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对全国12个城市3—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的情况调查表明,65.6%的城市儿童参加了兴趣班。 八十年代以前成长起来的小孩可能都有一个感觉,那时候孩提时代的时光是快乐的,毫无压力的。 那时候父母为了生计,没太多时间理会我们。 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父母每天都需要外出干活挣工分,以此养家糊口,我们大小几个小孩就被放在家里放养,没人管。 哥哥姐姐没有上学之前,大的带小的,还好,有个玩伴。可是一旦哥哥姐姐上学了,就只剩下一个人孤零零被锁在家里,睡了再睡,没有吃。 虽然如此,那时候的时光依然是快乐的,因为有盼头。 父母回家之后,会给我们讲土地里发生的快乐的事情,谁谁的稻子割得真快啊;哪个汉子一次背几包谷子很轻松啊;谁谁家里昨天晚上钓了一条鱼,味道真的好…… 或者哥哥姐姐回家之后,就跟我讲学校发生的故事,哪个小孩被老师骂了,被罚扫地;哥哥从学校边上的河里一路顺着游回村里;姐姐又和几个同学到田里捡了多少的黄豆,如珍宝似的拿出来,烤给我吃…… 这些都是我日复一是被关在家里时最期盼的事情。 若是运气好,碰上大雨天气,父母没办法外出农活,就在家里陪我聊天,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若是恰巧周日那一天下雨的话,那我们全家都可以凑齐,妈妈煮饭,爸爸和我们三姐弟打牌,那就别提有多快乐了。 正因为如此,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没有理由的喜欢下雨的天气。 虽然很苦,从小都被关在家里长大,可是那时候我却很快乐,因为心是自由的! 随着我逐渐长大,因为学习、工作的缘故,我去过很多孩提时候梦想去过的地方,可是我的心依然梦回萦绕着那个自小锁着我的家。 再之后,自己也有了小孩,他们自小就无比的自由,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去哪玩去哪玩,可是我却感觉到,他们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并不快乐。 以我小孩为例,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上学,虽然是幼儿园,学的东西还不多,但至少每周固定的时间,她必须进入那所她不愿意待的学校,和一群陌生的小伙伴一起度过难挨的时光。 小学之后,着急的父母就开始为孩子四处张罗各种各样的实习班、兴趣班,不管有没有这个需要,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个天分,反正别人学什么,自家的小孩不能少了。 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可是我们绝大部分的父母都理解错了。 他们都想不到,或者是不愿意承认:当小孩出生在他们家的时候,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父母的经济条件、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训程度、具备的道德品质等等,无一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可以说这些先天性的条件,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之大,甚至大过于后天的教育。 若是这些条件都比别人差,我们凭什么让小孩在后来追上别人? 无数的父母无奈之下,只好逼自己的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牺牲时间、牺牲快乐、牺牲自由、牺牲天性…… 以扼杀来期待成长,何等的悲哀。 龙应台曾经给她儿子写过一封信,里面有一段话很多人都知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龙应台说得很好,也说得很明白,是要求孩子读书用功,而不是报兴趣班用功! 很多父母高举“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以后怎样怎样……”的大旗,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成长,殊不知就是他们的“爱心”,亲手把孩子送进了一座又座的“监狱”之中。 这些“监狱”名类繁多,有跳舞的监狱、有书法的监狱、有钢琴的监狱、有画画的监狱……父母们热衷于让孩子学到什么,却忽略了他们正在失去更多的东西!孩子们身是自由的,心却被关了起来。 有父母会说若是我不这样做,孩子大了以后如何在这个社会上谋生? 别人都去上一大堆的实习班,学会了一大堆的技能,我的小孩若是什么都学不会,以后如何在社会上和他们去竞争? 的确是,连我都没办法辩驳,因为我说一万个理由,也无法动摇得了他们的执念。 我就只问一个问题:我们在和别人竞争的过程中,用到了多少课外学习的技能?我们之所以比别人更强大,有多少是因为我们上了更多的兴趣班? 并没有! 我们无论是在未来的工作还是生活中,能够比别人更强大的,永远是我们的学科成绩、永远是我们的专业成绩、永远是我们的工作成绩! 而这些,靠正规的学校教育就完全能够提供! 真正决定你是否比别人更强的,是你在正规的教育上下了多少的功夫! 学习什么的,不在于早晚或多少,而在于真正的掌握。 这封信篇文章,写给全中国的父母们,你要是真的希望你的孩子在未来超过别人,就应该让他在学习上下更多的苦功,教会他自小就愿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吃苦,才是亘古不变的、取得超越他人成就的良方! 吃有能吃苦,我们才能够拿到更好的学科成绩;只有吃苦,我们才能够掌握更高深的专业技能;只有吃苦,我们才能够干出更大的工作成绩! 当我们把小孩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你又希望他未来能有多大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