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0开始学修图 | “通透”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调出通透的照片?

 百合仔 2017-10-30





这是从零开始学修图的第三十篇文章


今天我们聊一聊,为什么你的照片是灰的,是不通透的,以及如何去灰让照片变通透。




通透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为图片追求一种通透的效果,干净透明,有一种舒服耐看的感觉。


我们通常说一张图片不通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灰”,一种是“发闷”,在人像摄影中,脏也是不通透的一个很大原因


不通透主要原因有:隔着玻璃拍摄,在不良天气(雾天,阴天)下拍摄,逆光拍摄等等,都会导致图片不通透,发灰,发闷。


至于如何区分“闷”和“灰”,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闷”就像一个物体被闷在被子里,体现在画面中的感觉,就是主题不突出,被闷在了整个画面的影调里,造成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饱和度偏低,对比不足等。


“灰”就是单纯的灰了,没有正确的黑白位,色彩不纯净,没有正确的白平衡等等。


(色彩不纯净,没有准确的白平衡,没有正确的白位)



(逆光拍摄,画面中黑位发灰,人物皮肤脏,不立体)



(没有准确的白平衡)



(颜色不纯净,逆光)



(恶劣的天气)




(隔着玻璃拍摄)



人像修图中,皮肤脏也是不通透的一个决定因素,下面这个例子,引用叶明大佬在知乎的图片。


(图源知乎,作者:叶明)


在叶明大佬的调整下,较为干净的皮肤比脏的皮肤要通透许多。



综上所述,换成我们日常修图中的术语,导致画面不通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白平衡

2、黑白场

3、亮度

4、对比度

5、饱和度

6、锐度

7、清晰度


当然了,还有一种就是硬件问题,由于某些相机传感器,对于图像解析能力比较差,会比一些好的相机出来的效果,要灰上很多。


镜头的好坏,也会影响到画面成像会不会变灰,以及拍摄者的专业技能,非专业摄影师用P档拍的,永远比专业摄影师用M档拍的要灰一些。





灰的本质


小修认为,灰的本质就是对比不够


这里的对比,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说的“亮度/对比度”中的对比,还包括相邻像素间的对比,色彩对比,饱和对比,锐度对比。



1、相邻像素的对比



我们把这张图放大到可以看到像素格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原图,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的手段增加画面对比:


(四个都是一样的柔光模式)




再看各个相邻像素之间的对比变的比之前强烈了很多。


我们再缩小画面看一下整体:



画面中的“灰”被去掉了。


这里相邻像素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清晰度,关于LR和ACR中的清晰度调整工具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说过哦。



2、亮度对比


亮度对比,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度/对比度工具,拉S曲线,调整黑白场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手段增加画面中不同亮度之间的对比。



我们拉一个S曲线,画面中的灰也会被去掉。



3、色彩对比


丰富画面中的色彩的纯净度,或者为其赋予色彩,形成色彩对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图片去灰。

(为上半部分赋予蓝色,下半部分赋予黄色,增强色彩对比)



4、饱和对比



在画面中不同的区域调整它的饱和度,让色彩之间有饱和度的对比,也是可以增强通透感的。



5、锐度对比


锐度对比,其实就是为主体增加一些锐度,让主体和背景在锐度上有所区分,从而凸现主体,也能增加一定的通透感。





根据画面的不同需求,我们将这些不同的增强对比的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这只是思路,至于工具的选择,还是要看实际需求。


曲线,色阶,对比度工具,LR中基础调整面板都是可以调整亮度对比的。


双曲线,中性灰,用套索工具圈出一块执行曲线命令等都是可以为特定区域增加(降低)亮度的。


之所以说上面这两句废话,是因为小修前两天被一个萌新给萌到了:



PS中的各种命令(手法)都仅仅只是工具而已,相似工具之间的区别,或许就像鼠标和数位板一样,加深减淡工具/中性灰/双曲线/明度图层等等类似工具(手法),都是为了达到D&B的效果的,至于如何选择某一个工具,就看实际需求和个人习惯了。


至于D&B做的好不好,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并不取决于工具。小修觉得我师父用加深减淡工具也可以把D&B效果做的很好。


(就这个工具,他不会双曲线而且嫌两个图层间换来换去很麻烦




实例解析


案例一:



还是这张小修随手拍的雪山图。


我们放入LR中,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不正确的白平衡也会导致画面不通透,所以,我们首先校正图片的白平衡。



用吸管工具选区一个灰色区域点选一下,然后再调整细微调整一下数值。


暗的画面永远不会给人通透的感觉,所以我们稍微提亮一下画面整体的亮度:





再增加一些画面中的对比度: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画面的对比,丢失掉高光和阴影的细节,所以在调整工具中再适当调整一下高光阴影:




增加多一些的清晰度:




将自然饱和度增加到最大:




这个时候基本上画面已经比原图要通透了许多。但是远处的天空和雪山依然有些灰,这个时候就要想起我们之前所说的:分区调整永远是修图的核心


所以,我们使用渐变滤镜,单独为天空再做一些调整



拉上一个这样的渐变滤镜。


再看一下效果:



我们知道,丰富的细节也可以为画面增加通透感,在远处雪山和近处的草地相接的地方依然有些发灰,我们使用画笔调整工具,设置和刚刚的渐变滤镜差不多,为发灰的地方涂抹一下。



画面中红色区域是涂抹的范围。


此时,我们再看一下效果:



画面变的非常有层次,整体也比较通透了。


经过渐变滤镜和画笔工具调整以后,我们可以再适当的调整一下曝光和对比度,此时就差不多完事儿了。





呀,微信把画质压缩的真恶心。


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再精细雕琢一下。




案例二:


小修手上没有特别特别灰的人像原图,找了一张比较灰的做个演示吧。




首先,还是需要校正白平衡:




考虑到人物是逆光的,如果直接提亮整体曝光会很容易让背景过曝,丢失细节,所以我们先用画笔工具,把主体人物先提亮一些:


(红色区域是蒙板)



再回到基础调整面板,适当的提高一些曝光,提亮暗部,降低黑色。


因为是人像摄影,所以清晰度不能提的太高,可以适当加一点点,自然饱和度也可以加一点点:



在图片右侧添加一个渐变滤镜,提高色温,降低曝光(新版的ACR中有遮罩功能,会省事很多。)


然后再通过曲线工具,HSL工具和分离色调工具适当调一下色:




看一眼对比图:





为什么会压缩的这么厉害呢,有人可以告诉吗?




当然了,锐化工具以及祛除薄雾工具也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对于逆光特别厉害的图像,我们通常所做的和上面并不相同,而是加强逆光效果,营造夕阳或者其他冲光效果,尽量的展现氛围。


此类风格的图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些回来做为参考图,以便以后修图的时候可以辅助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