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思维的培养

 老农看天下 2017-11-01
 
 

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思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以感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利用已学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

泰勒指出,思维所隐含的行为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和重复这些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创设教学的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那么这些问题就应该是将各种事实和观念联系起来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经常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把它看作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内容。

如果在进一步细分,可以将思维分为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和逻辑思维三类。所谓归纳思维,就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创造性地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演绎思维则是以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个别性(特殊性)结论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逻辑思维涉及用某种方式安排假设、前提和结论,以形成逻辑论证。通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三种类型的思维都是需要的,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思维。

泰勒提醒教师,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初经验时,有必要构建某种情境,让学生按照一般的顺序理解并遵循思维的步骤。这种顺序可能包含了如下步骤:

1)觉察到一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难;

2)通过分析更清楚地确认该问题;

3)收集相关事实;

4)提出有可能的假设,即对该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可选择的解决方法;

5)以合适的方式检验这些假设;

6)得出结论。

有了这样的思维步骤,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支架,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按图索骥,发现在哪个步骤上出了问题,找到影响自己学习的障碍点在哪里。有的学生数学计算、做应用题的时候经常出错,常常被戴上学习上“粗枝大叶”的“帽子”,其实很有可能就是他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思维上出现了障碍。

泰勒强调,学生应该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若只是由教师来解决问题。而学生只是旁观,他就无法学会思考。他还提醒我们要关注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解决问题的某些步骤,应该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加以关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淀,最终汇聚起来就表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上;二是思维的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三是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按照思维的步骤一步步进行,有的学生有先见之明,他可以省略其中的某些步骤,有些学生比较费力,必须要按部就班才行,我们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四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很难做到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或者路径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要特别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的。经常给学生提供多远的思维路径,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