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情绪问题,变为孩子的成长机会?

 昵称44943940 2017-10-31

前两天,邀请了好朋友们来家里开万圣节派对。一个朋友家小女孩认真画了一幅漂亮的画。可怜那画迅速遭遇不测,被小女孩的弟弟瞬间划上了几到深蓝色的印子。


“哇”,小女孩大哭了起来。妈妈马上过来安慰:“没事,你看,这样画了不也挺好看的。”然鹅没有用,姐姐听了哭声更大。妈妈安抚了一阵,终于耗尽了耐心,吼道:“再哭,这么多人呢,丢不丢人?”“你看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们都没哭,你哭什么?不许哭了!”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这样的指责,大家应该也脱口而出过吧。每次自己的孩子哭闹,我们也会手足无措,恨不得给孩子装个开关,“吧”一下就能关掉,多好。


之前也说过,我小时候因为数学不好,我爸总嫌弃我(这事真的造成我很大的心理阴影面积)。我要再一哭,他就更加吹鼻子瞪眼:“哭什么哭! 算错了还哭!” 我妈立场不坚定,一会儿做我爸的“帮凶”,和他一起凶我,一会儿就在一旁可怜我:“哎哟,没事了,别哭了……”完全看心情啊。他俩一起凶的时候,我通常会硬生生把眼泪憋回去,在角落默默地抽泣。现在偶尔想起来,还是觉得挺委屈的,和爸妈聊起来,他们略带不好意思,“哭有什么好嘛,不解决问题嘛。”算了,原谅你们,可是——


哭不好吗?


Nonono,哭很好。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在表达能力不够的时候,哭泣可以健康地释放情绪。如果一味地被告知“哭是不好的,不能哭”,孩子就会觉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件错误的,是丢人的,是令人讨厌的。



管理情绪真的难,大人通常都做不到,你看到老公瘫在沙发刷手机啥都不干的时候,控制一下情绪试试?所以,更何况孩子呢?想要孩子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应该在他宣泄的时候阻止他,而是要理解和疏导。


下面这段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分享给大家。


“Listen earnestly to anything your children want to tell you, no matter what. If you don’t listen eagerly to the little stuff when they are little, they won’t tell you the big stuff when they are big, because to them all of it has always been big stuff.”
― Catherine M. Wallace


要认真地倾听你孩子的所有事情。如果你在他们小时候不听听他们的小事,那么等他们大了,你也听不到他们的大事了,因为对他们来说,任何事都是大事!


哭,是解压、是宣泄,不是不乖,更不丢人。对大人来说,面子问题当然会有,所以每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哭的时候,家长会下意识地去制止。有的家长是狠角色,很多小孩刚刚扯开嗓子准备大哭时,家长一瞪,立刻没声。但是请记住,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一样,他们会痛苦、困惑、失望、伤心,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与其限制,不如放手让他们体会。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田亮的女儿Cindy一开始因为不适应节目的安排,动不动就哇哇哇大哭,田亮每次都很无奈,站在一旁或摇头或叹息,说:“哎哟,你别哭了。哎呀,多大点事儿啊,你哭啥呀!”结果,Cindy是越哭越崩溃。


张亮不一样。天天刚进农村时嫌脏,不肯下地,闹脾气。张亮就全程单手抱着天天,并不指责他。到晚上,天天的厌烦基本抛到了脑后,张亮便开始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第二天,天天就能很自然地接受了新环境。



有时候,顺从并不是溺爱,贴心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当孩子情绪得到了排解,才可以接受新的信息。


我们在介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提到过,在孩子发泄的过程中,给予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现在很不高兴。”是关键,然后再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不高兴、我很伤心、我难过”。。。让孩子们明白,哦原来这就是愤怒,哦原来我是因为这样才难过。情感逐渐成熟,并且渐渐具备接受失望现实的能力。


共情、体验情绪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引导更高级的技能——控制情绪,给孩子建议一个比较有趣的替补活动是好办法。比如,在公园,孩子不开心了哭了,我们可以邀请他去喂小鱼。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灵的很,好多时候都是边哭边观察大人反应,试探着哭, 都是好演员。这时候,可以让他们做选择题:要么停止哭泣,继续当时的活动,要么继续哭泣,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不参与。此法在家里极易操作,妈妈我和颜悦色地和小演员说“ 如果你选择哭,就自己哭一会,我先去别的房间,等你决定不哭了,来找我,我跟你玩。”


小演员一看,观众没了,很快索然无味,自己玩去了。



总结几点操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1、不能吓唬,不要威胁或惩罚。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哭,再哭我就要打了”“再哭,以后都不给你….了”。只讲权威,太伤感情,后患无穷。建议说之前,深呼吸三次,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紧。


2.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之前,最好先引导孩子学会正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这是帮助他们学会管理情感技巧的好机会,孩子了解到家长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是安全感的一种。


3. 不用“诱惑”手段,控制孩子的情绪。


“你不哭我就给你吃糖果”“你不哭我就给你买玩具”。哭,不是谈判的筹码。


4. 不要一味说教。


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是野蛮派,我不打孩子,我跟他讲道理。小朋友生气又难过,耳边还传来唐僧般的碎碎念,结果会怎样?更生气!平静之后,才有心情讲对错、听道理嘛。方法也很多,示范、游戏、故事绘本等等,只要情绪好,不怕学不会。



面对孩子哭,我们怎么办?其实家长,也需要练习。练习自己先平复情绪,练习和孩子共情,练习轻轻拥抱,练习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亲子关系,需要练习。宝贝,妈妈和你一起加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