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陈列馆的对面有书圣大舞台。

陈列馆的出口有匾额“翰墨春秋”,两侧楹联是:“俯仰思圣贤;怀抱观古今。”

进入陈列馆大门,展厅西侧首先看到的是“三希堂”。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陈列馆复原陈列了故宫养心殿皇帝书斋三希堂。

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匾额两侧对联为“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豪素即指书法。

“三希”本意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三希堂”还有另一层意思,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书房内收藏了三件珍宝: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陈列馆的前展厅是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展。进入陈列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习字图》,展示的是王羲之指导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习字,其夫人与另外六个儿子一起观摩的场景。

展厅采用彩画的形式,通过几则王羲之的故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这些故事依次为:东床快婿、墨池临帖、羲之题扇、写经换鹅、失友戒珠、曲水流觞、金庭归隐。


当然,这里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等作品。


从前展厅的后门出去,有一院落。四周有羲之笔庐、心慕手追、阅古楼等建筑。羲之笔庐是相传王羲之专辟一室,用于藏笔的地方。心慕手追是书法临摹体验区域。


院子最里面是阅古楼,二层砖木结构。阅古楼是历代名人书法陈列馆,专门展示和陈列王羲之以及历代受王羲之影响的书法家作品。

这里有和《兰亭序》齐名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709-784),唐代大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宋四书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宋代米芾的《蜀素贴》。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书家”之一。

明代董其昌的《杜甫偈玄元皇帝庙诗》。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清代郑板桥的《行书满江红》。郑板桥(1693-1765),擅诗文书画,扬州八怪之一。善画兰竹,笔致飘逸,书融汇篆隶楷行草五体,为自成一家风格。

展厅内还有有贺知章、陆游、徐渭、王阳明等绍籍文化名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妍丽多姿的中国书法长卷。

历代文人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摹写传承,直接反应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我们置身其间,在感受我国灿烂的书法文化的同时,也为我们伟大民族所取得的高超书法艺术成就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