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作臻习练书法,开始即非因功名之诱,也非因利禄之需,而是完全出于天然的好书基因。他习书数十年,倾心艺术之真,作品皆是洗尽铅华,尽得书艺圣境的佳作。 庄作臻的书法作品因能入境融意,所以极具传统书法的魅力,他的作品让人尽得文化熏陶,清雅脱俗,是真纯艺术。这种以艺术之纯而示人的书法作品,恰是书法艺术投资与收藏市场的清泉爽风,得之如宝,收之大珍。 关于书法功底,“深厚”二字不能尽述庄作臻的书法基底之坚实。为得实基,庄作臻练习书法,临古帖是大下苦功的,特别是临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和《廉颇蔺相如传》、王羲之的《十七帖》、张旭的《四诗帖》、王铎的《草书卷》、怀素的《自叙帖》等等大贴,得一字之形似并不辍笔,唯深得意气精华才可小憩,每贴临上百遍都是常态。因有扎实的临贴功夫,所以庄作臻的草书首先得了“规矩”。庄作臻书法虽然苦临古帖,却又得遇福建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等人的指导,作书不拘泥于古,有很强的融会创造能力,书意自然,所以其草书作品在规矩之上,又得自由之创。庄作臻的书法作品即有规矩,又富自由,成为书法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大成佳作,亦是当下书法作品收藏界的光耀明珠。 看庄作臻的草书楹联作品《江山丽词赋 冰雪净聪明》一幅,可识庄作臻悬腕行笔之妙超。庄作臻习书数十年,捉笔力道充盈,所以下笔如凿,行运纸上,如钢凿琢岩,痕入岩基,骨力撼人。 中国书法,主讲“中锋施笔”。因力道充盈,所以庄作臻的中锋用笔,完具古意,不偏不倚,体现了其继承传统书道的扎实功力。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庄作臻行笔在中锋有功的基础上,又极善侧锋有变。侧锋施笔,施笔有道,只有大家才得精髓。庄作臻施侧笔,明显得王羲之侧笔行动的精神奥妙,首先不惧侧笔,其二不拒侧笔。庄作臻侧笔行运,以肘带腕,仍旧极有骨力,又侧生于笔画的震动气势,让字意因侧笔溢生灵秀之美,动感明显,更富音韵律美。观其作品中的“山”字,第一笔竖画施中锋,体现庄凝之美,末笔竖画,则巧施侧笔纵势,与首画中锋形成势守势纵的平衡之美,可谓一字千金。除“山”字施侧笔有法有道,又有“净”“词”“雪”等字,也皆施以侧笔之妙,成经典之态,让作品尽生端华,又极富灵秀。庄作臻在《江山丽词赋 冰雪净聪明》所体现出来的书道守于传统又创于当下的创作理念,相当鲜明。 又得见庄作臻四屏草书《赤壁怀古》作品,更被其精深的书法造诣所震撼。在这幅作品中,庄作臻除了善于中锋与侧笔相互转势造趣的雄厚笔力凿横铸竖,更是以飞笔施墨的随性意境,以飞墨抒怀,让书性与心性达到了至上无顶的绝配通意。在庄作臻眼里,墨有灵性,其心通墨,以心施墨的主观意念非常强烈,墨色于笔毫的各处施出,墨通八端,意趋八方。看《赤壁怀古》,墨色如云,于是被其墨意所引领,极容易进入到其书法作品独有的意境里。 庄作臻的书法作品,不但自有意境,还能带观者入境,灵性十足,当然为书界上品。悬庄作臻的书法作品于厅堂,不仅仅是艺术欣赏,更是与艺术通灵的出神入化。 草书之能,在于章法。章法是书法行笔构画、施墨聚意的综合能力。只有对书法技能和理论有超然把握,才能在章法上大有所成,作品才会因章法而成一体,终得意盛。 庄作臻的草书章法之能,从作品《录李涉诗 润州听暮角》可知端倪。“江”字入手,以大笔浓墨起,然后“城”重笔转细墨,气势由雄转逸,行笔转折利落,起头两字便生章法变化之妙。 接下来,用笔由迟渐行渐急,墨色由逸渐重,从头到尾,一气运成,似是长江之水,自源头小溪渐成大江滚滚。庄作臻作品章法,极合自然变化之律,从叮当小曲开始,能酿大钟合乐,气势渐行渐雄,以至最后一笔,如长虹贯日,势不可挡。 再看草书作品《题王叔明 岩居高士图》更是以笔画盘旋,墨色飞凝造章法,字密字疏,行规合韵,密时稠不透风,疏则马踏旷原,施墨即注重墨色融转,又着意留白有道,致作品空间辽阔,气息通畅,不呆不滞,灵秀俊美。 庄作臻的豪情草书大作《笔墨山水》一幅,是以笔墨表意的大美巨作。举笔蘸大墨,笔落如秋鹰搏兔,于空中早有灵扑,重笔触纸,结体雄险,侧笔施力,震天颤地。看其中任何一字,皆以斜势造险,但因前字与后字能做到前牵后引,意气通联,相辅互依,终成一体,致整幅气势虽险于华山,又稳如泰山。所谓胸有成竹,章法在心,这幅《笔墨山水》最能释庄作臻书才,成大气卓然的笔墨佳品。 侧笔亦经典,飞墨得神韵。庄作臻以极厚的书法功底,和鲜明的创新精神,将他的书法作品推至造诣非凡的境地。有传承、富创新,入胜境,书法修炼的三层至高境界,庄作臻都达到了。所以,书法家之名在庄作臻这里,是绝对的名符其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