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草莓大棚结构有问题吗?

 凡凡人人人 2017-10-31


大棚方位偏向由于受多种原因的限制,不少种植者往往参照田间道路或土地的走向来确定大棚的南北方位。这样建造的大棚受光时间短,进入棚内的光照弱,根本保证不了冬季有4 h以上的光照时间,直接影响了草莓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1.前后屋面角度偏小,调查发现,在我地,多数大棚的脊高偏矮,这就造成了前后屋面角度偏小,棚面坡度过于平缓。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进入棚内的光照,降低了棚内温度,尤其冬至前后表现更为突出,有碍于草莓的生长发育。

2.棚体南北过宽,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土地政策的限制,大棚的南北跨度越来越宽。不少棚由原来的67 m逐渐增加到1012 m,甚者超过15 m。宽度的盲目扩大,必然要加大棚脊高。这样,过高的棚体既不利于盖、揭草帘及夜间保温,而且加大了大棚后部的弱光低产区面积,降低了产量与品质。

3.棚间距离小,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种植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增加大棚数量,致使两棚间距离缩小,前棚挡住了后棚的光照,尤其在冬至前后,严重者前棚遮挡了后棚1/51/4的受光面积。

4.不挖防寒沟,大多数种植者只片面地在提高气温上下功夫,很少有人在提高地温上动脑筋。不知道挖防寒沟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土壤中有限热量的横向传出,有利于提高或保持地温。

更多详细资讯,欢迎加入种好草莓技术交流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