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方荟萃】不寐案

 乐乐书屋 2017-11-01


       郑峰,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病科副主任,兼全科医学科主任。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四年,对各种心血管急症及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赵某某  40岁  女

初诊:2016.07.20

主诉:夜寐欠安数月余。

现症见:夜寐欠安,多梦易醒,烦躁易怒,呼吸深长,口干口苦,时觉乏力,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

处方:干竹茹15g,枳壳9g,陈皮6g,法半夏6g,茯苓15g,黄连6g,北柴胡9g,首乌藤15g,蜜酸枣仁15g,远志5g,佛手15g,甘草3g

      日一剂,水煎服,共七剂。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成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化火,邪火扰动心神,故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病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故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能调节情志以防御不良的精神刺激,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保证脏腑的协调关系。胆气壮则决断出,十一脏安;胆气怯则不能决断,十一脏不宁。若胆气亏虚,疏泄失常,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心失奉养则失眠。胆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常则木郁不达,胃气不和,进而化热生痰。肝胆气机郁结,脾胃升降失序,木郁化火。土壅湿聚,是为酿痰化热之源,痰与火热合邪,扰动心神,遂致失眠。胆喜清静,不耐邪扰,若外邪入侵,或饮食情志失调,邪客于胆,使胆气郁滞,而失清静,致肝脏疏泄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神气失常而失眠;或胆郁痰扰,心神不安而失眠。而温胆汤有清肃胆气,和顺胃腑,理气化痰,升清降浊的功能。方中无峻补攻伐之品,而是平和中正之剂,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寒,调理人身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恢复胆中正温和之性。

       结合辨证,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法,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法半夏配干竹茹,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干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两药相合,一温一凉,化痰清热兼顾。治痰须治气,气顺则痰消,故佐以陈皮、枳壳,理气化痰。痰之成,本在脾,茯苓健脾利湿,以治生痰之源。因其热象较著,故加黄连以清中焦、上焦之火。北柴胡、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首乌藤养血、蜜酸枣仁宁心、远志祛痰,三药均入心经,共奏安神之功。

思考

1.因为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长期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加大,使一些人思虑气结,久则伤脾,脾虚不能化湿,则生痰湿,又因平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醇酒厚味,以致宿食停滞,酿成痰热,扰动心神而致心神不安,神不安则不眠。温胆汤则适用于这类因肝胆气郁,胆胃失和所致的失眠。

2.李中梓曾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这些病理因素的产生与情志、饮食、劳逸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并避免这些问题,可以改善睡眠。如一些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宿食停滞,酿生痰热,上扰心神而不得安寐。这种情况只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就能相应的改善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