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李庄

 长朋 2017-10-31

今年的生日季由于我到重庆武隆去观看《印象武隆》耽搁了几天,所以回隆后,朋友们是一场接着一场安排生日宴会,每天鲜花蛋糕红酒,欢喜大会开的不亦乐乎。春行长更是请了公休假来给我过生日,为了不辜负春行长,我是推了好几个朋友的宴请,忙里偷闲带着四人帮到了一趟李庄,去享受生日闺蜜时光。

李庄至今已有一干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它闻名天下的原因,追根溯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二战的战火弥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避战火烽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机构、学府迁移至李庄。1940年,狭窄瘦弱、地灵人杰的李庄汇集了国内众多知名的文化机构和学府,为中国文化人在战云密布、国难当头、外敌入侵的非常时期,李庄恬适安静、闲云孤鹤环境,营造了一个为读书人“摆三尺书桌”而赢得了后人敬仰和瞩目。由此,小镇李庄功不可没,流风遗迹,传为佳话,名声大噪,火红大江南北,扬名巴山蜀水。

今年的秋天,从国庆节开始,整个四川就一直笼罩在阴雨绵绵之中。我们本来想着此行可能只能一睹烟雨李庄的风采了,没想到,人品爆发,天晴了,并且出了太阳,哈哈哈,太兴奋了!我们选择了一家在江边的,有韵味的客栈住下,放下行李,打扮整齐出门(所有的围巾帽子都是我准备的,她们三人就像是回娘家一样,一人一个小包,只有我拉个箱子,提着鲜花花篮,背个相机包,还有自己的斜挎包,我还是驾驶员,摄影师,我容易吗?唉,没办法。)首先是大快朵颐李庄白肉、长江鱼、石磨豆花。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就优雅地行走在李庄古朴的小巷当中了。

阳光下,秋风徐来,揭开了古镇李庄的神秘面纱。缕缕清风荡漾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古镇宛如一位的少女,冰清玉洁,婀娜多姿,超凡脱俗,赏心悦目。一路拍照,一路行走,来到了幽深的席子巷。这条窄窄弯弯的巷子,建于明末清初,是李庄保留最好的一条古巷,幽静闲适。不夸张地说,这是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最有味道的古巷。

在从前的日子里,这条巷子里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前店后厂,加工和销售草席,席子巷因此而得名。如今小巷的店铺,早已不再生产草席,却有书屋有酒铺,售奇石卖木雕,虽然主要服务游客,却仍旧质朴,有的店家,只是懒懒的半营业状态,有的铺门开着,老板却不知跑哪儿去了。刚进小巷,我们就被一家经营油纸伞的店铺吸引了,买下一把,作为拍照的道具。

席子巷不是直通通的,有着略弯的弧线,两边全是木结构穿逗一楼一底小青瓦的建筑。小巷很窄,窄得仰头只见一线天,两边瓦檐几乎相连。老建筑保存得好,氛围也在,真是个奇迹。就凭这巷子,称李庄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实不为过。有个说法,叫东有周庄,西有李庄,周庄名满天下客似云来,李庄偏安一隅,但似乎更朴真更原始。

同济人曾留下诗云:“川音如酒诉衷肠,山乡处处是家乡”。行走街头,想象着当年著名学者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劳干等在这里学习生活六年之久的场景,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李庄这块古老而又充满传统文明的土地上,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莺歌燕舞,更没有大都市那种繁华的喧嚷浮尘。举目四望,遍布眼底的是亭台楼阁和旧时民居,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亭台楼阁与低矮的木结构青砖灰瓦房混为-体,形成了李庄最亮丽的风景。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李庄最有名的酒馆,点燃生日蜡烛,在美丽的长江边,在温馨的烛光下,在四人帮的关爱下,许下了一个最美好的愿望:愿岁月静好,友谊地久天长!

2017——10——28(重阳)

185次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