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建:易经与东方科学——迎接中国文化传统的新阶段 此博文包含图片

 mishoushu 2017-11-01

2016年10月22日《周易诠释》《周易密钥》新书发布

易经与东方科学——迎接中国文化传统的新阶段


中科院研究员 曹建

 

《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的出版,是传统界的大事,经过几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终于实现了,值得恭贺、道喜。

这两本书,凝聚着守力六年来的心血,足见他孜孜不倦、辗转反侧、精益求精,破解了《周易》并著作成书。在我这代人看来,这两本书体现了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最近新进展、最高水平,并且是世界级的水平。

曹建:易经与东方科学——迎接中国文化传统的新阶段

守力做学问,我欣赏他坚持了两点:

一点是基于修身治学。这是治学上的中国传统,基于《道德经》的返观论,从而避免了纸上谈兵、照猫画虎、无的放矢。这自然关联于灵感现象,归为元神或意识深层的感应。正如孟子所谓:源源不断、左右逢源。当然灵感再与经验或文字进行辨证或切磋;

第二点是从理工科角度进行典籍的现代诠释,这才能接近传统的真实或精髓。以往对典籍的解释大多从文科角度,局限性相对较大。历史上,孔子请教老子,就是人文学家向自然学家的讨教。事实上,中西两大文化的基础,都是自然科学。

我赞同用哲学方法来整理传统的识,认为大有必要。相当于西方称谓科学哲学。但是把中国科学改造成或误解为西方式的哲学,我认为很容易丢失传统的精华。同理,仅凭哲学也无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取得灿烂的文明,为什么中世纪科技的领先和发明。哲学是前提、推导和结论的方法,并人没有证明过,什么前提、什么推导而能得出阴阳爻的科学符号。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普适的定义,由此西方文化的结构是哲学和科学,中国文化则是道学和器学的结构。对《易经》的解悟、运用,历史上有过:物之理、象之理、数之理、位之理和哲之理。哲之理,是对《道德经》称谓之物的辨析,再经过老子、孔子提倡的两端辨证,类似于西方的科学哲学,而不是纯粹的思辨。中国科学有自己的认识方法论,例如返观实践以及解悟、参悟和印证等等。

由此来看,《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出版,使《易经》再次成为生动活泼的学问,证明了中国术数的科学力量。记得已故的刘绍光博士(《一元数理论》的作者),曾请导师普朗克教授支持,但普朗克回答:我不懂中国术数。之后普朗克寄来10万美金赞助。这是严谨而热情的科学态度。

传统界每走一步都是极为艰辛的。1982年,朱灿生发表了《太极——科学的灯塔》。他从月亮的百年数据,画出一张太极图,然后从科学技术角度深入《易经》,展向四开关、非线性等等科技新原理。他说最难搞懂的是中国的术数,一定有它的奥秘。现在在守力这里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令我非常高兴、非常振奋。

曹建:易经与东方科学——迎接中国文化传统的新阶段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两个话题:

其一,两类科学、两类医学的问题。

我欣赏荣格的评论:中国人的确有一门科学,它的标准教课书就是《易经》。但是这门科学的原则却像其他许多中国学问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则判然有别。

这里指出了两点,其一人类有两类科学,而西方科学判然有别于中国科学。这包括西方认识中西文明是两类不同的模式;其二,《易经》的性质是科学,而不是哲学。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人类有两大文化源头。现代人定义希腊知识是自然哲学。然而西方的哲学大家黑格尔反思写道:在我们看来还不是哲学的,而是物理学的(哲学史讲演录,1卷,182页);科学大家海森伯反思写道:古代哲学的若干陈述还是颇近于现代科学的那些陈述(物理学与哲学,37页)。

中国思维从大道到局部(天地人的动态系统),西方思维从细节到整体(未涵括天地)。我称作相反相成的认识指向,好比在山脚观察泰山,或者从颠顶观察泰山,必然有不同的景象或描述。《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人类呈现两类科学、两类医学是必然的。

而后经过此起彼伏的阴阳进退,是以阴为基、以阳为唱的有机过程,最终形成了中西两大文化体系,标志着人类成熟的新阶段。量子力学鼻祖波尔首先指出:中西两大文化对立而互补。我从80年代就主张:人类必然也必定建立两类科学、两类医学。

这里讲述一点比较:

17世纪,西方有莱布尼兹(1646-1716),开拓了西方中国学的先河,使西方现代文化从一开始就有中国思想的陪伴和参照。这表现在西方科学大家对机械论严肃的自我批判,而充满着对东方有机论的向往。中国同期则有方以智(1611—1671),用通几表述中国科学,用质测表述西方科学,结论是:“通几护质测之穷”,肯定了中国文化的高屋建瓴。再到清末终于提出了中西两大文化的沟通方式: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莱布尼兹的二进制到荣格的心理学,都以中国文化为佐证,是典型或成功的西体中用。

但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却是偏执西方一端,缺失中华文化的陪伴和参照。因此就不可能真正领会西方文明的精神。在我看来,西方科学态度可表述为: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但是非常遗憾,中国学者缺乏这种领会,远没有智慧层面的踪迹。虽然中国的现代思想极为丰富,但是很难看出中国元素或痕迹。换句话说,中国人并没有沿着中体西用,而以其杰出的成果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二个话题:迎接第三个文明的时代。

上面引荣格评论,表达了西方的普遍看法,他们读不懂中国科学,破解不了中国文明。

众所周知,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真谛的呼吁,整整一个世纪了。而现代中国人认为,西方科学、西方医学是中国科学、中国医学的集大成者。中西文明的区别,只在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从而无视或淹没了中国科学、中国文明至今生动活泼的知识和原理。所以,中国人对西方一个世纪的呼吁则无动于衷,以至无可奉告,大大延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相关的中医西医化,就误解为中医的现代化。

两类科学、两类医学的认知和确认,必然导向一个蓝图:人类的历史使命,是融会贯通中西两大文化后,开拓第三个文明的时代。我赞同这样的预见,本世纪20年代,中国文化的真谛将开始流布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以什么境界面对并贡献于世界呢?以何功德告慰我们伟大祖先呢?这是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需要深思的,并为之努力不殆。

从刘子华1899-1992)、刘绍光(1897-1990)到朱灿生(-2011),这块黄土地萌生着诸多东方科学革命的先驱,在呼唤着东方科学革命。1984年我首次提出这个目标。我也多次畅想中国新科学主导的未来世界。

俗话说后生可畏。从80年代传统回归热来看,作为年长者看到后生的崛起,非常振奋和快慰。我相信以守力之贡献为代表,说明中国文化传统后继有人,他们完全可能肩负东方科学革命的重担。让我们充满信心,迎接必将在中国爆发的东方科学革命,迎接灿烂辉煌的未来时代,中国的深邃智慧将再次照亮全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