这里,潘院士嘴边露出了孩童般的微笑。魏晋时有“季鹰归未”,今有“荠菜院士”,中华千古风流,自有传承,名士风采,令人折服。

    潘建伟感慨,有时十天做下来什么进展也没有,就会拼命到实验室做,忽然一天把实验做完了,再看天气不错,就赶紧把实验机器关了,跑到多瑙河边散散步,躺下来,晒太阳,唱唱歌,很开心。这样回来之后做工作更有效率,科学家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疲劳了。

    潘建伟回忆自己小时候做作业,都要带到山上去做。从那时他就认为,做事情一定要比较开心地去做,做工作也是比较开心才能做出来,这样写出文章来也比较开心。其实做科学还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嘉宾孟亮点评说,这个小学生的问题非常好。听潘老师讲话的时候,感觉他不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学术泰斗,而是充满了童心,仿佛还是当初东阳山上玩耍的那个孩子,有了这种童心才能把科研做下去。

    潘建伟院士在13岁前,一直在绿水青山的浙江东阳,跟今天在大城市里困于各种辅导班的小学生们相比,潘建伟拥有一个更加单纯快乐的童年。更可贵的是,他把这种童心一直保留到现在。

    做人要有童心,做学问更要有一颗童心。潘建伟用自己的成绩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不是么?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2017年 10 月 30 日第 4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