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韧斋翰墨缘 | 王士菁藏书法

 alayavijnana 2017-11-02

王士菁(1918—2016),原名葛秉曙,1918年出生于江苏沭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新华书店编辑,鲁迅著作编刊社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





早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王士菁先生接触到了鲁迅先生的著作,并因此受到极大影响,开始着手进行鲁迅研究,是我国第一代鲁迅研究专家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鲁迅传》的作者。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为此书写了前言,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写了后记。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鲁迅传》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多次重印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加以刊行。鲁迅研究之外,王士菁先生还出版有《唐代诗歌》、《杜诗今注》等著作。


王士菁先生著作一览


在学术研究的交往当中,王士菁先生通过古典文学编辑部同仁周绍良先生(收藏家、文物鉴定家、佛学家)介绍,认识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得知王士菁先生喜欢杜诗,特别为他书写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四条屏,海派书法家单晓天也曾以同样的内容为王先生书写了一套四条屏。


启功 行书杜甫《秋兴八首》

水墨纸本 镜心

题识:士菁同志属录,笔砚久疏,书不成字,即希哂正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  

87.5×31 cm(4)



王士菁先生曾长期潜心研究汉字和书法艺术,出版有《中国字体变迁史简编》一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余暇,经常流连忘返于古旧书肆、文物商店,收集心仪的古籍碑帖、书法作品。王先生所收藏的书法,以有清一代金石家、碑学家作品居多,如何绍基、包世臣、吴让之、杨沂孙、张祖翼、张裕钊等,这些在五、六十年代还不太为人关注的作品,随着近些年金石碑帖的风靡,逐渐为藏家所重,不由得让人钦佩王先生眼光之独到。



何绍基 行书驰射赋四屏

水墨纸本 立轴

题识:桂荪一兄属子贞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11印,475页)

134.5×34 cm(4)



包世臣 行书节临争座位帖

水墨纸本 立轴

题识:颜鲁郡《争座位》一则,咸丰三年初冬,安吴包世臣录之。

钤印:白门倦游阁外史七十岁后书、世臣之印、倦翁

114×35 cm(4)



张祖翼 篆书四条屏

水墨纸本 立轴

丁未(1907年)作 

题识:筱苏姻长先生法家正之。丁未正月,磊安张祖翼。

钤印:张祖翼印(五次)、逖先海外归来后书(三次)、丁未(四次)

167.5×42.5 cm(4)



张裕钊 楷书陆游诗四屏

水墨纸本 立轴

光绪庚寅(1890年)作 

题识:光绪庚寅年四月十日,廉卿张裕钊。 

钤印:张裕钊印、廉卿 

164×38.5 cm(4)



1960年代初,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向好友王士菁介绍了一套溥伒收藏的文徵明《行书九歌》册,王士菁看到后欣喜至极,倾其所有将文册收入囊中。王先生的《中国字体变迁史简编》出版时,得到了时任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的大力支持。因为出版学术专著往往会赔钱,为了补偿出版社,王先生将珍藏的文徵明《行书九歌》册拿出来让文物出版社出版,以增加一些出版社的效益。王先生于生活工作当中时时替他人考虑,由此可见一斑。



文徵明  行书《九歌》

水墨纸本  册页(二十五开四十九页)

题识:嘉靖丁巳九月四日书于玉磬山房,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徵明》104印,178页)

鉴藏印:曾

题跋:待诏书此册时年已八十有八矣。  钤印:南石

尾页:25×17.3 cm(49)

出版:《明文徵明书九歌》《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郭沫若  行书七言诗

水墨纸本  立轴

题识:一九六二年冬,书为士菁同志属。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

67.5×33 cm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