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杜甫多于李白

 sfq1 2017-10-31
杜甫与李白
  一个大诗人、文人、思想家,皆是打破从前传统的。老杜在唐诗中是革命的,因他打破了历来酝酿之传统,他表现的不是“韵”,而是“力”。
  老杜也曾挣扎、矛盾,而始终没得到调和,始终是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所以在老杜诗中所表现的挣扎、奋斗精神比陶公还要鲜明,但他的力量比陶并不充实,并不集中。老杜在愁到过不去时开自己的玩笑,在他的长篇古诗中总开自己个玩笑,完事儿一笑了之,无论多么可恨、可悲的事皆然。不过老杜老实,大概是无意。
  常人在暴风雨中要躲,老杜尚然,而曹公则决不如此。陶渊明有时也避雨,不似曹公艰苦,然也不如杜之幽默。老杜其实并不倔,只是因别人太圆滑了,因此老杜成为非“常”。他感情真、感觉真,他也有他的痛苦,便是说了不能做。从他的诗中常看到他人格的分裂,不像渊明之统一。
  纯抒情的诗初读时也许喜欢。如李白、杜甫二人,差不多初读时喜李,待经历渐多则不喜李而喜杜。盖李浮浅,杜纵不伟大也还深厚。伟大不可以强而致,若一个人极力向深厚做,该是可以做到。
  诗圣杜甫
  中西两大诗人比较,老杜虽不如莎士比亚(Shakespeare)伟大,而其深厚不下于莎氏之伟大。其深厚由“生”而来,“生”即生命、生活,其实二者不可分。无生命何有生活?但无生活又何必要生命?
  譬之米与饭,无米何来饭?不做饭要米何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老杜诗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崇高。譬如唱戏,欢喜中有凄凉,凄凉中有安慰,情感复杂,不易表演,杜诗亦不好讲。今且说其七绝。
  曾国藩《十八家诗钞》选唐人诗多而好,沈德潜《唐诗别裁》则只重在“韵”,气象较小。老杜诗分量太重,每令人起繁赜之叹。可先读老杜七绝,得一印象,再以此作为读其五、七言古诗之门径。
  盆景、园林、山水,三者中,盆景是模仿自然的艺术,不恶劣也不凡俗,可是太小。无论做什么,皆应打倒恶劣同凡俗。常人皆以“雅”打倒,余以为应用“力”打倒。盆景太雅。园林亦为模仿自然之艺术,较盆景大,而究嫌匠气太重。真的山水当然大,而且不但可发现高尚的情趣,且可发现伟大的力量。此情趣与力量是在盆景、园林中找不到的。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而高尚。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力,伟大。
  前两句无人;后两句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
  窗含西岭千秋雪
  “窗含”、“门泊”,则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雪”;门虽小,而“泊东吴万里船”。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看船则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脑,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乃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河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故谓老杜为一伟大记录者。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气、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面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老杜论诗有《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二)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三)
  虽曰“戏为”,亦严肃,所写乃对诗之见解,可看出其创作途径、批评态度。前首“江河”及次首“数公”皆指王、杨、卢、骆。“看翡翠兰苕上”,精致、美丽、干净,而没力量;“掣鲸鱼碧海中”,或不美丽、不精致,而有力量。“玩意儿”是做的,力气是真的,此即可看出老杜生之力、生之色彩。虽或者笨,但不敢笑他,反而佩服。
  老杜七绝,选者多选其《江南逢李龟年》一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行吟图
  此选者必不懂老杜绝句,沈归愚《唐诗别裁》即然。此首实用滥调写出。写诗若表现得容易、没力气,不是不会,是不干;或因无意中废弛了力量,乃落窠臼。
  看老杜诗:第一,须先注意其感觉。如其: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观“嫩蕊”句,其感觉真纤细,用“商量”二字,真有意思、真细。这在别人的诗里纵然有,亦必落小气,老杜则虽细亦大方:此盖与人格有关。再如其“三绝句”: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老杜的诗有时没讲儿,他就堆上这些字来让你自己生一个感觉。即如其七律亦然,如《咏怀古迹》第五首: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上句字就不好看,念也不好听,而老杜对得好:“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没讲儿,而真是好诗。文学上有时能以部分代表全体,一羽毛便代表鸟之全体。老杜只是将此七字一堆,使你自己得一印象,不是让你找讲儿。
  看老杜诗:其次,须注意其情绪、感情。自“王杨卢骆”二首可以看出,感觉是敏锐、纤细,情绪是热烈、真诚。


近日重温那些熟悉的古诗句,想到心爱的李白和杜甫,感慨颇多。是以为记,怀想为之。原创文字,抄袭可究。
上学时,初逢李白和杜甫,往往面临一个问题:你喜欢李白还是杜甫?那时,我的答案是诗圣杜甫。心怀天下,情牵苍生。国破山河在,安得广厦千万家,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高尚的情怀!

而这两年,重温李白和杜甫,深感李白更入我心(李白的诗会背46首,杜甫的30首)。并非因他“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喜乐爱好与我相通,而是他游历时的雄奇浪漫想象,以及面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征服了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手可摘星辰“的危楼,“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蜀道,“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的天姥山,无一不显示着李白的瑰丽奇想。不管山高水长,路途艰险,我自苍茫云海。”长风几万里“,不怕,”我本楚狂人“。即使《行路难》也没关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一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要的就是这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气。

反观杜甫,自年轻时写下”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胸襟畅达名作,余生的大部分诗作都抒怀着悲情艰难的世道。人逢乱世,温饱难足,自是没有那么多的欢颜展眉。看到”有吏夜捉人“,”人生无家别“,”子孙阵亡尽“,怎能不落泪悲忧?看到”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寒衣处处催刀尺“,怎能不”孤舟一系故园心“?国不雄武,百姓流离,家人”恒饥稚子色凄凉”,“有弟皆分散“,你让我怎么不”遥怜小儿女“?多时与我怜爱的”清辉玉臂寒“的妻子”双照泪痕干“,真是让人”感时花溅泪“。

若是李白,会怎样面对呢?其实李白所愿之事也并非不违心,但他还是痛痛快快地做了。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的爱情不可自拔,喊李白写新乐章粉饰。一曲”清平调“三首,真是”名花倾国两相欢。“当然,李白不开心也不想将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不起我?我就写一表”上李邕“,让你名扬天下。”丈夫未可轻年少“,理踩你,我还没空呢。

可怜杜甫,原本也考试及第吃俸禄,却分配他那样一个悲悯性格的人做谏官,真是造化弄人。后来到欣赏自己的朋友严武的幕府去做官,却始终融入不到严武这个”毁誉参半“的人品圈。”清秋幕府井梧寒“,我没办法”强移栖息一枝安“。可是结果呢?离开了厚禄故人的接济,杜甫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最后我们的大诗人是在盛宴一顿后病发而亡的。流落在外时,因洪水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把他救回,好吃好喝招待,结果……
每每唏嘘至此,我就在想,如果杜甫不那么有骨气,为了家人就呆在严武府中当幕僚,是不是可以避免穷困潦倒的命运呢?就学学你的偶像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白愁“不行吗?

看来不行。性格决定命运。想当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游齐鲁,44岁的杜甫一举成为33岁李白的迷弟,并在以后长达十几年的岁月里,一直想着他这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一起滚过被窝的好朋友。“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李白流放夜郎,杜甫”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江湖多风波“,我怕你”舟楫恐失坠“啊!情真意切,无时不念。为什么”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我真是为你鸣不平啊!而李白,自同游时为杜甫写过“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随记诗时,再没想起过他的这位超级粉丝吧?

汪伦用”万家酒店、十里桃花“将李白骗至所在地时,李白乐悠悠为汪伦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诗作。当王昌龄贬谪五溪,李白多情地高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还特别喜欢孟浩然,故人西辞,孤帆远影碧空,”吾爱孟夫子“。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为杜甫感伤,为什么你要对一个并不思你念你的人,倾注那么深重的情意呢?为他白白付相思,却没微风为你吹来一丝涟漪。你的偶像流放夜郎,也是因抛家舍子,跟错了人、看错了势,犯了糊涂。何况还遇到大赦天下,正享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舒朗,你在这”故人入多梦,明我长相忆“。其实他哪知啊?收到你的信和思念没?真是,相思相见知何日,多情总被无情恼。
而当李白入狱时,也曾一起同游、并见证”千金买壁“佳缘的高适做了什么呢?虽为高官,也无能为力,我救不了你的”反叛“之罪。相比杜甫,高适选择了更识实务。多情更染春风,事关大局,讲什么个人情意呢?

心疼杜甫。乱世里,满腔热血,难报家国。既活不成李白旷达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样子,也做不到李白肆意狂放”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畅意。若问,我最喜爱杜甫哪首诗作,一定非他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莫属,”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如果当时明月在,如果李白杜甫能相逢,我想李白一定会劝杜甫这个超级迷弟,我们一起做过的梦,守过的江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不要太痴迷了。还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吧。
我愿你永远保持”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迟日江山丽”。我愿你孤独时,可以像我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乘凉时,"露顶洒松风"。喝酒时,"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旅游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更重要是,不开心时,一定谨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可惜,他们再也没见过面。高山有意,流水无情。

依然无数次去想象,李白和杜甫重逢游历,一起尽兴,沉迷的场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人世在世不称意,徒留万里悲秋,不如'一行白鹭上青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