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根

 我的书海601 2017-11-01

培养新三好孩子“问题学生”bye-bye

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

导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从基础上影响孩子;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出发,新时代的“三好”孩子应该是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的。近日,香洲区实验学校校长余志君作客“德行珠海亲子讲堂”,根据经典教育研究、理论以及自身的经历,与家长们分享如何通过培养“三好”孩子,来避免孩子入学后成为“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是根基

余志君指出,如果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家长就认为剩下的都是学校的事情了,可能是比较危险的。在这里,余志君引用了教育专家刘良华的理论: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三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余志君以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教授所做的一个研究举例,通过对全美数千所学校数十万学生进行调查后,研究为什么黑人孩子的学业成绩普遍比白人孩子差很多,最后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曼报告》。报告的结论是,黑人孩子就读的学校和白人孩子就读的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此外,日本在2007年,由三浦展做过一个研究,最终报告指出,一个孩子学业成绩如果很好,他的母亲往往有条理、有趣味。他的报告里还提到,学业成绩好的孩子的母亲计划性还比较强,做事有效率。同时,如果孩子的父亲也是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优秀。

综上,余志君打了个比方,称对孩子的教育为“培根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根,学校教育所做的是培养根之上的枝叶、花朵,如果根部不稳固,在其之上的一切培育都是无法成长繁茂的。而这个根部,就是身体、性格和习惯。”

新“三好”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出发

在余志君看来,过去所提倡的“三好”学生,是指在家庭中是好孩子、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社会上是好公民,这些都比较空洞。新的“三好”标准则较为具体,是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讲的。

身体好的标准,余志君认为是“能吃、能睡、能动”。“所谓能吃就是不挑食,吃的速度还不慢;能睡就是要早睡早起,有一定的规律,睡眠质量比较好;能动在我们一般认为就是运动,但其实也包含劳动。”余志君说。

性格好的标准,余志君认为是充满活力,有勇气、有灵气,同时又有礼貌,有自我克制,就如“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所说的那样,取得一种平衡。“就像在学校班级里一般都有几十个孩子,对于教育者而言,当然希望每个孩子充满活力;但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又希望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有秩序,懂得平衡。”余志君说。此外,她认为好性格还包括自食其力,不抱怨,懂得感恩、宽容与独立。

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又包括吃饭习惯、睡觉习惯和劳动习惯。当中,要做到吃饭习惯好就要少吃零食、吃饭快速,饭桌上不训斥孩子、不谈烦心的事,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要做到睡觉习惯好就不能让电子产品的声音干扰到孩子,作息要规律;劳动习惯好就是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参与家里的修理,比如椅子哪里松了,可以让孩子一起动手,或者一起进行运动,比如跑步和游泳。

分享故事:形成习惯、矫正问题都需要家长陪伴

除了系统性地讲道理,余志君还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育儿的亲身经历。根据家中多数人的意见,余志君的儿子5岁半就入学了,对此她要求家人要配合做到两点,第一是孩子身体健康要保证好,不能弄得动辄生病请假;第二是要求全家要形成一起学习的好习惯。孩子爸爸于是每天带孩子去游泳、跑步、打球;全家人去买了一套书桌、柜子和孩子喜爱的台灯,放在房间里,告诉孩子这是他学习的地方,从这些家具到位那一天起,到了晚饭后,余志君会宣布“学习时间到啦”,然后点亮台灯,和孩子一起看书,一开始不强求时间很长,只是看5分钟或10分钟,此后每天只要一说“学习时间到了”,孩子就自觉开始学习。“我们坚持做了这么半年,到了孩子入学之后,他就能够自己看书学习了。后来他还会对我说,你们不用关电视,我自己学习,你们可以在外面看电视。”余志君说。

不过,在孩子上三四年级的时候,余志君发现孩子有过于严守计划、不愿变通的问题。例如,孩子过暑假要制定计划,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时间、几点到几点是动画时间等。有一次余志君的同事邀请她带上孩子一起吃饭,孩子竟然对她说,这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我不去。只要计划被破坏,孩子就会表现出焦虑和愤怒,这令余志君认为这个问题有点严重,决定要做些事情来改变他。“比如带他去游乐场,他不愿意去玩的蹦极项目,我忍着害怕也要玩给他看,希望他敢于接受未知的变动。我带他去旅游,也会告诉他,旅游可以先做计划,但实际情况例如天气、车辆是说不准的,所以一旦情况有变,我们就必须要修改计划。有一次我们去云南,到了一个景点,导游说30分钟之后再原地集合,孩子居然就说不去看了,因为30分钟肯定走不完,绝对会迟到,他要在原地等导游。我觉得不行,我说你不去我去。后来他才跟我去。后来我在30分钟之内回到了等候地点,就是为了让他知道,不能因为担心迟到而不去经历,既守时、又看到了风景,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到。就是这样一次一次、一件事一件事地陪他一起做,不断让他知道生活中要有协商,要有调整,才慢慢改变了他。”余志君说。

记者走访——

孩子性格问题让家长疑惑

在记者的随机抽访中,关于身体、性格、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家长们困惑最多的还是孩子性格的培养上。

家长张女士的孩子今年7岁半,上小学二年级了,有时候不能控制地发脾气。例如上兴趣班时没能够坐到第一排座位,就会不高兴。跟孩子解释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不对,还会反省,向妈妈表示自己可以改正。但是没过几天,又回“故态复萌”。“我们对孩子并没有溺爱,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索要东西,都是我们给她买的。而且从幼儿园时期到现在我也看到了孩子确实有进步,可能她年纪还小,性格还不稳定,过几年会好一点吧。我们现在的做法就是让她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心情保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张女士说。

家长唐女士则对孩子过于好动感到“头痛”。“让孩子短时间里做点什么事情都很难。看书一会儿就说要喝水、要上厕所,我跟他要求你不能跑来跑去,要做好这件事才行,也不行,要是不让他上厕所吧,难道让他尿裤子吗?他从小我们就给他讲故事、教他画画,在他动来动去的时候我们给他讲道理,都没有用,这已经影响他在学校里学习了,老师都说他有很多小动作。希望他大一点之后会定一点吧。”

而有过特别经历的家长沈女士则认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孩子的表现可能是家长的镜子。“我曾经生病,那段时间脾气非常暴躁,相应地,我发现孩子也和我一样很暴躁,影响了她和同学的相处,后来我治好了,调整过来了,慢慢地孩子也不再爱发脾气了。”沈女士说。她认为不同的孩子要适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性格,她的做法是平时多看看儿童教育书籍,但不照搬,而是从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