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姚华莲花盦:多才多艺,颖拓独绝(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10-31

因为姚华在京长期居住在莲花寺,而在那里他接待过很多的朋友,伦明也曾前往莲花寺去看姚华的藏书。故其在此诗的小注中描述道:“贵筑姚茫夫华,居莲花寺,余旧邻也。君善书画,而不甚谈版本。厅室雅洁,触目醪琳也。君殁,所藏文禄堂、邃雅斋二家,得值一万三千金。有宋本《汉隽》《周易注疏》明刻附图传奇多种。唯《张子集》题称元本,疑即邱琼山刊正德本。若果元本,岂非希世宝耶?”


看来,当年伦明在京所居之所距莲花寺很近,因此两人交往较为密切。然而伦明却说,姚华的藏书不甚讲求版本,可是他又说,姚华去世后,其旧藏主要归了琉璃厂的文禄堂和邃雅斋。而这批书中还有两部难得的宋本,明代的戏曲类版本也很多。仅在此处点到的这几部书,已足够显现姚华藏书在版本方面也有讲求,否则的话,仅那两部宋版就能买几屋子普通版本。


姚华撰《秦琅玡台刻石四百谱释》一卷 民国稿本,封面


姚华创作的书法与绘画在日本最受重视,故近几十年,姚华的书画类精品有不少都流往日本。而其以颖拓方式制作的佛像拓本,也同样大受追捧。他的藏书在市面上流通者并不多,仅是十几年前,文化遗产书店开业时,卖出一批姚华的钞本。而我买得了其中近十种,其中有两部乃是姚华的重要稿本。而从其所钞之书也可看出,其独特的书风。郑天挺在《莲花盦书画集》序中谈及:“先生作书兼综晋唐篆隶,而一出之于己。二十年前规摹黄米,二十年后肆力于颜,写麻姑仙坛记小字本逾千过。既精说文好金石,尝杂其锋势于行楷。民国元、二而后,益以峻朴出之,雄遒茂密,体韵丕变。或以为酷似北碑。先生闻之曰:吾以隶法运颜平原耳!”


由这段叙述可知,姚华在书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临摹许多名帖,由此而创造出了独特的书法面目。


姚华撰《秦琅玡台刻石四百谱释》一卷 民国稿本,卷首


当年文化遗产书店的开业,在业界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因为此店乃是中国书店的下属门市部,故而中国书店从第二善本库——古小库——中拿出一批好书上架。看来,姚华的这批钞稿本乃是出自中国书店善本库。而善本库中何以有姚华的这批钞稿本呢?想到伦明的所言就不用奇怪了,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时,邃雅斋并入了中国书店。看来从那时起,姚华的这批旧藏一直存在库中。而姚华去世于1930年,他的旧藏何时卖出,我未查得具体的日期。但想来,距此时段不会太远。以此推论起来,姚华的这些钞稿本在仓库内藏了七十多年才得以来到了寒斋。虽然我的所得数量很少,然而姚华却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之人,我能得到这样几件吉光片羽,也算是我以此来表达对这位奇才的敬意。


对于姚华的藏书情况,梁启超写过一首《祝姚茫父五十寿诗》,该诗的前半部分为:“茫父堕地来,未始作老计。斗大王城中,带发领一寺。廿年掩关忙,百虑随缘肆。疏疏竹几茎,密密花几队。半秃笔几管,破碎墨几块。挥汗水竹石,呵冻篆分隶。弄舌崑弋黄,鼓腹椒葱豉。食擎唐画砖,睡抱马和志。校碑约髯周,攘臂閧真伪。晡饮来跛蹇,诙谑遂鼎沸。烂漫孺子心,搅荡狂奴态。”


姚华撰《秦琅玡台刻石四百谱释》一卷 民国稿本,落款


梁启超的这首祝寿诗写得颇为调侃,他说姚华不是僧人,却掌管莲花寺,姚华在此寺中静心修行,而他的修行则是在学问研究和书法创作方面。莲花盦内珍藏了许多姚花收集来的古物,而正是这些古物使得姚华有了那么多独特的创造。


姚华得到梁启超的祝寿诗之后,他也写了一首五言长诗名《答梁启超》,该诗的前半段为:“夙昔志千载,乱来无久计。眼看割据成,余亦踞破寺。一日草间活,买书时拓地,故纸已绕屋,身入古人队。积为骨董癖,搜罗到瓦块,几家金石录,姓氏教改隶。氊搨自繫题,如下蓴羹豉。搦管无不为,将来难状志。鉴真得及唇,我身傥亦伪。掩关百不竞,万流况鼎沸。”


无法入内还是觉得遗憾


由这首诗可以看到,姚华在莲花寺内有着大量的藏书,可惜他没有书目留下来,而今难知当年莲花盦中究竟藏了多少善本珍籍。


今天是2017年10月5日,今年的十一长假连上了中秋节,故一并放假8天。钱锺书的《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被广泛应用的名言:“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话放在今天更为实用,虽然今日的情形乃是指得全城式的异地游。北京人离城而去,城里的交通便利了许多,于是我借机在老城区内寻访几处名人遗迹。


所处社区名称


事先在网上查得莲花寺仍然健在,这真是个好消息,于是驱车前往。网上显示莲花寺的门牌号为:北京宣武区永庆胡同37号。跟着导航很快来到了这一带,进入永庆胡同慢慢开行,一直注意着路两侧的景色,可是直到胡同出口附近时仍然没有看到寺庙式建筑。在其的右侧看到了一处仿古屋檐,进内一看,这里竟然是一家专吃爆肚的名店。服务员看我进来,马上拿着菜单拥过来,我立即向她解释说过一会儿才要过来吃爆肚。这位服务员顺手向外一指:“对面就是。”


紧闭的大门


站在爆肚店的台阶上转身回望,对面是两扇绿色的铁门,隔着墙望过去,也未曾看到寺院特有的屋顶。然而服务员的说话口吻不容质疑,于是我向其道谢,转身走到了铁门的近前。而铁门的右侧挂着一块简易的木牌,上面果真写着“永庆胡同37号”,而木牌的侧旁则有着亚克力材质的介绍牌,此牌上的文字为:“始建于明,清代乾嘉汉学学者洪亮吉获罪戊边前曾在此居住,清中期后成为进京述职大吏行馆。民国年间,学者画家姚茫父曾长期居住,此处亦成为文艺名人荟萃的重场所。寺原有规模较大,现仅存一路一进院落,即正殿及两侧配殿,建筑等级较高,2009年7月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面提到了姚茫父


形制不同内容一样


细读这段话,果真上面写着姚茫父的大名,而大门的左侧还有一块介绍牌,上面的文字与右侧的基本相像,只是材质换成了铜牌,而型制也改成了竖式。既然找对了地方,总想入内看个究竟。大门的外面没有挂着锁,用力推了推里面顶得很紧,而铁门之上则贴着两个告示,一是门口禁止停车,二是非公莫入。看来这后者就是为了拒绝像我这样的闲杂人等入内参加的企求。但我还是用力地捶门,三番敲击之后,里面依然没有响动,通过正文的空隙向内张望,院落较深,也许里面的人真的听不到敲击之声。


透过铁门看进去


门上的告示


既然如此,我只能通过铁门下方的空隙把镜头伸进去拍照,从这里看到了几处残破的房屋,余外看不到莲花寺的大殿,只能看到一个角落,当然感到不惬意。而爆肚店的旁边则是张一元,我走上张一元的高台阶,而后向院内张望,可惜还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形。走下台阶,转到莲花寺的右侧,这里有个开放的院落,此院落跟莲花寺仅一墙之隔。其院门口写着“暂扣交通事故、违章车辆停车场”,此条胡同内竟然有这样一个去处,虽然我的车停在了此院的门口,然而却并非违章暂扣者。于是我大着胆子走入了院内。


登上了张一元门前的台阶


隐隐地看到墙内的屋顶


这个院落里面虽然停着两辆车,但看模样不像是违章车辆,院子中有两棵树,其左侧则是莲花寺院内的那座楼房,其楼房下方有一间简易的玻璃房。我想从此房向莲花寺内拍照,可是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位工作人员喝止,其问我有何事要办。我只好向他解释自己拍照的目的,此人很不耐烦地告诉我,这里无法拍到隔壁的莲花寺。无奈只好从此院退了出来。


莲花寺的隔壁院落


违章暂扣停车场


与莲花寺一墙之隔


回到莲花寺门口,还是不死心,又透过铁门拍了几张院景,而此时一位大妈走了过来,她告诉我说,莲花寺多年不开放,有不少的人都想来此拍照,然而都无法走入院内。闻其所言,让我颇感泄气。但大妈安慰我说,等什么时候修好了,这里就可对外开放了。我也只能期待着这一天早些到来。然而,我还是想起刚才跟爆肚店的服务员说过过一会儿要来就餐,我不想轻易爽约,于是走入此店。可是菜单上的名称却那样的专业,因为该店将爆肚分了多个品种,我只好点了其中三种,而其口味确实能够冲淡我到莲花寺而不能入门的遗憾。

 

又回到大门向内拍照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