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探秘”揭晓汝窑的前世今生

 语言罐头 2017-11-01

窑址探秘

汝窑窑址究竟在何处,一只是我国陶瓷史的一大悬案。宋代其他名窑窑址多已发现,而汝窑的烧造地因文献记载不详,而成为古今悬案。从1930年日本学者的调查开始,经过二十世纪50-80年代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和上海博物馆陶瓷工作者多次实地考察,并通过河南省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最终认定了宝丰县清凉寺窑址是汝窑瓷器的烧造地。

1950年,为寻找汝窑汝瓷烧造地,陈万里先生先后到了河南省临汾、鲁山和宝丰三县9处窑址现场调查,最早发现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他在1951年发布的《汝窑的我见》一文中,曾给予清凉寺瓷窑的青瓷产品已较高评价。

陈万里(1892-1969)
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64年3月,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等重点复查了临汾县严和店、大峪两个窑区的11处瓷窑遗址后,认为汝窑是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烧制时间短,生产数量少,而质量则很精;一部分是为民间烧制的瓷器,现在称他为“临汝窑”。

冯先铭(1921-1993)
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77年4月,再次调查时,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窑址采集到1件天青釉汝瓷片,经化验,其结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1件汝瓷盘数据基本相同。1985年10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郑州年会上,叶喆民撰文首次提出:“宝丰清凉寺未必不是寻觅汝窑窑址的一条重要线索”。

叶喆民(1924-)
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发掘

在自1987年至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汝窑遗址先后进行了12次考古发掘,揭露出窑炉、作坊等重要遗迹多处,获得大量模具、素烧器、瓷器和各类窑具等标本,为全面认识如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及市、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文物考古工作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全景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分区图

【第一次发掘】

1987年10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青云等。首次对清凉寺窑址进行考古试掘,面积200平方米,重要的是,在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窑藏内出土较完整和可复原瓷器30多件,其中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

赵青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


【第二、三次发掘】

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金槐任领队,孙新民任执行队长,,连续对清凉寺窑址进行了第二、三次发掘。发掘面积达1150平方米,发现制瓷作坊和房基5座、水井4眼和澄泥池1处,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100余件。

1988、1989年二、三次发掘现场

1988年第二次发掘灰坑内出土的白釉、青釉瓷器

【第四次发掘】

1998年春,在河南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新民任领队,郭木森、赵文军任执行领队,对清凉寺窑址开展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揭露作坊3座、窑炉4座等遗迹,出土一大批民用白釉、青釉、黑釉瓷和三彩类陶制品等。重要的是在第一、第四烧造区(清凉寺村)交界处出土的御用汝瓷标本,比前三次发觉的总和还要多,为找到汝窑烧造区的位置有了初步认识。同年12月,清凉寺村委会干部李中敏提供线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员现场调查,在清凉寺村农户挖蓄水池的活土中,收集到一批御用汝窑瓷片,由此确定汝窑烧造区的大体位置。

【第五、六次发掘】

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汝窑烧造区进行勘探和试掘,初步确定了汝窑烧造区的面积约4800平方米。试掘面积不足30平方米,在北宋晚期地层内揭露一处汝窑瓷器堆积层,并发现了一定数量与烧制民用瓷不同的匣钵、支烧具等。

【第七、八次发掘】

2001年和2002年又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清理出椭圆形窑炉5座、灰坑24个等遗迹。至此,汝窑中心烧造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

【第九至十二次发掘】

2011至2014年,为配合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院长孙新民任领队,郭木森、赵宏任执行领队对汝窑中心烧造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次发掘,共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

揭露的主要遗迹有窑炉、作坊、澄泥池、水井和灰坑等,出土遗物以素烧器为主。重要的是这些素烧器不少器形在御用汝瓷成品中未见。除此之外,在汝窑中心烧造的南部还发现了“类汝瓷”和明代窑炉,进一步丰富了清凉寺窑、清凉寺汝瓷的研究内涵。

第二次至八次考古发掘主要工作人员孙新民(中)、郭木森(左)、赵文军(又)

汝窑中心烧造区考古发掘探方

明代窑炉作坊

2012年出土素烧器残片

汝窑窑炉与作坊

汝窑中心烧造区,共清理出窑炉20座,作坊3座,过滤池(淘洗池)、排水沉泥槽、澄泥池1组,灰沟3条,水井3眼,灰坑44个和排列有序陶翁等,这些遗迹布局排列有序,地层叠压关系清楚,为汝瓷的创烧到成熟提供了完整系统的实物资料。

【窑炉】

窑炉20座。马蹄形窑炉7座,为汝窑创烧时期;椭圆形窑炉13座,为汝窑的成熟时期。其中12座保存较好。马蹄形窑炉,位于发掘区的西北部,呈拐尺状分布。

【作坊】

作坊遗迹3座,编号分别为1号、2号和3号,其中的1号和2号保存较好。

1号作坊位于发掘去的中北部,仅存北墙局部,墙体内侧有较大面积油料堆积层,在釉料堆积层下有5个大小不一的釉料坑,结合出土的两件较完整的素烧器,表明该作坊为施釉作坊。更重要的是,该作坊釉料堆积层内出土的一枚宋徽宗“政和通宝”钱币,证明汝窑的烧造时间延续在政和八年(1118年)。

2号作坊位于发掘区的中南部,作坊内除堆积有较多制坯原料外,还出土有不少建筑材料板瓦和10余件天青釉汝瓷,梅瓶、三足洗、板岩盆、椭圆水仙盆、盘、碟等。

作坊、窑炉、釉料坑、陶翁分布

汝窑窑具与制釉原料

【窑具】

窑具是瓷器入窑烧制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窑具有匣钵、垫饼、垫圈、垫饼支烧、垫圈支烧、火照、火照插饼、支顶钵、支垫具和炉条等。

工具

【作坊具】

汝瓷成型前所必备的制坯工具,常见有荡箍、辘轳上附件和模具等。模具是制作汝瓷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模具分内模和外模两种,器表有装饰用的外模,无装饰的器物多采用内模。

辘轳附件 荡箍 花口碗内模

【汝窑烧造区制釉原料】

李家治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一书中认为:玛瑙是一种二氧化硅的隐晶矿物,作为配料原料同石英性质相似。从成分上看,都是起骨架的作用,其中玛瑙还有微量的成色因素。因此,古代人使用玛瑙做原料是合理的。在发掘汝窑过程中,出土了不少石英和玛瑙原材料,玛瑙作为汝瓷釉中的一种成分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汝窑烧造区出土石英 汝窑烧造区出土玛瑙

汝窑器类

在汝窑中心烧造区出土的汝窑约50万件(片)。器类有盆、碗、盘、碟、杯、盏、盏拖、洗、钵、盒、套盒、壶、瓶、罐、薰炉、樽、枕、三足筒形器和器盖等。釉色以天青、谈天青为主,谈青釉、青绿釉也占一定数量。值得注意的是,青绿釉在汝瓷传世品中不见实物。

花口深腹碗 梅瓶

四方委角套盒 鸳鸯熏炉盖

水仙盆 圈足洗

花口隐圈足盘 鼓腹圈足盘

窑址现场及出土标本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现场】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现场

【汝瓷标本】

汝瓷标本

【类汝瓷标本】

类汝瓷标本

下面给大家看一些珍贵文物出土照片赏析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清凉寺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