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四小龙,为何一个日益繁荣,一个逐渐平庸

 扬眉剑客 2017-10-31

新加坡和香港是亚洲的两大金融和贸易中心。

亚洲四小龙,为何一个日益繁荣,一个逐渐平庸

为了深入了解两个地区的发展史,我挑选了4家在本地区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史,了解这些地区发展的奥秘。

亚洲四小龙,为何一个日益繁荣,一个逐渐平庸

1832年,怡和洋行由英国人在广州创立,早年从事鸦片和茶叶的进出口贸易,1840年鸦片战争后总部迁至香港。1872年后放弃鸦片贸易,业务多元化。1876年投资中国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82年成立轮船公司,1898年成立银行。目前业务包括地产、建筑、港口机场管理、保险顾问、汽车销售代理、文华东方酒店、惠康超市、万宁化妆品店、美心快餐等。雇员超过15万,世界500强企业。

1860年,和记洋行由英国人在香港创立,早年从事纺织品和食品的进出口贸易,1863年创办黄埔船坞,1979年被李嘉诚收购,并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目前业务包括港口(管理全球45个港口)、和记电讯(在欧洲11个国家运营)、全球最大化妆品连锁店屈臣氏、百佳超市、地产、酒店、基建、加拿大赫斯基能源、TOM网络媒体等。世界500强企业。

1949年,郭氏兄弟在马来西亚创立嘉里公司,早期经营大米、食糖等农产品贸易,1950年代以新加坡为基地,全面拓展东南亚市场,1974年进入香港,开拓酒店、地产等业务,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积极发展食品粮油业务(金龙鱼)和香格里拉酒店。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粮油集团,亚洲最大的五星级酒店集团。

1969年,伟创力由美国人在硅谷创立,1981年在新加坡开设制造厂,1990年将总部迁入新加坡,并不断拓展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代工业务。1996年关闭美国的工厂。200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制造企业,2005年被台湾富士康超越。代工产品包括电脑、手机、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

怡和集团、和记黄埔、嘉里集团、伟创力四家企业,代表了香港和新加坡独特的贸易中心角色和作为地区运营总部的信息、物流中心地位。

有意思的是,以上四家企业的创办人都不是港新本地人,并且其中三家的企业创办地都不是在本地。但是在将企业的运营总部迁入香港和新加坡之后,企业都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成长为跨国巨头。这说明,港新两地的成功,来自于本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社会的自由开放。没有外国人才和文化的交流,就没有本地区的巨大发展。

香港的两大综合性集团,都是英国人在鸦片战争前后创办。香港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发展成为英国在亚洲投资、贸易的中心。今天,香港是沟通中国大陆与世界的门户,这一地位的成就,正是来自于英国的占领和开发。

怡和、和记都是从进出口贸易起步,并逐渐发展成为金融、地产、酒店、零售、港口等多元化的综合集团。这些业务的拓展和国际化,见证了香港作为一个贸易中心,不断升级成为国际性的高端服务业中心的角色。

今天,香港的工业已经全部转移到中国大陆,但是香港的知识经济却方兴未艾,如银行证券、港口管理、酒店、会展、会计、律师、媒体、广告、影视等行业,在亚太地区均起到关键角色。

知名的汇丰银行,就是从香港的一家英资地区性银行,随着香港的成长而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全球五大金融集团之一。虽然汇丰银行在1997年之后将总部迁回英国,但是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角色,并没有减弱。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将香港作为企业上市的目的地,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之一的地位将继续灿烂。

新加坡和香港一样,早年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华人是主要民族,英语是第一语言。但是和香港相比,新加坡在19世纪没有获得英国人的更多眷顾。毕竟,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帝国,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在亚洲,英国人贸易的重心是中国大陆和印度两个文明中心。与香港的地位相比,新加坡的分量要轻得多。

新加坡的贸易中心角色直到1950年代才得到确立。在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成立民族国家,大量的华人向新加坡集中,形成了商业网络。我们都知道,东南亚在清朝年间,大量华人漂洋过海,如今已成为中国海外最密集的华人聚居区。华人在几百年来,通过贸易经营,早已成为了影响一方的庞大商业网络。在东南亚的所有国家中,只有新加坡的华人比例超过了一半,很自然的就成了东南亚华人商圈的交流中心。

嘉里集团从马来西亚走向新加坡,并以新加坡为平台,向香港和大陆拓展,和两百年前华人先祖从大陆向东南亚的移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香港和大陆的经济腾飞,是郭氏家族不断向北迁移的缩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1970年代,香港的经济地位是要比新加坡更高的。

新加坡对香港经济发展水平的超越,发生在1990年代。在这个十年,香港的工业式微,转型为一个为中国市场服务的纯粹的金融、贸易、服务业中心。而新加坡,由于没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腹地,服务业的竞争力要弱于香港,传统工业却得到了延续,并升级为高科技制造业。

伟创力就是新加坡科技制造业的一个代表。伟创力在1960年代创立于科技创新中心的美国硅谷,并随着世界产业转移的浪潮,把工厂网络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大陆转移。随着大量的工厂密集设立于东南亚地区,总部的工厂因成本高企而关闭,伟创力干脆把运营总部迁移到了新加坡。这样,新加坡就不但成为了一个制造业的据点,更成为了地区性科技研发和管理的中心。

今天,新加坡的产业中,除了金融和贸易,科技业也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科技业的发展,就没有新加坡繁荣的今天。

新加坡和香港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虽然利润丰厚,但是他们毕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产出提升效率,提高竞争力,类似于润滑剂、催化剂的作用。只有服务业和工业的结合,才能带来最为庞大的市场利润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