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23

 名扬海外 2017-11-01
第24章 想不生病还得注意几点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学习这些很有用处啊,我知道了致病的原因,就能针对病因来预防疾病了。”刘先生问。

“不错。若不想生病还得注意几点,因为导致疾病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我挑几个常见的来介绍吧。”

01 饮食

饮食不卫生、暴饮暴食、偏食或饮食不定时等因素,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1)饮食不洁:饮食不卫生,会引起肠胃疾病和肠寄生虫病,出现吐泻、腹痛等症状。

(2)暴饮暴食:如果吃得过饱,脾胃不能完全消化,食物会堆积在肠道,就容易产生腹胀、腹痛、嗳气、泛酸等症状。

(3)饮食不足:如果吃得太少,摄取的营养不够,气血的生化来源不足,久而久之脾胃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虚弱、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产生。

(4)饮食偏嗜:可以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或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引发疾病。比如佝偻病、夜盲症都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物质而引起的。而吃太多生冷食物,会使脾胃的阳气受损,而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

“原来饮食也这么重要啊?”刘先生有点疑问。

“是啊,饮食失节首先影响脾胃,进一步累及其他脏腑而发生其他病症,古代就有不遵医嘱饮食而死亡的病例呢。”说着我便讲起了元代名医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记载的病例。

朱丹溪的族叔平时身体健壮,后来,族叔患有痢疾,自恃强健能食,毫无节制地滥食猛喝。朱丹溪为他诊脉,劝说:“这不是普通的痢症,你的食积与病势已经相当严重,一定要节制饮食。”族叔不以为然,说:“世俗无饱死,我现在能吃东西,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于是仍旧大吃大喝,一个月后,病症加重,不治身亡。

后来,朱丹溪遇到同样的病症,病人喜爱暴饮暴食,朱丹溪为他诊脉配药时就指责他说:“你生病了应当调补保养,怎么可以贪图口福呢?”朱丹溪教他只吃萝卜粥,病人听取医生劝告并服药调理,半个月就痊愈了。

“由此可知,饮食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尤其是肠胃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应当注意饮食。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有力措施。”我解释说。

02 劳逸

过度的劳累或过度的安逸,会伤害到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疾病的产生。一辆高级轿车,长期搁置则会生锈,过度使用则会磨损,都容易使轿车损坏。车子要定期地保养,适度地驾驶,才能延长使用寿命;人体也一样,适度的劳逸,定期的调养,也能延长寿命。过度的劳逸则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比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

久视伤血:指长期专一使用眼睛容易使人患近视或某些眼病。如果长时间地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饮食与文体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调节,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一些血虚表现,甚至面白无华、萎黄或自觉头晕目眩等。

久卧伤气:指长时间没事躺着也会闹病。若人吃饱了就坐着、躺着,经脉难以疏通,气血凝滞不行,不仅肢体筋肉关窍的气渐趋衰弱,而且还可累及内在各脏腑的气,引起一些气血不足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或食少纳呆、饮食不振,或动则心悸、气短、汗出等。

久坐伤肉: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则脾气不健、胃纳欠佳、水谷精微难以运化传输,从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皮肉失于滋养,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久坐不动,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

久行伤筋:适当地走动或跑动,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若长途跋涉,或短距离奔跑用力过猛,超过应有的负荷,都容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或劳伤。

久立伤骨:就是说总站着,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长久站立,下肢的血液回流不畅,便会引起腰痛、腿软、足麻。

03 外伤

外伤指各种外在因素所造成肌表或筋骨的创伤,比如扭伤、割伤、跌伤、烧烫伤、虫兽咬伤等,外伤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

04 痰饮

刘先生问:“我听说中医上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说的痰和饮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痰饮的形成与津液代谢有关:人体内,参与津液代谢的器官中,以脾的运化作用、肝的疏泄作用、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肾的气化作用和三焦的布散作用最为主要。如果任何一项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造成水湿的停聚。当这些停滞的水湿逐渐凝聚,最后就会化生为痰饮,这就是痰饮形成的原因。而痰饮形成后,还会随着气机的流动,分散到体内各个部位,引起水肿和各种病变,因此才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

“痰饮就是我们从喉咙里咳出来的,黏黏的痰吧?”刘先生问。

“不对,痰饮包括所有体内因为代谢异常所产生的水液。你刚刚所说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是有形的痰饮。还有一些异常的水液通常停滞在脏腑与经络中,使得一般人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因此又被称为无形的痰。”我解释道:“一般浓度较大,较为稠黏的叫痰;而浓度较小,较为清稀的称为饮,合称痰饮。”

“痰与饮还有什么不同吗?”刘先生问。

“以形成原因来说,水谷精气在体内游溢过程中,遇寒湿之邪则聚而为饮;若水饮遇火气的煎熬,则成为痰。痰的分布部位很广,而饮的分布部位比较局限。因而临床上将痰饮分为痰证与饮证两类。”我回答说。

“临床上常见的痰证有哪些?”刘先生问。

临床上常见的痰证可分为以下6种:

(1)风痰:患者大多比较胖。症状有眩晕、恶心、四肢麻木、痰多且有泡沫、喉中有痰声,甚至可以导致癫痫、抽搐及中风瘫痪等症。

(2)热痰:痰黄而稠或有块,同时会有面色发红、口干咽燥、烦热、舌红苔黄、脉洪滑等证。如果痰火内扰,可以导致神昏谵语。

(3)湿痰:痰多易咯,色白质稀,同时多有饮食不振、身倦嗜卧、胸脘痞闷、舌苔厚腻、脉缓滑等证。

(4)寒痰:痰白而稀如水,兼有畏寒背冷、舌苔白润、脉沉而迟。

(5)燥痰:痰黏难咯或带血丝,同时会有咳嗽喘息、咽干而痒、小便短赤、舌苔干燥、脉细而涩等证。

(6)气痰:气痰是痰与气相结留聚在咽喉,咳吐不出,吞咽不下,同时伴有胸膈痞闷、食欲不振等证。

“临床上常见的饮证有几种呢?”刘先生又问。

常见的饮证有以下4种:

(1)痰饮:饮聚在胃肠,症状有胸腹胀满,呕吐清水,虽然口舌干燥,但不想饮水。胃肠中有漉漉的水声,形体消瘦,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心悸、脉沉弦滑等证。

(2)悬饮:饮聚在胁部,症状有胁痛,咳嗽则痛得更加厉害,胁部胀满,气短息促,有时只能偏卧一侧。舌苔白滑,脉沉弦。现代医学里的结核性胸膜炎,多属于悬饮的范畴。

(3)溢饮:饮流溢到四肢,症状有身体疼痛而重,甚至四肢浮肿,无汗恶寒,口不渴或兼有喘咳,痰多白沫,干呕,苔白滑,脉弦紧。

(4)支饮:饮积聚在胸膈之间,症状有咳逆喘息,不得平卧,面浮肿,眩晕,痰多色白,往往历年不愈,遇寒就发作,脉多弦紧,苔多白腻。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哮喘,多属于支饮的范畴。

05 瘀血

瘀血又称蓄血。凡是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的血没有消散的,都称为瘀血或血瘀。由此而产生的证候叫瘀血证。瘀血形成之后,反过来又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瘀血既属于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也是一个病理结果。

“瘀血是怎样形成的呢?”刘先生听了我的介绍后问。

形成瘀血的原因主要是气虚、气滞、血热、血寒及外伤,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出血。

(1)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要依靠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所以气滞是形成血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肝炎患者,初期多属肝郁气滞(肝区胀痛),时间长了,则由于气滞导致血瘀,伴有肝脾肿大或肝区针刺样疼痛等。

(2)气虚:气虚无力推动血的运行,可以导致瘀血;精化血有赖于气,气虚则会导致血生成不足,血虚则脉道艰涩,也可以使血行不畅而导致血瘀。

(3)寒邪、热邪:经脉遇到寒邪就会收缩,血液也会凝涩不通,因而导致血瘀。如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热邪侵入营血,血热结合,也可使血液瘀结,如流行性出血热常见的瘀斑或瘀点。

(4)外伤或出血:因种种出血以及各种外伤,导致离经的血停留在体内某一局部,而不能消散或排出,从而造成瘀血。……

“瘀血会有什么表现呢?”刘先生问。

瘀血病证,常随它所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如瘀阻在心,可见胸闷、心前区痛;瘀阻在肠胃,可见呕血、便血;瘀阻在肢体的局部,可见局部肿痛或青紫等。瘀血证虽然多,但临床表现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1)疼痛:瘀血阻塞经脉,血流不畅,不通则痛。痛的特点是固定不移,且多呈刺痛,往往持久不愈。

(2)肿块:外伤而致的瘀血,可在伤处见到青紫色血肿。若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常可在患处触到肿块。如肝脾肿大,宫外孕破裂形成的包块等,都属瘀血肿块一类。

(3)出血:出血也是瘀血证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妇女月经不调与产后的恶露不尽多见。这种出血的血色多紫暗异常,呈块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