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春悲秋”其实很伤身

 书蠹之家315 2017-10-30

秋季,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据医学专家介绍,人脑的深部有个叫松果体的内分泌腺,这个腺体对阳光和明暗非常敏感。夏天强烈的阳光可以抑制松果体的功能,使松果体激素分泌减少。立秋以后,白天渐短,尤其在阴雨时节,天色暗淡,松果体开始分泌大量松果体激素。松果体激素就是褪黑激素,它能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主要是能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众所周知,甲状腺素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发育,缺乏甲状腺素的时候,人会食欲不振、反应迟钝。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升高血压、升高血糖。若这两种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大脑细胞的功能活动就要降低,精神也开始消沉,人就变得无精打采。多愁善感之人更会愁肠满腹,也就是所谓的“伤春悲秋”,而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就会造成抑郁症。“抑郁症具有季节特点,每年秋季抑郁症患者都会增多,很多人一到秋天,会出现莫名的情绪暴躁、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对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我市心理专家提醒,秋季应警惕抑郁症高发。

据专家介绍,抑郁症具有季节特点,受环境影响,有些人到了秋天会产生负面情绪。此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景触情,往往会产生凄凉、忧郁、悲悉等伤感情绪,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专家表示,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抑郁症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主要症状标准包括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出现睡眠障碍或睡眠过多,出现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退等。

专家表示,这种悲秋的情绪引起的诸多症状,也被医学研究者称为“悲秋综合征”,其罹患者多是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女性患者较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50岁,简而言之,体弱而不好动的人更容易悲秋。

专家提醒,减轻悲秋的办法就是多做运动,多外出旅游,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让心情舒畅。如果情况严重、发展到抑郁症的地步,一定要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