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上, 年羹尧临死前和牧童下棋有什么寓意?

 观海听涛 2017-11-01


雍正王朝上,

年羹尧临死前和牧童下棋有什么寓意?

一辈子要强,在皇帝面前都不低头的老年为何故意输给牧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文/炒米视角(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谢邀,本人也非常喜欢《雍正王朝》。我们知道年羹尧和李卫其实都不是雍正潜邸的包衣奴才。一个是考了进士的,一个是买官买来的。邬先生本只是田文镜的一个幕僚,却也变成了“帝王师”。但雍正的的确确是个“性情中人”。

那么既然是小说,我们就看看二月河是怎么描写年羹尧的,并希望把年羹尧描写成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年羹尧初入职场,靠的是雍正的的那片“头上云”。但是年羹尧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很会官场上的一套,这让雍正不太放心。他投八爷的门子,走张廷玉的路子,要么站队效忠,要么金钱开路。都手到擒来。张廷玉曾经点拨过他,意思不要被欲望吞噬,他可能根本不明白,所以似乎完全没当回事。

故事安排了“江夏镇血案”给年羹尧的人性做注解,给他的结局打伏笔。老年做事果断,心狠手辣,守口如瓶,自己小算盘也打得噼里啪啦响,不想让主子知道的事情,跪死也半字不露。二月河还特意刻画了李卫的忠心无二来反衬年羹尧。

年羹尧治军严明,手段毒辣,用钱之阔绰,形成鲜明对比。“去手”、“卸甲”这两件事情让人看到了一个能力超强,却又胆大自负的年羹尧。

被贬的路上继续超规格“翻牌子”,吃“小炒肉”,吃“菜心”,让人看到了一个奢糜无度、桀骜顽固的年羹尧。

但是刚才说过年羹尧是个复杂的人。年羹尧是个重情义的人;他也有铁骨柔情的一面;甚至还有小孩子脾气的一面。

在《雍正王朝》里,他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所以跟主子雍正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谊。特别是雍正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雍正给他抬籍,娶他妹妹这种一般笼络手段,他表现的非常木讷。但是雍正给他一串手串,他时刻不离身。虽然他没有参透雍正给他这串手串的用意,但对他而言这是主仆之间情义的信物。

所以当雍正卸了他兵权之后,他考过进士,懂得兔死狗烹,功高震主这些道理。所以已经意识到了要大祸临头了。所以他安排了后人和小妾。但是他还是心存侥幸,抱有一丝幻想的。因为雍正是个性情中人,自己的确有功,更何况自己曾经是他的包衣奴才。所以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弄出点动静给雍正知道。“翻牌子”、“吃小炒肉”、“吃菜心”是如此,穿黄马褂守城门也是如此。

做了这么多铺垫,重要问题来了,年羹尧临死前和牧童下棋这么一个神来之笔,它要说明什么?

年羹尧不管怎么狠,怎么坏。他唯一只对情义低头。他看尽了繁华,也看尽了落魄,这个时候剩下的只有对孩提时快乐的回忆。那时候人没有太多欲望,最大的欲望或许是一顿饱饭,或许棋盘上偶尔一次输赢。有什么可争,所以他故意输给了小牧童,看到小牧童脸上和自己儿时一样的开心。这或许是一个身处绝望之中的人最大的宽慰吧!



其实还有个更重要的场景,就是李卫来宣读圣谕,让年羹尧自尽。李卫为什么能成功?李卫的老婆翠儿炒了菜让李卫带给年羹尧。说明翠儿情商之高。而年羹尧得知圣旨要他死的时候,他出离愤怒了,他哭了,他让李卫把手串还给雍正。他做梦没想到如此真性情的雍正会叫自己死。那份情义彻底不值钱了!所以丢还给你,以表达自己对雍正的愤怒!

拜读了各位的评论,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也来呱糟两句:1-功高震主,这个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功劳肯定是有,但不能说每个马上安天下的将军都功高震主吧?那谁还带兵打仗啊。年羹尧的履历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相反,他的情商很高,从出征到凯旋,诋毁年羹尧的奏折就没停过,雍正知道,张廷玉知道,年羹尧也知道!雍正和张廷玉从没有说起过年羹尧的事,直到最后,皇帝看似不经意的自言自语的说“难道非要朕杀了他?”,张廷玉的手抖了,眼跳腿软了(这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这些个老戏骨抬眼走路都是戏),这句话不是对着张廷玉说的,但却是说给张廷玉听的,第一,我要杀年羹尧,你作为丞相,要有所为,要保持皇帝和朝廷的体面。第二,我要杀年羹尧,你作为丞相,要有所不为,年大将军就是例子!在皇家的眼里,张廷玉和年羹尧是一类人,只不过张和雍正共处的时候是阳谋,治国行的是大道,和年相处的时候行阴谋居多;再就是张廷玉不参与党争,而且治国需要仰仗张廷玉,实在是无人可用啊!年羹尧其实也算是党争的牺牲品,所谓的清流,御史,参年羹尧和年提拔的官吏的折子都快把这位史称最勤勉皇帝淹了!而这位皇帝登基前可是深受党争之害的,深恶痛绝且乐在其中!但言官又不能杀,两害相比取其轻,只能收拾年羹尧了!至此,张和年相比,高下立判!(张廷玉是老成精了!也所以,乾隆一上台,就把张廷玉给闲置了!),皇帝可以容许比他聪明的人存在,却绝不容许比他还“奸”的臣子存在!有高情商却没有大智慧!说白了他的死因很简单“知道的太多了!”。2-手握重兵遭忌惮,这个理由也不成立,从凯旋归来到城门悬尸,他早就没有兵权了……长话短说吧,和牧童下棋的寓意是作者或者导演的安排,所谓下棋者,何尝不是棋局中的棋子!无论皇帝之于年大将军,年门卫之于放牛娃,何异于彼此?都是棋子而已,只不过棋局格调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对于剧中的年羹尧而言,下不下棋,和谁下棋,已经不重要了。他在消磨时间,等待时间的流逝!人世间有一种无奈的情感叫做 等待!年羹尧的情感更加的无奈,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结局,但他又有所期盼,不是期盼免死诏书,而是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谁,他也不知道!直到李卫的出现。“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曾经以为这是很美好的意境,现在却是那么的悲怆!没有什么更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超越此情此景!凯旋归来的年大将军官职一贬再贬,年羹尧从容应对,那些所作所为看似昏招,其实 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只想活下去;皇帝的诏书一颁再颁,字字诛心!你自杀吧,成全了你我风云际会,保全了朝廷的体面,也让一些人死心。年羹尧不服!想要个说法,说法最终也到了,李卫来了,一切都释怀了!李卫宣诏,犹如皇帝亲临,诏书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但要表达的意思~你是我家臣,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有些事不能做,你做了,有些事不得不做,所以我得做~从此山高路远,阴阳相隔……失宠后的年包衣在这一刻哭了!应该不是因为知道马上要死的原因吧,而是因为他等到了他期盼的人和东西!李卫来宣旨,年羹尧变成了猫,若换成其他人来,年羹尧可能会变成一只将死的愤怒的老虎,而且死不瞑目!

这是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最后出镜,任何一个细节都深入人心,却也透着悲凉

身披黄马褂,却脏兮兮的坐在城下看门,早年时美酒佳肴伺候,现在却只能在城楼门边的角落里自己起火做饭,昔日睡觉翻牌子让美女侍寝,现在只有城边的一张破床用于休息,而上千里外的京城,呼喊着要处决年羹尧的折子堆得如同小山,年羹尧是从里到外,彻底走向落魄。

最后跟放牛孩童的游戏,更是让人感慨万千,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多人等在下面吹捧供奉,回京甚至要跪拜迎接,可现在却只有一个放牛儿童愿意与他玩耍,前提还可能只是那个铜板的作用,看着一个孩童为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和铜板而开心,年羹尧这个一生都在为权利而奋斗挣扎的人,不知该作何感想。

那个游戏小时候也玩过,但已经记不清叫什么了,以年羹尧的阅历来看他未必会输给那个孩子,从见面的简单对话似乎年羹尧跟那个孩子的游戏对决并不是第一次,但年羹尧还是输了,其实对于那时的他而言,获胜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也许他是故意而输,故意想看看孩子获胜而喜悦的心情,不知道在那一刻,他是否已经完全放下了权欲,忘记了进入仕途以来的种种回忆,又回到了年轻时不问世事的青葱岁月,当然,现在醒悟已然完矣。

孩童赢了铜板喜悦之至,可随后就发现自己身边站着一个官员,没见过世面的他自然吓得落荒而逃,这也透漏出了另一个讽刺,最后能“战胜”年羹尧的人原来是这么一个不入流的人物,这一时刻的年羹尧,更是到了自己人生的最低点、也是最后一段,任人宰割!

这段情节印象很深,这盘棋既算是浓缩年羹尧的一生又暗示了他的结局。在皇帝掌控的天下这个大棋盘上,进士出身文武双全的年羹尧凭着才干和军功一直做到位极人臣的抚远大将军,权势熏天叱咤风云又怎么样?触犯了皇权和律法还不是一撸到底穿着昔日辉煌荣耀的黄马褂,已经脏污的黄马褂缩在一个破城门洞里,临死的一盘棋输给小牧童还给了他一个大铜钱。表面看是落魄寒酸的年羹尧感谢这个还能来陪伴他的牧童,实际上应该是年大将军的大彻大悟,月盈则亏,福祸相依,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输在哪儿了,也认命了。李卫来送年羹尧上路时,年羹尧把雍正御赐的好像是串佛珠吧,要李卫还给“他”,这个“他”包含了复杂的情感,毕竟势比人大,怨不得雍正下死手。年羹尧就此终结了生命,所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今年还看过呢,现在仍旧印象深刻。

在电视剧前期发展中年羹尧还是一个比较谦和的人,如十王爷鞭打田文镜时年羹尧不亢不卑间替田文镜受鞭打,但是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为了钱财擅自灭江夏镇全镇,到中后期当上大将军了就肆无忌惮,不可一世了,年羹尧临死前跟牧童下棋的平和亲近,让人颇有一些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戚,我想电视剧应该想表达出权利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人志得意满时不可一世,迷失自己,也可以让你落寞时回归本性吧,体味这百态人生…

当然也有可能为了剧情需要,用这段剧情突出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英雄末路的悲戚吧,毕竟再经典的电视剧也逃离不了渲染感情,迎合观众的需求…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

突然感觉这是个极好的问题!

穿着污迹斑斑黄马褂的年羹尧茕然于城墙脚下,城门洞里乌七八糟是自己的居所,感觉人生落魄如斯,但牧童小哥能经常过来陪着下下棋,似乎些许有了点人间温暖!

这个棋,自己小时候也玩过,好像老家话叫“憋茅厕”,就是憋住你走投无路被迫跳进茅厕的意思罢。

所以,其一,人生如戏如棋,输赢并不重要,或者本身也无所谓输赢。因为雍正并没有赢,他也是被迫无奈下了决心的,张廷玉跟雍正那一番话是关键。杀,兔死狗烹,空留骂名;不杀,人心惶惶、朝局动荡。

其二,感觉雍正和年羹尧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口头认输的(仅限电视剧剧情)。导演这么一出棋戏,或者想说明两个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时势比人强啊。至死,双方都不恨对方,他们始终是同舟共济的…

其三,这段戏是悲情的,伤感的,让人落泪的,可能剧情需要使然吧?

浅见而已,谢谢!

年羹尧这段,导演应该也受刘罗锅这段的影响了。

在我看来,这样有如下好处:

1、暗示了年羹尧大限将至。雍正一层一层剥去年羹尧的爵位、利禄,当他只能与小孩下棋时,名利爵位已经被剥的净光了,雍正已经没什么可以再剥了,所以,下一步,就是雍正让年羹尧死了!

2、故意输给小孩,也说明他临死前,总算明月满则亏,要取中庸之道,收起锋芒的道理,可惜为时已晚。

3.警示意义。权力是把双刃剑,它让年羹尧荣华富贵,飞扬跋扈,忘乎所以,人性迷失,嗜杀成性!到最后一无所有,只能与孩子对奕。也算是临死前,返璞归真,找回做人的纯真,为生命画上一个句号吧。

可能是导演想表现出此人前后的落差吧,一个截至四省统领20几万的大将军最后沦落和城门口一个放牛的牧童下棋,此时年也明白了输赢已经不在重要,因为自己只是人家利用的棋子,而不是下棋的人。人生就如一盘棋,如果你只是棋子就要做好棋子的本分,也许会有一个不错结局,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年羹尧的故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身为武将,一次站队正确,不一定次次都正确。历朝历代的武将都是朝廷担忧的对象,更是御史言官监察的重点对象。手握重兵,贪财好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不想给皇帝留下把柄,而想方设法的收买皇帝派来监视你的人。那性质就不同了。年羹尧虽然不能和岳飞相提并论但是结局相同,不论什么时代,武将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听命令!不要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要勾结京官,也不要结派!武将就是武将,有仗打就带兵,没有仗打就待着一边练兵去。文臣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因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最多就是贪赃枉法,干不出血雨腥风的事!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下围棋,落子无悔;叹人生,覆水难收。人生没有回头路,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关键的选择上一定要谋定而后行。围棋中,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人生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所谓:名利似纸张张轻,世事如棋局局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