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技】超详细!早疫病、晚疫病和绵疫病到底有啥不一样?(附高清图谱)

 金_玉_满_堂_ 2017-11-01





丁酉年·农历九月初六

一般来说,植物疫病,可以分成细菌性和真菌性两大类。

 

而真菌性中,又可以分成高等真菌早疫病为代表)、低等真菌晚疫病为代表),有“早高晚低”的说法。



 
一、细菌性疫病



细菌性疫病(有时候也简称疫病),是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所致。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以存活2-3年。植株发病后会产生菌脓,借着风雨、昆虫传播,从植物叶的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

 

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主要危害作物有:

菜豆、扁豆等豆科作物,胡萝卜,丁香,桑,木薯等。


例如:

豇豆细菌性疫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豇豆致病变种属细菌)


菜豆细菌性晕疫病(丁香假单胞杆菌菜豆晕疫病致病变种,属细菌)


菜豆细菌性疫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属细菌) 


症状:

以菜豆细菌性疫病为例,其主要侵染叶、茎蔓、豆荚和种子。


幼苗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变褐色,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


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干,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


高湿高温时,病叶可凋萎变黑。茎上染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长条形龟裂。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干枯后组织变薄,半透明,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


豆荚上初生油浸状斑马点,扩大后不规则形,红色,有的带紫色,最终变为褐色。病斑中央凹陷,斑面常有淡黄色的菌脓。

 

菜豆细菌性疫病  


豇豆细菌性疫病 


菜豆细菌性晕疫病




 
二、真菌性疫病



(一)高等真菌疫病:

 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类为茄科植物(例如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的早疫病),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属


茄子早疫病(茄链格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番茄早疫病 (茄链格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辣椒早疫病(茄链格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芹菜早疫病(芹菜尾孢霉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马铃薯早疫病(茄链格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

 

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在有些作物上又称轮纹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茄子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


辣椒早疫病

芹菜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二)低等真菌疫病:

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大多作物上疫病茄科作物上称晚疫病也有例外

 

除为害茄科作物外,还为害百合科中的葱、蒜、韭,葫芦科中的西瓜、黄瓜、苦瓜、冬瓜,其他如芋头、香蕉也会遭到浸染(有观点认为,香蕉黑疫病为真细菌复合浸染为害)。


(1)疫病:

茄科:

辣椒疫病(辣椒疫霉菌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葫芦科:

西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黄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南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冬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苦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西葫芦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瓠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蛇瓜疫病(瓜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豆科:

豇豆疫病(豇豆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百合科:

韭菜疫病(烟草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大蒜疫病(葱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葱疫病(烟草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2)绵疫病:

葫芦科:

西瓜绵疫病(瓜果腐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南瓜绵疫病(辣椒疫霉菌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冬瓜绵疫病(辣椒疫霉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百合科:

韭菜绵疫病(樟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茄科:

茄子绵疫病(寄生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晚疫病:

茄科:

番茄晚疫病(致病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不同作物最初浸染部位略有不同,如辣椒疫病,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辣椒死棵的50%以上都由其引起)。

 

辣椒疫病

绵疫病,俗称“烂果”、“掉蛋”、“水烂”,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果实果实染病,多以下部老熟果开始,先是病部呈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


南瓜绵疫病

果实收缩、变软,潮湿时密生白色绵毛状菌丝(霉层),果内变黑腐烂。


果实内部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病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病叶有明显轮纹。


晚疫病则从老叶的叶尖叶缘开始侵染,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辣椒疫病



西瓜疫病


黄瓜疫病


南瓜疫病


冬瓜疫病


西葫芦疫病



瓠瓜疫病


蛇瓜疫病


豇豆疫病


葱疫病


大蒜疫病


韭菜疫病


西瓜绵疫病


冬瓜绵疫病


韭菜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


区别总结:


1/发生条件上的差别


早疫病

适宜发生温度在24~29℃,相对湿度在31~96%,即温暖且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侵染,但马铃薯和番茄等寄主在开花前对病菌的抵抗力强,在盛花期迅速下降,尤其是下部老叶,因此,早疫病的初始发生时期开花结果期


晚疫病

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的最适湿度是达到饱和,也就是有水滴的时候。

最适温度是12~15℃,高于15℃孢子囊直接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但需要的时间较长;侵入进寄主体内的菌丝在20~23℃时蔓延最快症状表现也最快。


生产中,白天24℃以下(在感病组织内扩展),晚上低于10℃(侵入),相对湿度大于85%,尤其在有水膜或水滴,也就是连阴雨天气的时候,极易爆发。晚疫病的寄生能力比早疫病稍差一些,一般发生在马铃薯的开花末期以后



2/发生时间上不一样


一般来说,

早疫病最早发生在马铃薯或番茄的开花坐果期

晚疫病则在幼果到果实收获前

绵疫病发生在大雨后突然转晴的时候,接近地表的果实下部。


3/症状表现不同

(由寄生性和致病性上的区别造成

早疫病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或子囊菌里面的链格孢菌。


链格孢菌的寄生能力相对于其它几种病菌来说稍强一些,致病能力稍差一点。病菌侵入进叶片后一边释放一种半醌衍生物质毒杀细胞和组织,一边扩展但因为昼夜或天气原因造成温度上的起伏变化,侵染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寄主体内交替性扩展,所以形成的病斑有轮纹,且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往先大面积失绿黄化


为什么早疫病病斑上有轮纹,现在明白了吧。


晚疫病、疫病和绵疫病

病原菌都属于鞭毛菌里面的疫霉菌。


晚疫病病菌等寄生能力更差,要想侵入寄主并获取营养就必须分泌更多的毒素先杀死大量的寄主细胞,所以,晚疫病病斑形成的更快病斑就好像是被开水烫过一样的暗绿色,感病组织几乎没有抵抗反应就被杀死了。


因为病菌分泌大量的毒素,晚疫病病斑就像是被开水烫过似的先呈暗绿色再变呈褐色。


4/病征有明显的区别

病征,就是病原菌在感病部位上的繁殖体。例如(霉、粉、菌核、粒状物、锈)


早疫病病菌

属于高等真菌,当病害发生一段时间以后,病原菌就会在病斑表面上形成的数量巨大的灰黑色分生孢子。


晚疫病和疫病病原菌等

属于低等真菌,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及其萌发的游动孢子,只要温度尤其是湿度合适,产生孢子的速度会非常快,所以晚疫病、疫病和绵疫病等出现病斑后不久就会在其病叶背面或病健组织交界处或病斑表面出现白色的毛霉状物。


 
防治药剂


(仅供参考,具体要根据作物来定)

细菌性疫病(疫病):常用的防治细菌性药剂如氢氧化铜、松脂酸铜、咪鲜胺松脂酸铜、乙蒜素等。


高等真菌疫病(早疫病):异菌脲、腐霉利(瓜类不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等三唑类、春雷王铜等。


低等真菌疫病(疫病、晚疫病、绵疫病、黑疫病):霜脲·锰锌、杀毒矾、烯酰吗啉、甲霜灵、霜脲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