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才是你最不该辜负的

 昵称41082923 2017-11-01

素简物语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里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秋之若雨在《无处安放的灵魂》里说:

“人生就像一本难以解读书,岁月充当着翻阅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完读懂书里的意思,岁月已经将它翻阅了一大半因为不懂因为总在摸索,所以一颗心常常会感觉很累。”

读书也许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但却可以改变你的灵魂。

01

近年流行一句话——主要看气质。

这似乎成了许多人在面对别人的嘲笑一句很好的反驳。

然而你再追问“什么是气质时”,

又无几人答得出。

人们常说一见钟情,

多数人以为钟的仅仅是一张脸,

这句话不可否认确实有几番道理,

但也不能完全苟同。

依素简君拙见:一见钟情,钟的应是一种气质、一种气场。

气质,就是剥离外表的好看,体现出来一个人内在的素养,

它能让你在芸芸众生之中脱离而出,尽情体现个人的魅力。

让一个人改变气质的方式有许多,

比如跳芭蕾舞、练习钢琴、临摹书法以及博览群书

..........

而唯有读书,才是重中之重,

读书,才是你最不该辜负的。

02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当了大将军后,

吴王孙权劝导他与另一位大将军蒋钦:

“尔等如今均已掌握国家大权,当应不断读书,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吕蒙推脱说:“军中事务繁忙的紧,实在是抽不出来时间吖!”

孙权耐心劝导:“我又不是让你们读书非要拿个博生证给我看,只不过叫你们读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谁有我繁忙?我自幼读遍《四书》、《五经》,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三史”及各家的兵法,觉得大有收益,你们思想气质颖悟,学习定有收获,焉有不读书之理?”

吕蒙连连称是,从此一头栽进书海里。

后来,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

上任途中,经过吕蒙军队驻地,

便欣然前往见见自己的老朋友。

酒席上,两人谈论国家大事,

吕蒙大刀阔斧,言语中不乏真知灼见,

鲁肃颇受震惊。

饭毕,鲁肃对吕蒙感叹道:“我一向认为你有勇无谋,不足为惧,时至今日,你学识竟如此出众,确非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啊。”

吕蒙哈哈一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

03

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形容一个男人的美貌,

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

《世说新语》里有一篇《容止》,

记载了潘安的一个故事。

潘安每次出行,总有大批美少女追着他,

大有今日追星之架势。

这些美少女又是给他献花,

又是往他的马车上扔果子。

所以潘安每次回家,

车上满是鲜花与水果。

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中国历史上美男子如此之多,

为何独独潘安成为美男的代言人?

这其中,离不开他的才华。

潘妻去世后,潘安始终念念不忘,

一年后,他写下了三首著名的《悼亡诗》:

“如彼翰林鸟,双气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

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三首《悼亡诗》,

是极具开创意义的。

王勃在《藤王阁序》中说:“名洒潘江陆海云尔。”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潘安是与大才子陆机齐名的文人。

你看,美男虽众多,潘安独天下。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腹有诗书”。

04

花精力讲这两个典故,

其实可以一言以蔽之:

读书,才是改变你的最好方式。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往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932年春天,

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

钱钟书与杨绛初次相遇。

她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他被她“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气质所吸引,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

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闻我已订婚,这不是事实。”

杨绛也说明:“坊间传闻费孝通是我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大才子钱钟书为何会钟情于杨绛,

就是杨绛身上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

这种优雅,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经过后天你所读过的书,阅过的人,以及观过的世界形成的。

这就是我想说的读书第一大好处——读书,可以改变你的气质。

林清玄说:“一个人的气质,藏着他读过的书。”

诚如此言。

05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

书架上添了三毛,三毛便成了你的朋友;

书架上添了杨绛,杨绛便成了你的朋友;

书架上添了罗素,罗素便成了你的朋友;

书架上添了歌德,歌德便成了你的朋友。

《围炉夜话》里有一句话:“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这就是我想说的读书第二大好处——读书,能带我们认识更多有趣之人。

阅读中,你会读到托尼和莫琳的坚持;

读到龙应台的温情;

读到欧亨利的睿智;

读到汪曾祺的真实;

读到卡佛的另类。

......

读到那些你原本无法认识的人之种种,

读到他们个性之鲜明,命运之纠葛,

仿佛你也亲身经历一般。

正如乔治马丁在《权利的游戏》中说的那样:“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读书之好处,大抵如此。

06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摆脱眼前的苟且,

真到了另一个地方,不久还是恢复原状。

为什么?

我觉得王小波给出了答案:“一个人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而这诗意的世界,实则在于我们内心。

一个人心中有“诗和远方”,走到哪都是诗和远方。

正如作家拾遗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这就是我想说的读书第三大好处——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1000多年前,

苏东坡被贬惠州,

也就是今天的广东。

当时的广东可以说贫困至极,

连日常饮水都是来自咸苦的海水。

苏东坡这个老头去了,

发现竟有荔枝这等水果,

喜欢的不得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只要一直有荔枝吃,我就一直不走了。

其实,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

走到哪,就把哪里当作诗和远方。

所以,你所谓的苟且,其实是多少人到不了的诗和远方。

我们应努力开发这所谓“诗意的世界”。

如此,便能现世安稳。

07

很多人在读书时,

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一直困扰很久的问题在某一次无意翻开一本名著恰巧看见了答案;

看到某一段文字,觉得说的与自己想表达的如此契合,

这一刻会发现,自己的困惑、自己的见解,

原来很多年前就有人思考并写下来了,

而且写的还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

这种感觉,文字表达过于苍白。

如同哲学家周国平说的那样: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种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你本来有的,你却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唤醒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读书第四大好处——读书,是为了促进内心的成长。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一个段子:

“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

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

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读书,才是你最不该辜负的人生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