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康用户拍风光应该怎么选器材? | 年度专题【风光篇】(三)

 peterchiu60 2017-11-01
前言

对于年度专题的策划和意义,可以看一下关于年度专题【人像篇】和【风光篇】的说明。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选出尼康方面参加【风光系统横评】的参赛系统。


同时在此解答一个可能会有人提出的疑问:

Q:为什么都是灯泡,尼康14-24就可以参与本次测评?

A:因为这支镜头本质上还是正常的大三元广角序列,并不像另外两家的灯泡头一样属于特殊规格(超级广角)…另外尼康老大三元17-35mm f/2.8D实测分辨率拿D850都跑不上2000,拿这个来参赛简直是鲁尼了,所以没办法,新大三元又没提供不灯泡的选择,只好强行上阵。而且这个镜头重要的是提供了f/2.8,而不像另外两家的超级灯泡广角一样在光圈上妥协。至于灯泡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不便,这个由读者看完测试自行定夺吧。




实验室风光系统测试——尼康篇



尼康方面相比佳能索尼,在机身上显然是最不用纠结的——像素够劲,宽容度天下第二,还没有机身防抖的散热问题,D850显然是拍风光的不二之选,甚至在三家单独比机身的情况下,D850都是毫无争议的最优风光机选择。


但镜头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蛋疼难选了,目前尼康在服役的超广角全画幅G系列(D头是真没法用,就不说了)镜头一共有4支,它们分别是:

  • AF-S 14-24mm f/2.8G ED

  • AF-S 16-35mm f/4G ED VR

  • AF-S 18-35mm f/3.5-4.5G ED

  • AF-S 20mm f/1.8G ED

然而这四支镜头各自的缺点也都很明显:

  • AF-S 14-24mm f/2.8G ED最大的问题就是灯泡前组上滤镜困难——当然用150×150的方片也不是不行,但是之前推荐风光拍摄用方片滤镜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综合使用方形GND和RGND配合ND来灵活压光,但这对于尼康系统来说显然是不必要的,ND+Auto ETTR+堆栈降噪的拍法更能发挥出这款相机的优势。对于D850这种宽容度天下只有一敌的相机来说,你几乎唯一需要的滤镜就是一片ND1000。那么问题来了,在只使用一片滤镜的时候,圆形滤镜可以拧上拿起来就走,保存也只需要一个小盒子。而方形滤镜必须携带结构复杂的支架,还时刻害怕漏光和镜头前组的反射耀光,更别说150×150的滤镜实在太容易碎碎平安了——而镜头后置滤镜方案听起来很美,但是更加不方便安装,而且会改变焦点的位置,以及影响边角画质,同样不是个完美的方案。总之一句话,灯泡即原罪。


  • AF-S 16-35mm f/4G ED VR的缺点第一是相比14-24来说实际的体积反而还要更大(不看遮光罩部分的话),相比佳能、索尼家16-35/4IS和16-35/4ZA对比自家16-35L III和16-35GM体积都有不低的缩减这种情形,简直是…可以跟24-70E名列尼康的傻大黑粗翻车镜头系列之前二名了。结合下面的素质测试来看,可以说是除了有个防抖和方便上滤镜之外差不多是一无是处。

  • AF-S 18-35mm f/3.5-4.5G ED的问题一在于不够广,实际上广角镜头视角由于线性透视拉伸的原因,焦距越短每缩减1mm的相对视角收益越小。14mm和16mm的差距显然没有16mm到18mm那么大。




问题二在于这个头实在是太不上档次了,塑料镜身做工松垮,也没有金圈,虽然用在D610/D750上可能是性价比极高的廉价风光系统选择,但是用在价值差不多是它8倍的D850身上……总觉得差那么点事儿啊。


  • AF-S 20mm f/1.8G ED,更不够广,还是个极度不方便构图的定焦,以前拿来拍星空的用途也在适马出了14mm f/1.8ART之后大幅度缩减,所以直接排除出本次评测。


缺点吐了那么一大堆,那最后决定选谁的肯定还得包括这三支镜头各自的优点。镜头的优点其实可说道的也不多,就是真刀真枪的拼硬素质,那就还是让测试来说话吧。



机身的宽容度


这个其实说都不用说了, 看过之前D850测试的都知道,天下第二,135无敌,是你可以用10万元以内搭建一套系统时可选的宽容度最高的方案。至于A7R3,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没有挑落其低感画质王者的可能性(但是这只是目前的信息,具体分数请关注后续的相关测评)。




系统的分辨率

尼康系统参与测试的三支镜头规格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考虑了一下,决定在小组赛阶段展示三支镜头以下焦距的分辨率:

  • 各自的广角端(14、16、18mm);

  • 24mm;

  • 16-35和18-35的长焦端(35mm)

详尽的分辨率和其它测试数据会在CNS的决赛当中为大家呈现。


机身 尼康D850
机身固件版本 1.0.0
输出格式 14bitRAW(无压缩)转TIFF 8bit(无压缩)
三脚架 曼富图重型三脚架+三轴齿轮云台
ACR版本 ver9.12.1
锐化与降噪 All OFF

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


很多人说我们的镜头测试不够直观,在这里给出一个对应分辨率数值的直观描述:

以在4200~5000万像素无低通机身上跑出的标准分数为例,一般镜头能有2500LW/PH以上即主观感觉锐利,再高也分辨不出太多差距。1500~2500之间会感觉有可见锐度差距但是都还算清晰,1500LW/PH以下会明显感觉开始糊,1000LW/PH以下画质开始变得不可接受。

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广角端分辨率







24mm焦距




35mm焦距





结论有以下那么几个:

1、14-24这个头虽然发布于2007年,现在来看也是老爷爷长者级别的家伙了,但是在过去的9年(一直到2016年佳能16-35mm f/2.8L III出来才算完全被超越)里一直在135广角圈打遍天下无敌手,凭借着一手灯泡挂甚至连蔡司15mm这种定焦头也难以撼动它的地位,素质从现在来看也并不落伍,难怪当年佳能机身厉害的时候5D2转接14-24拍风光的那么多。

2、尼康这个下克上的传统还是那么的让人无言以对,先是D850把自家D5几乎逼到墙角,卖点就剩个连拍和极限对焦性能,顺便还内置了个D500……后是这支18-35,怎么说呢,不光对得起价格,简直是超乎预期好么。除开窄了点,绝大部分时候都能赢比它体积大不少的16-35/4VR,甚至小光圈下跟14-24也能打一打。

3、至于16-35/4VR……我觉得可以忘了它了。尤其是广角端的边角,之前实拍的体验让我觉得,即使在D700这种机身上看100%,也是不可接受的。

D700+16-35/4VR的边角画质示意图,光圈f/8。

色散




分为倍率色差(焦内色散)和轴向色差(焦外色散)两部分。计量各焦段下全画面色散的最大值,为其在像方焦平面(传感器平面)上的实际宽度。由于这两支镜头焦距过短,很难拍到准确的轴向色散图,故略去此测试。



跟佳能的两支广角一样,定位比较低的产品色散表现反而更好,可能跟大光圈更难抑制倍率色差有关(然而倍率色差几乎不能被收缩光圈来消除)。18-35还行,14-24、16-35都有点触及15μm的不及格下限,长曝的时候可能在边缘部位产生紫色、绿色难以消除的花痕。



畸变


其实本来不该说这个事的,然而有个必须要提点出来说明的点就是——尼康这支16-35/4VR的畸变,不是一般的严重。


DxOMark的测试结果显示尼康16-35的畸变是0.5%,但是用过这个头的都知道这个数据是和实际体验偏差很大的,我们实测该头的广角端畸变达到4.37%,几乎是测试过的广角镜头里畸变最严重的一支。


尼康 16-35 f/4 VR 畸变示意图:



带来的问题就是矫正之后相比18-35G的视角优势进一步缩小,甚至考虑到边缘画质不佳,能用的部分还真不知道哪个更多……


14-24和18-35的广角端畸变(1.44%、1.67%)都还算在正常范围内,矫正之后也不会过分损失视角。


总结



尼康方面,在机身不纠结的前提下镜头可以说是有点两极化的极端——我个人认为16-35/4VR是可以直接出局的(边缘画质辣鸡、畸变大、便携性也不好),剩下的就是在14-24(忍受灯泡带来的不便和较大的色散)和18-35(忍受D850上插个18-35怪怪的感觉和较窄的视角)之间的抉择了。


实际上有意思的是这种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不是会拍长曝,不拍长曝,或者长曝仅限星空的话14-24的两大缺点都可以完美规避,你只需要注意一下保护如尼康代言人发型一样的前组不要受到谜之伤害(上不了UV也是上不了滤镜的一个附带问题)就可以了。而选择18-35,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上滤镜的方便性放弃一些画质和广度,同时放弃一部分星空拍摄的画质——不过考虑到价格,14-24加一点就可以上18-35+适马14 1.8ART,或者减一点就可以18-35+适马20 1.4ART,或许双镜搭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