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于风口浪尖的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突破瓶颈

 邹国忠123 2017-10-31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从喊口号到落地实施、政策调整、资本跟进,这一领域正变的炙手可热、引人瞩目。

尤其是近来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素质教育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的结合将为教育产业抒写新的篇章,教培领域也由此迎来了产业布局的新风口。

国家重视+就业变迁+全民娱乐”点燃素质教育行业发展热潮。素质教育行业过去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改革难度大,主流的教育培训业务集中在英语和数学等学科的培训。

而事实上这个行业发展变化之大、改革速度之快、竞争之激烈、运营之混乱是超出大家的想象的,甚至是从教育机构离职超过半年的员工可能就完全不了解老东家的策略转变与制度安排。这么一个从3000年前孔子办私塾开始就有的行业,突然以新兴崛起行业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反而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素质教育过去为什么做不大?因为和应试绑一起!

中国教育中,考试是最重要的指挥棒,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因此,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中最主流的业务是英语和数学培训,由于受众广泛,培训能够产生难度进阶梯度,两个细分行业都产生了标志性的上市公司:新东方、好未来。

更有意思的是,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教育培训业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业的消费者还不是一个主体,被分成了作为购买者的家长,和作为使用者的学生。面对三个立场不尽相同的群体,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业者往往会陷入痛苦的纠结怪圈中:提供的教学产品讨好了学生却讨好不了家长,让家长满意了却不能让社会大众满意,被社会大众认可了却又不被学生认可。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同时消费者也是可以被“教育”出来。要想成为教育培训业某个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必须学会“创造”该领域的消费者需求。

最后要补充一点的是,任何一个需求在“创造”过程中所展现的“逻辑”与“实证”一定是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培训机构会在向消费者展示逻辑与实证时会告诉消费者满足它们的条件是什么。而这也是成为能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大众三方期望的培训企业的基本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