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文化圈

 江淮风情 2017-10-30
名称起源
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一词,据说参考自德语“ChinesischerKulturkreis”。通晓德语的一家东京出版商主编龟井孝(1912—1995),想找一个描述古代东亚共同使用汉字地区的述语,故从德语“Kulturkreis”译成“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在地理上可以称为东亚文化圈,以器物戏称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陶瓷文化圈、丝绸文化圈等,在文化上称为儒家文化圈(儒教文化圈)。

地域范围
汉字文化圈大中华地区
大中华地区(部份)
中国大陆的汉族聚居地
中国大陆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壮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等
香港
澳门
朝鲜半岛
朝鲜
韩国
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的位置
日本
台湾
越南
琉球(沖绳)

下列地区有时也被列入汉字文化圈的范围:
东南亚华人聚居地
新加坡(有时也被纳入大中华地区)
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地区(如:槟城)
印度尼西亚华人聚居地区
泰国华人聚居地区

历史发展
汉字文化圈汉武帝

··
自三代文明形成後,中华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影响。

·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更充满信心与优越感,认为落後的地区会被中国吸引,前来朝贡。中国文化可以不断的扩大,达到「世界一家」的理想境界。

朝鲜:汉武帝时,设四郡:乐浪、临屯、真番、玄菟,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中国版图。 以乐浪郡为交通孔道,文化东被重镇:在前後汉四百年当中,乐浪郡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功效。 东汉末,天下大乱,高句丽崛起。

越南:秦始皇设象郡,将越南北部首次纳入版图。 汉武帝设「交址郡、九真郡、日南郡」。

晋·南北朝

朝鲜/韩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形成。 半岛北部─高句丽:永嘉之乱後,高句丽佔领乐浪、代方两郡,由内陆国家变成为临海国家,并与分裂的中国北方诸国维持有好关系。 西元五世纪初,全盛时期的高句丽与东晋结盟,形成与中国南、北两面外交关系。429年高句丽迁都乐浪郡,成为道地的半岛国家。 半岛南部─百济、新罗:百济位於半岛西南部,临渤海湾,曾长期与高句丽为敌,与东晋、南朝较为密切。新罗位於半岛东南,临日本海,初期透过高句丽吸取中华文化,与北中国的关系较为密切。 六世纪以後新罗兴起,朝鲜半岛上形式产生变化。高句丽联合百济,以压制新罗,新罗转而与中原国加较为密切。 372年高句丽设太学、传入佛教、颁律令(初期以高句丽为最盛)。384年百济设太学、颁律令。

日本:与南朝建立朝贡关系。根据南朝史书的记载,倭国继百济、高句丽之後,在五世纪中与南朝建立朝贡关系的第三个。 西元538年佛教由百济传入。同时期,中国的儒教、易学、历算、医学,亦先後由百济传来。

··

朝鲜/韩国:朝鲜半岛初次出现统一王国,新罗在隋唐帝国一再对高句丽用兵的帮助下,先後灭百济、高句丽,朝鲜半岛首次出现统一王国—新罗。 西元668年,唐设安东都护府於平壤。西元583年,始颁佈律令及允许传佈佛教。政治、经济制度全仿唐制。文化上,新罗创出用汉字来标音的「吏读文」。科举考试指定书籍是儒家经典。大量派遣留学生至长安的太学,如崔致远高中唐科举进士,且 嫺熟汉文,归国後,备受国人推崇。

日本:西元七至九世纪,中国进入隋唐时代,日本逐渐进入主动、直接吸收中华文化的时期,是歷史上吸收中华文化最多、最快的时期。 从西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至中国,往後二百五十年间,遣使不断。透过使节来华的留学生、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本。 天皇名称、“日本”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 奈良、京都受唐式文化影响深远,此两京的建筑系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吉备真备借用汉字偏旁发明「片假名」;空海根据汉字草书发明「平假名」。 奈良时期,中国的成实、三论、法相、俱舍、华严及律宗传入日本。至京都时期,在传入天臺与真言(秘宗)後,完成了大乘佛教的东传。 艺术、娱乐方面,唐朝各项艺术娱乐传入日本,如围棋、相扑、书法、音乐、舞蹈等经过消化改造,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越南:唐设安南都护府。 五代末越南吴朝独立。

明代以后

自明代恢复“册封体制”以后,可纳入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及地区)基本确立下来并延续至今,李氏朝鲜、琉球、大越(后来的越南)及日本都符合条件。当时的日本不仅脱离了“册封体制”,律令制也已形式化,与此相应的科举官僚制度发达的状况说明西嶋定生所列的四大点已非必要条件。第一个要列举的有特色的文化要素是文字系统。文言文(即汉文)的导入促进了用汉字来表记自身语言的发展,日本的假名、朝鲜的口诀、吏读、谚文并非直接从汉字派生出的文字,但其音节文字的特点明显受到汉字的影响。此外语言学者西田龙雄指出本民族文字的发明也有可能是受契丹文字的启发。越南的喃字是由汉字派生出的独立文字。由此各国逐渐确立了本民族文书系统。但是、直到近代以来这些本民族文书系统才逐渐取代文言文(即汉文)运用于官方文书。宗教上本土化的佛教、道教带着地域性的浓淡及混淆(syncretism),在民间普及。儒教由於与政治思想相匹配,在圈内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共通思维框架。吃饭用筷子,品茶的习惯,建筑使用瓦等生活文化也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共同特徵, 以中国为中心分布开来。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常和朝鲜的儒学者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来自安南(越南)的使节与朝鲜使节互赠汉诗。

汉字现状
汉字文化圈越南语字母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後,中国的向心力减弱,朝贡体系下的各属国对汉字的支配地位开始怀疑,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作爲摆脱从属地位的象徵,开始採取汉字废止政策。

现在的越南及韩国,汉字的使用频度已比以前少很多。在18世纪由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Alexander de Rhodes)设计的国语字(Chu-Quoc-Ngu)被后来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在学校中广泛推广,取代了传统的儒字(汉字)和喃字,使理解汉字的人除老年人和一部分的专家以外变得很少。韩国有900字左右的汉字义务教育,不过,李氏朝鲜(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世宗所创造的朝鲜文字-谚文(Hangul)被普遍使用,报纸上的汉字使用频率也不高。

另外,部分汉字使用国家和地区对正体汉字进行简化,如中国大陆採用简化字、日本採用新字体,但台湾地区,香港,澳门及大部分海外华人社区仍使用正体字

汉字是东亚国际文字的观点到近年才开始出现。

随著韩国、台湾、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啓示,东亚共同体建立的呼声也逐渐提高,作爲东亚国际文字的汉字的重要性将被重新评估。

那些过去属於汉字文化圈而在近代丢掉了汉字的国家,也逐步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汉字復活的呼声也开始被倡导。

关於汉字文化圈内各国专有名词的翻译

汉字文化圏内用汉字表记的固有名词(地名、人名),翻译到圈内其它地域时,以往通常按照当地相应的汉字读法(通常採用音读)来读。但是这种专有名词翻译原则在近代以後产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是朝鲜半岛和越南的汉字废止。

汉字互译

中国方面:

中国对於朝鲜和越南的专有名词的翻译仍然完全採用汉字。但是由於近代以降朝鲜半岛和越南的汉字废止,由於表面上无法分辨使用的是哪个汉字,从而使某些朝鲜、越南的源自汉字的专有名词的翻译产生了偏差,同样、在使用假名的日本人姓名的翻译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日本女演员“宫沢りえ”、现代汉语通常翻译成「宫沢理恵」。其实她的本名是「宫沢梨絵」。这是因爲翻译者判断其名字「りえ」的发音用日本语通常表记为「理恵」,所以就误用下去了。在对朝鲜半岛和越南人名地名的翻译上也出现有同样的情况。

汉字文化圈日本街头汉字

日本方面:

由於日本仍使用汉字,日本对於中国的地名多採用直译,即把中国的地名的直接用原汉字写出来。对於人名,则部分使用音译,即用假名表记现代汉语的发音,也有直接用汉字直译的情况。对於越南和韩国的人名、地名多採用音译,即直接引用其相应罗马字的写法。

朝鲜/韩国方面:

韩国对於中国的人名、地名部分採用音译,部分採用直译、即把中国的人名、地名的汉字用朝鲜语的音读方法读写出来。韩国对於日本和越南的人名、地名大部分採用音译。

越南方面:

越南对於中国的人名、地名多採用汉越音翻译。即把中国的人名、地名的汉字用越南语的音读(汉越音)方法读写出来。对於日本和韩国的人名、地名多採用音译,即直接引用其相应罗马字的写法。

日本现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的名字用越南语写作「Abe Shinzō」,这是用现代日本语的读音来转写的表记方法。“安倍晋三”这四个汉字用越南语的汉越音读为「An Bội Tấn Tam」,但是这种表记方法一般不使用。朝鲜语亦有同样的翻译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