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病了,真的不能吃生冷辛辣吗

 hercules028 2017-11-01


告诉爸妈:

总体上,现代医学体系下,人们除了需要注意不要吃生食,几乎完全不需要对辛辣食物和冷食忌口。但一些中医所谓的“寒热”食物的确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病性,“上火”可能就是其初始的表现。现在看来,某些忌口的说法或者有一定道理。

不管大病小病,每次见完医生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要吃生冷辛辣。”

真的不管什么病都要忌生冷辛辣吗?这个问题在中西医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甚至说是根本性的不同。

 

中医的寒与热

忌生冷辛辣,这是中医理论体系必然的要求。整个中医药体系无一不涉及“寒热”问题。

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四气五味”说,还提到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准则。《素问》也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到了宋代,《三因方》形成了完整的三因体系:“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不内不外因”(饮食、虎狼毒虫、劳累、房事、外伤等)。

这些都被认为是人生病的源头,它们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虚实、表里、寒热之间转归,从而生病。

又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原则,饮食的“生冷辛辣”自然会影响身体、疾病、药性和治疗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药材还是饮食,“忌生冷辛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点在临床实践和中药注意事项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中成药说明书中标注了“忌口”,很多中国医生们在看完病之后也不忘嘱咐病人“忌生冷辛辣”。受此影响,即使医生不嘱咐,几乎所有病人也会主动问询需要“忌什么口”。

 

西医只忌生食

然而,在现代医学(也就是常说的西医)体系下,饮食的“生冷辛辣”几乎毫无禁忌。之所以说“几乎”也就是说还是有例外的。

在“感染”病因学的影响下,无论人们是不是生病,那些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生食都严格禁止食用,不仅水产品、肉产品、蔬菜水果等都必须洗净、煮熟,烹饪过程中还必须严格规范、生熟分开。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应该严禁这类生食。

而冷食,只要没有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则完全不在禁忌之列。

至于辛辣,情况有一些复杂。辣椒、大蒜、姜这类辛辣食物,因为可能含有某些成分会影响疾病,或者与药物相互作用,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对中药有专门的研究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辛辣食物中,被研究较多的是大蒜和姜。

这些研究项目发现,大蒜及大蒜补充剂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是安全的,不良作用除了难闻的气味外,还有可能带来胃灼热、胃部不适和偶见的过敏反应。

而在大蒜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方面,由于大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抗凝作用,因此对长期服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等血液稀释药物者可能有一定影响,同时也不宜用于手术前后的病人。

至于姜,除了与大蒜一样,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抗凝作用,不宜用于长期服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的患者外,没有发现其他不良作用。

总体上,现代医学体系下,人们除了需要注意不要吃生食,几乎完全不需要对辛辣食物和冷食忌口。

 

到底什么是温凉寒热

如上所述,现代医学体系下,无论病因还是治疗方面,基本不涉及“寒热”的问题,但人们依然找到了这种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某些联系。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人们深入研究并成功克隆了“辣椒素受体”TRPV1后,温度感受方面的研究就越来越多。

TRPV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P)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这个家族里已经有六种TRP受体被确认了,它们分布于全身的神经组织和某些非神经组织里,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被研究的最多的,是它们对温度的感知。

V1号TRP能够被42℃以上的温度激活,会使人产生“热痛觉”;V3号和V4号则会被中等温度激活,阈值分别为34℃-38℃和27℃-34℃,负责感受温暖;M8号响应于无害的冷温度,阈值为25℃;A1号则被低于17℃、具有伤害性的低温激活,可以产生冷痛觉。

有趣的是,这些TRP受体受到的激活,和传统上被认为“寒”或“热”的食物有某种一致性。能被42℃以上高温激活的V1号,同样也会被辣椒素、大蒜素、姜油等食物激活;负责感知温暖的V3号和V4号则会被丁香、肉豆蔻、月桂等成分激活;M8号对薄荷醇和桉树脑敏感;A1号则会被芥子油、大蒜、肉桂醛等食物或中药中的成分激活。

尽管这些受体的温度阈值和寒热食物并非完全对应,但这可能是一些食物和中药被认定为热性、寒性、温性的原因。所谓温凉寒热,可能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激活相应的温度感受受体。

这些受体的激活会不会产生致病或治疗效应呢?

传统理论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因而没有这方面的禁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或许会引发一些改变。

寒与热的致病性

人体感受各种刺激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可以分为伤害性和非伤害性两类。TRP受体家族中的V1号、V2号和A1号可以在伤害性神经元表达,因而作为伤害感受器存在。这就意味着激活这些受体的物质和因素对于人体可能存在现实或潜在的危险性,人体接受其刺激可以产生相应防御反应。

研究发现,这种反应初始阶段并不需要通过免疫反应,而是由肽能初级感觉神经元释放神经肽,包括神经激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引发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和渗出,表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称神经源性炎症。

另外的一些神经肽还会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性炎症反应。

就是说,包括辣椒、大蒜、芥麻、姜,以及其他潜在的寒热性食物或中药,含有类胰蛋白酶,比如菠萝等,以及一些酸性水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激活人体的伤害受体,引发炎症反应。

这大概就是这些东西之所以会引发“上火”的原因,而上火也可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炎症反应。

比如,吃辣椒可以引发或加重痔疮发作和出血。研究发现,结肠下端,直肠存在着高密度的1号受体。

另外,这些受体被激活后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性反应还存在很多未知。

因此,这些刺激会不会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或因素,目前尚未可知。但是,不可否认。的确存在潜在的致病性。

至于治疗作用,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发现。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物质的寒热性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拮抗的关系,因此,中医理论中使用这些作为药物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仅仅是一种想当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理论使用中药的温凉寒热性来作为治疗原理缺乏科学证据支持。但是,一些寒热食物和中药的确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病性,“上火”可能就是其初始的表现。因此,现在看来某些忌口的说法,或者有一定道理。

参考文献

[1] Fugh-Berman, A. (2000). Herb-drug interactions. The Lancet, 355(9198), 134-138.

Chen, X. W., S Serag, E., B Sneed, K., Liang, J., Chew, H., Pan, S. Y., & Zhou, S. F. (2011). [2] Clinical herbal interactions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from molecules to maladies.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18(31), 4836-4850.

[3] Caterina, M. J., Schumacher, M. A., Tominaga, M., Rosen, T. A., Levine, J. D., & Julius, D. (1997). The capsaicin receptor: a heat-activated ion channel in the pain pathway. Nature, 389(6653), 816-824.

[4] Ferrandiz-Huertas, C., Mathivanan, S., Wolf, C. J., Devesa, I., & Ferrer-Montiel, A. (2014). Trafficking of thermotrp channels. Membranes, 4(3), 525-564.

[5] Vay, L., Gu, C., & McNaughton, P. A. (2012). The thermo‐TRP ion channel family: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165(4), 787-801.

[6] Chiu, I. M., Von Hehn, C. A., & Woolf, C. J. (2012).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and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in host defense and immunopath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 15(8), 1063-10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