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脾两虚的症状

 古方书 2017-11-01
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存的证候。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为主要表现。
本证常见于虚劳、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晕、血证,也可见于现代医学诊断的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英文名称
deficiencyofbothheartandspleen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病因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思虑过度暗耗阴血,久病失调,慢性出血等
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贡献者头像

梁晓春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撰写

贡献者头像

刘伟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撰写

国家卫生计生委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eficiencyofbothheartandspleen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病因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思虑过度暗耗阴血,久病失调,慢性出血等
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

病因

本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

临床表现

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纳差腹胀,神疲乏力,便溏出血,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

脾主运化,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故纳差腹胀,便溏;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脾虚不能摄血,血不归经,则皮下紫斑,女子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证。

治疗

1.针灸
取穴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其手法不宜过强,多采用补法,留针10~15分钟,轻捻提插2次,每日一次。也可选上穴进行艾灸,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饮食疗法
参苓粥:取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茯苓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5克:先将人参(或党参)节成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共煎取药汁,再将粳米、生姜加适量水共入砂锅内煮熟,分早晚两次服食;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