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茂林之家 2017-10-31

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亲自带队发动的广州起义,在历史上一般称为黄花岗起义。这一次起义,老实说直接的战果非常有限,损失却极其巨大,孙中山事后曾痛心地说道:“吾党精华,付之一炬。”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当然,由于地域和时间的关系,参与这次起义的志士其实主要是两广和福建人士。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殓的七十二烈士,其中有40人是广东籍,20人是福建籍,6人是广西籍,其余6人,四川籍和安徽籍各占3人。

假如以成败论英雄,这些年轻的志士似乎死得不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不少人更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起点,大有“前途”,却一旦听到党人要在广州大举起事,就群起响应,争相赴难!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只因有大义存乎其心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例如福建志士方声洞,起义前夕,时在日本留学的他被推选为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支部长,以接替即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的林文。方声洞却毅然拒绝,并慷慨陈词:“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躯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奚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又如安徽怀远人宋玉琳,闻讯从安庆连夜赶往广州,千里赴难。其云“富贵利禄岂能动,生死绝不变初衷。”此真大丈夫也!

当然,在舍身赴义的同时,他们也并不是没有痛苦,没有留恋。大好年华之时却要与家中的亲人诀别是深藏于他们内心之中最大的内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正如林觉民起义前连夜草就《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或许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这种伤痛非当事人不能体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争相赴死,只因心中有大义

四川籍的喻培伦则相对“幸运”,因为他还有一个亲弟弟。起义前夕,当弟弟喻培棣也与他一同报名参加选锋时,喻培伦劝止了弟弟。喻培棣开始很生气:“举义,诚知必死,然死国义也。吾人不肯死,谁肯死者?国事不可挽矣!”然而,喻培伦却晓之以理:革命为先,家国兼顾。家中尚有高堂二老,需人尽孝,若于起义中兄弟皆亡,置父母二老于何地?

最终,兄弟二人相拥痛哭诀别,为中华数千年煌煌青史再添凝重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