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最大的叛徒:因科举不顺,投奔西夏,一心要灭亡宋朝

 铁血老枪 2017-11-02

在北宋的时候有一个人因为科举不顺,愤然投奔西夏,帮助李元昊进攻自己的祖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灭亡宋朝,给自己出一口恶气。这个人就是北宋的叛徒——张元。

宋朝最大的叛徒:因科举不顺,投奔西夏,一心要灭亡宋朝

张元

张元是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今陕西华阴人),本姓张,名不详,张元是他叛逃到西夏后改的名字。张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为人自负,有侠气,年轻时候的他也没想到叛变祖国,他也只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不巧的是他的愿望数次落空,张元参加了几次科举,每一次都名落孙山,长期中不了进士,也就进不了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了。张元是个极端自负的个人主义者,他觉得在宋朝是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就叛宋投夏。大约在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张元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用才能说服了李元昊,使李元昊重用了他,并且委以重任。

宋朝最大的叛徒:因科举不顺,投奔西夏,一心要灭亡宋朝

李元昊

张元帮助李元昊称帝建国,不久就被任命为中书令,这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了。张元身居高位,积极鼓动李元昊进攻宋朝,与大宋朝对着干。公元1041年,北宋与西夏发生了著名的好水川之战,此战中张元作为西夏的军师,辅助元昊大败宋军,宋军仅阵亡的将士就高达一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张元趾高气昂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他还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意思就是在宋朝不是连进士都不给我吗?我现在在西夏的官职你们不汗颜吗?

宋朝最大的叛徒:因科举不顺,投奔西夏,一心要灭亡宋朝

好水川之战

张元不久后官至国相,成为西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他一心以灭亡宋朝为自己最大的志向,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大辽,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但张元的好运走到了尽头,1042年的定川寨之战中,西夏军队全军覆灭,西夏直捣关中的计划最终破灭。这大大减弱了李元昊进攻中原的野心,在第二年李元昊就决定和北宋议和。张元当然不同意,他还要灭亡宋朝呢!但是元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仍然与宋朝议和,张元知道其理想无法实现,于是郁郁不乐,在议和的当年就夏病死了。一代汉奸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宋朝最大的叛徒:因科举不顺,投奔西夏,一心要灭亡宋朝

张元虽然死了,但他叛宋投夏的事给宋朝上下都引发了极大震撼。在十几年后,北宋改革了当时科举制度,只要进了殿试的考生,无论成绩如何,全部授以“进士出身”这样的功名,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的事。这项改革一直被后世沿用,直到科举制度被废除。

宋朝落第生张元,小人物引发的大地震

唐朝一个农民落第后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的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人家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毕竟人家黄巢太有名。唐这后的北宋也有一位与黄巢类似经历的人,不第后写了一首《咏雪》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首诗大气磅博、语出惊人,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有得一比,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恐怕九成九的人不知道。因为诗作者是一个小人物。这个小人物叫张元。

张元原名叫张源,字雷复,出生在陕西华阴县,这里就是有名华山所在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山川形势,甲于关中之称,年轻时与吴久侠、姚嗣宗等人交好,于是结拜为异姓兄弟。三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在古代再有才,要想当官报效国家,只能通过科举这条路。张元在三人中最有才,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他中了举人后,又多次参加省试,甚至一度到京城参加殿试,但张元命不好,每次被落榜。

1034年,宋仁宗时举办甲戌科,张元等人再次参加科考,但结果还是落榜。张元等人彻底失望了,他们认为才华足以考上进士,但就是考不上,因此三人郁闷烦闷,正是这时,张元把怨气积聚,几个人喝酒发牢骚,才有了张元这首流传至今的名诗《咏雪》。

这次落第后,三人死了科考心,转而从军。但三个月后因违反军纪被除名。在家赋闲期间,又因聚众闹事,被县令抓去毒打一顿。三人一合计,这宋朝是没法待了,干脆直奔西夏。是为1037年。

当时的西夏还是一个向宋朝称臣的属地。但西夏首领元昊却是个有想法的人,正在广纳贤仕、招兵买马,大有称帝自立之意。这也正是吸引小人物张元等人的地方。

到了西夏后,张源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元。经过一番周折,张元他们终于见到了夏主李元昊。在张元等人的推动下,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小人物张元受到重用,被任命为中书令,这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了。张元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鼓动李元昊进攻宋朝。公元1041年,北宋与西夏发生了著名的好水川之战,此战中张元作为西夏的军师,辅助元昊大败宋军,宋军仅阵亡的将士就高达一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张元趾高气昂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他还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意思就是在宋朝不是连进士都不给我吗?我现在在西夏的官职你们不汗颜吗?

张元不久后官至国相,成为西夏名符其实的二号人物。他以灭宋为已任,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大辽,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以陷宋灭顶之灾而后快。

但张元的好运5年后便走到了尽头,在1042年的夏宋第三场战争——定川寨之战中,元昊料敌用兵,首先占据有利地形,诱宋军出战,尔后断其粮道与归路,集兵围攻,一举获胜。胜利本来是喜庆这事,可对张元来说却是恶噩。因为战后北宋与西夏签署了庆历和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张元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北宋,壮志未酬,岂能善罢甘休!但这次李元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张元知道其理想无法实现,从此郁郁寡欢,于议和当年(1044年)病逝。大宋的一生之敌最终以这样的方式谢幕!

张元虽然死了,但他叛宋投夏之事,给宋朝以极大震撼与教训,宋嘉佑2年,(公元1057年)北宋改革了当时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即使那些科举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这项改革一直为后世沿用,直到科举制度废除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