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推拿穴位的临床应用分类

 AFJ书屋 2017-10-31

一、解表类 

1.掐膊阳池(外间使):疏风解表,止头疼,通大便;用于感冒头痛。

2.掐风池: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感冒无汗。

3.掐揉二扇门:用于发汗透表,退热平喘,先掐心经与外劳宫,然后掐此穴。

4.推三关: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

5.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用于外感风热。

6.黄蜂入洞:发汗解表、开肺窍,通鼻息         

7.拿肩井: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二、清热类

1.清五经(心、肝、脾、肺、肾经):主治本脏腑之实热。

2.清大肠、清小肠、清胃经:主治本腑之实热。

3.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4.退六腑:清热性能较强,多用于实热症。

5.掐揉小天心:清心、镇惊、明目

6.掐揉内劳宫:清心、除烦;清虚热

7.水底捞月: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8.清大肠:清利肠道、除湿热、导积滞

9.推脊:清热、镇惊、安神。

10.打马过天河:加强清热效果。

11.掐十王:退实热、醒神开窍。

12.揉涌泉:引热下行、退虚热。

三、泻下类

1.掐揉膊阳池:通便,解表。

2.摩腹(顺时针方向):通便,治便结。

3.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4.按揉龟尾:通便,作用平和。

5.揉天枢:止腹痛,通大便

四、消食类

1.分推腹阴阳:消食降逆。

2.分推手阴阳:消食和胃。

3.摩腹:和胃消食。

4.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5.揉板门:消食积、止吐。

6.推四横纹:调中行气,治疳积。

7.揉脾俞:健脾、和胃、消食。 

五、降逆止呕类

1.分推腹阴阳:降逆。 
2.推天柱骨:降逆止呕。 

3.逆运内八卦:降气平喘。 
4.指纹推向板门:消食降逆。 
5.搓摩胁肋: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6.掐揉端正:降逆止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