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7-10-31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 (一)、注重家法、国法

  • (二)、和睦宗族、乡里

  •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图片、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家谱有两种写法,分别来源于宋朝的欧阳修和苏轼,那个时候比较富裕和安定,由于科举制度让平民百姓也可以入仕为官,于是就有了想法——凭什么只有王公贵族一世一世地敬祖宗,我们也可以是开山鼻祖!于是家谱在民间产生了。



欧式家谱就象一个“Excel”表格,一行是一世,把这一世的人放在一起。

苏式家谱目前比较普遍,更象“线性”分布。



家谱如何编写呢?后来不论嫡出庶出,都可以成为自己一族的开山,然后一代一代续家谱,编写最重要一点:那些作奸犯科有劣性行为的,不准入谱,例如包公就写给子孙,明确不准这样的后人入谱、入祖坟。



家谱不仅是每个人寻根问祖的根据,也赋予了规范行为、向善发展的功能。

更多精彩回答,欢迎关注耕读先生。

首先在编写家谱之前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写家谱?我们写家谱的目的是记载自已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根椐记忆写一下家谱,回忆过去,能让人忆起更多幸福往事。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家谱了,可能时间久远变迁的缘故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回原籍请家谱,另一种是重修家谱。其具体写法及格式如后。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意思是同一族姓的来源,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自已的家族情况。每套家谱都能认请自已的姓氏源流,这梓才能世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源流传下去。二,写清楚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的堂号。郡是秦,汉时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制,郡号名又取自郡名或者侯国各地方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都是"清河堂"。自创的堂号,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都是重修家谱的时候,只能用自制的堂号。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家训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注重家法,国德。2,和睦宗族,乡里。3孝顺父母,尊敬长辈。4,合乎礼教,正名分。5祖宗祭祀,墓察程序。(家训的条款内容可自偏写上去)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记:,一般分为: 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巳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案(用词以真实的事为重)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以家族中名人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六,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这里讲的祖先图片和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指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时,要描绘实状,详细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画上。另外要讲的是女孩可以上家谱吗?古代,女孩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也有女孩终身不嫁的可以上家谱,在过去女孩是沒有权利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家中女孩可以传家谱和修家谱了。


















































上图为平底泌水贺氏九三年十二修族谱和一三年十三修族谱部分图片仅供参考。

谢邀

不写怎么修家谱,分享给各位同我一样关注家谱的人 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请收藏。

家谱,给每个人一个历史位置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成人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着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文化意义上的“身份证”。

家谱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以便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使囿于时代所限的单薄生命变得丰满,纸片般扁平的人生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了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

家谱,抢救普通人的历史记忆

通过家谱,菲律宾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确认了祖籍在中国福建鸿渐村;香港船王包玉刚查到自己是包公后裔;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时,就通过媒体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祖籍:中国江苏太仓;原来韩国也有孔子的后裔,是在韩国孔氏大宗会副会长孔树泳带着族人来曲阜寻根,通过一份家谱材料才得以确认……

华人寻根被称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我们所有的先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但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通过寻根,能够看到一代代人的追求。

面对着这些祖先的名字,阅读着关于他们的记录,人们可以想象,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曾经有过怎样的人生。虽然他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但是他们的基因和血液,却流淌在后代身上。这种感觉,特别神秘和神奇。

不让“族人”变“路人”

以前不少年轻人听到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就不耐烦,看到家里的老物件儿就觉得过时,其实都是不明白这些东西所承载的家族文化和历史。城市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打散了失去聚居地、无枝可依的家族文化。

而家谱具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

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国门,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家谱不再“重男禁女”

近年来,中国民间开始出现重修家谱热,以寻找自己家族发展的“基因图谱”。比之情感、血缘层面的寻根,家谱的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

现代修谱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续修的家谱中,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也许不是每个家族、每个人都还会去修谱,但渴望家谱并寻求来去归宿的人,却一直都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