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起为将带兵的故事

 雄鹰7smk3hsdiy 2017-10-30
原文地址:

原文作者:亚洲兄弟-不如救思想

吴起为将带兵的故事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常胜将军,著有《吴子兵法》一书流传于后世。吴起带兵,励士有方,以与士卒同患难、共休戚而闻名于当世。《东周列国志》中有如下记载:齐国入侵鲁国,吴起求用,鲁侯封为上将,'率兵二万,以拒齐师。起受命之后,在军中与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见士卒裹粮负重,分而荷之,有卒病疽,起亲为调药,以口吮其脓血,士卒感起之恩,如同父子,咸摩拳擦掌,愿为一战。'
吴起将兵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能“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可以说是不摆架子、平易近人的典范。在部队中经常看到有人当了领导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和战士们随便聊了。的确,领导权威乃至威严是必须的,但摆谱儿、使脸色、装腔作势等绝不是权威,相反还会起到消极作用甚至削弱领导的权威。而“降低”姿态,与下属打成一片,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才是提高部队的向心力、战斗力,提升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记得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回忆指挥二战时曾说,“要知道,长官摆臭架子是指挥失灵的直接因素。”
吴起反对在战争中莽撞蛮干,主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分析了碰到有利时机“击之勿疑”的八种情况:
一是大风严寒,军队半夜出发,昼夜行军,破冰渡河,不顾士卒艰难;二是在炎热的夏天,队伍出发得迟,正好烈日当头,行军又急,不管士卒饥渴,只是拼命赶路;三是队伍在外时间很久,粮食吃完,民众埋怨甚至愤怒,淫言怪事屡次出现,而将领无法禁止;四是部队的物资耗尽,连柴草也很少,却遇上阴雨天气,想掠抢又没有地方;五是战士不多,水土不服,兵马生病,四邻的援兵未到;六是长途跋涉,已近黄昏,士卒疲劳恐惧又不得食,都脱下铠甲随地休息;七是将领和官吏都没有威信,士卒心神不定,全军多次发生惊乱,而部队孤立无援;八是兵力部署未定,宿营地也未安排好,爬山过险,只有一半人通过。凡是遇到以上情况,不用占卜就应立即派兵出击。----(《吴子·料敌》)
吴起还分析了遇到形势不利时“避之勿疑”的六种情况:
  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甲兵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同上)
另外,吴起从实战出发,对行军和扎营提出了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 :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可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吴子·治兵》)
  要求行军中对行程、人马的负荷要安排得当,饮食供应要搞好,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听从上级的指挥,从而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吴起十分重视对地形的了解。
认为:凡行师越境,必审地形,审知主客之向背。地形若不悉知,往必败矣。
  他指出,军队到一个地方,必须先了解周围“五十里内的山川形势” 从而“知其险易”,“使军士伺其伏兵,将必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同上)即使军士注意是否有敌人的埋伏,而将领则要利用地形以对付敌人。吴起还提出,军队驻扎“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吴子·治兵》)即扎营不要在大山谷的口上和高山的顶端。
  以上这些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争规律,它反映了吴起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吴起的战略战术思想中,许多地方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吴起说: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吴子·论将》
  他认为带兵作战必须首先分析研究敌人的将领,根据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对策,这样就能不费多大力气而获得成功。这是对孙武用“水无常形” 来比喻“兵无常形”,依据敌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夺取胜利的《孙子兵法·虚实》)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吴起非常鄙视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当逃兵的可耻行为。他主张在战场上“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治兵》),阐明了战场上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只有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夺取胜利才能保存自己,而贪生怕死,不敢杀敌,结果必然失败,招致灭亡。因此,吴起在他的军队里提倡不怕死的精神。他说:“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论将》)即从出兵打仗的第一天起,就要使战士抱定决心战死的光荣信念,而不要怀有苟且偷生的耻辱思想。在战斗过程中,要使战士“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吴子·图国》)即以前进杀敌、英勇牺牲为荣誉,以后退活命为羞耻。《战国策·齐策》谈到齐国军队在燕破齐连取七十余城,虽然“食人炊骨”处境十分困难,但“士无反北之心”,坚持战斗到底。认为这样的军队就是“孙膑、吴起之兵也”。可见吴起的军队顽强战斗的精神,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