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三次教育张大千,让其心服口服

 书虸 2017-10-31


文·段宏刚

齐白石年长张大千34岁,上世纪20、30年代,齐白石在画坛已经小有名气,而张大千还是个学生辈。此时的张大千,年轻气盛,才气颇高,对谁都有一种看不上的傲气。

上世纪30年代,50多岁的齐白石做了“北漂”,在某次聚会上跟张大千相识。之后两人虽然互有来往,却是泛泛之交,而且两人都心高气傲,互有成见。终于,齐白石发现张大千不是一般年轻人,准备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刺激张大千,让其日后成大器。齐白石三次点拨张大千后,终于让其心服口服。

齐白石(1864——1957)

年轻的张大千凭借天资聪颖和深厚传统功力,成为一个作假画的高手,他临摹谁的画就像谁的画,尤其把石涛的画临摹得可以乱真,连当时的一些大鉴赏家也难以发现猫腻。张大千的造假水平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也经常为自己的“本事”洋洋得意。

齐白石生性耿直率真,对张大千造假画颇为不满。某天,齐白石正在伏案作画,女佣人送来一张名片,齐白石瞥了一眼,便对佣人说:“你就给他说我不在家。”

当时,齐白石的弟子也在现场,他看见名片主人是张大千时,便忍不住插嘴:“师傅呀,此人可是学石涛的名手,在京城耳熟能详,老师为什么不出去谈一谈?”齐白石一边调制颜色一边说:“像这种造假画的人,我压根就不喜欢!”

令张大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第一次拜访齐白石竟然吃了闭门羹,心里非常不爽。

张大千(1899——1983)

大约抗战前夕,张大千将自己精心绘制的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徐鼐林先生。主画面上有一只惟妙惟肖的大蝉卧在柳树枝上,头向下,尾向上,好像要展翅飞走。

齐白石某天拜访徐鼐林先生时,偶然看到了这幅画,便很认真地说:“哎呀,大千此画犯了常识性毛病!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徐鼐林后来把齐白石的意见转告给张大千。张大千听了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十分不悦,对齐白石很不服气,认为他在给自己挑刺。

几年后的盛夏时节,张大千率领一帮人来到四川青城山写生。某天正午,下榻地方附近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张大千猛然想起齐白石曾经对自己的建议,立即跑出屋外,准备仔细观察一番,验证一下齐白石的说法。

张大千看到几棵大树上满是蝉,其中绝大多数脑袋朝上,只有极个别脑袋朝下。旁边几棵柳树上同样趴了很多蝉,个个头朝上。张大千顿时面红耳赤,不由得敬佩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观察能力和对艺术虔诚的态度。

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抗战胜利第二天,徐悲鸿邀请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和张大千一起吃饭,祝贺抗战胜利之喜。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下厨,做了几样拿手菜。饭菜做得非常合几人胃口,大家把酒言欢,好不热闹。酒足饭饱后,齐白石乘着酒兴挥毫,用墨画出三朵荷叶,又用红色画出两朵荷花,送给廖夫人,以答谢她的款待。徐夫人又请求张大千在画上补上几笔,以示几人的友情。张大千毫不犹豫,握起笔很快在画上添了几只在水中嬉戏的小虾。

由于笔随心走,画得入神至极,张大千根本没在意虾的节数是多少。齐白石见状,暗自拉拉张大千衣袖,悄声说:“大千先生,不论大虾还是小虾,身子只有6节,可不能多画和少画呀!”张大千听后,哭笑不得,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面上又补上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遮掩掉了。

张大千后来也成了大师,每每想起齐白石先生对自己的批评时,他都心服口服,被齐老的人格魅力和对艺术精神深深感动。后来,他以身作则,教育门下弟子:艺术创作务必“了解物理,观察神态,体会物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