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竺言小聚 2017-11-02

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文 首席记者 杨东华/图

记者 刘鸿翔 实习生 郭子煜 /视频

还有10天,“双十一”将抵达“战场”,正当你“屯钱纳粮”,准备秒杀意中宝贝之时,卖家们早已撸起袖子,抓紧赶工,等待狂欢的降临。

10月30日,河南商报记者探访素有“中原淘宝第一村”之称的桑坡:这个位于焦作孟州市城东8公里处的村子,6500多人的普通村庄中,却开起了1000多家网店,旺季,村里单日发货量可超6万件,单月销售额可达3、4亿元。

头顶“中原第一淘宝村”的响亮名号,made in桑坡的产品远销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在这里,村民们有着多种致富手 段,抱着玩一玩态度尝试微商的年轻人,也曾年赚200万。但你可能想不到,成为孟州顶尖富村前,桑坡也曾是一个贫困的地方 。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探访:

凡是临街的房子,都用来做了商铺

2014年,阿里巴巴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桑坡网店开设情况后,认证其为河南首个淘宝村。消费狂欢双11来临的几个月前 ,这里的生产就一派热火朝天,订单响声不断、门店里的取货人不绝、快递小哥忙碌收件、仓库已被堆满……

李涛是圆通快递桑坡站的负责人,去年,他“鸟枪换炮”,把村西的办公地搬到了东边的物流集聚区。一块扎堆的还有 中通、韵达、顺丰等,在别的村子,很难见到这么多物流点。

“以前那个地方太小了,只有40多平方米,不够用。”李涛说,现在每天能收货2000件左右,以往到双十一节,“能有 4000多件。”

“那时候前面大厅和后面的仓库都能放满。”一旁的快递小哥说。

现在,李涛看着眼前200多平米的房子,想着再换个更大的地方办公,“还是不够用。”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每天到了下午,李涛手下的快递员就会前往栖凤路、文化路、商贸大道两旁的店铺取件。那里有496家店铺的货等着快 递员小哥。

凡是临街的房子,都用来做了商铺,其中卖鞋的占了绝大多数。制鞋、检查、打包、装箱、交给快递员,围绕线上“订 单”, 桑坡人终日忙碌着。从街上走过会发现,每家店里都能码放几堆待寄出的鞋盒,一排又一排。

在一家名为“澳丽雅”的店铺,女店员正在核对收件人的信息,她旁边放着五六摞快递填写单,“当天中午,已经有一 个快递小哥拉走一批了。”

她说:“去年双十一节期间,因为订单太多,物流有限、很多货都及时发不出去。”她算了下,去年双十一节期间,光 顺丰一家运费,就花了她们1万多元。

据统计,旺季时期,桑坡村平均每天发货量超过6万件,单月销售额可达3、4亿元。而在双十一节前,商家也会积极备 货,等待着高峰期来临。仓库里,成品鞋都已打包装好,满满当当,等待出仓。

特写:

60多岁专研淘宝店的老人 成了自家模特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61岁的丁培然,是桑坡第一批开淘宝店铺卖鞋的人,他家店铺销量日均百余双。

去年双十一节前,他家的1万双鞋就被代理和散户抢购一空。“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 丁培然说。

丁培然家以前是做毛皮加工的,把收回来的羊皮处理、洗去污秽杂志、去除异味,最后加工成半成品。而后,再把半成 品运往温州、海宁、广州等地制成成品。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上个世纪90年代,丁培然在村里盖了3层楼,占地600多平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作坊。

2008年后,南方很多鞋厂倒闭,半成品的订单渐渐锐减,桑坡的羊皮没人要,“那段时间很沉闷。”

记得,羊皮卖不出去,就一直堆放,“三层楼都放满了,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找人开车拉着羊皮去南方卖,140块钱收的都70不到就卖了,真是没法。” 丁培然说。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人家不生产鞋,羊皮没人要,丁培然想着,要是自己做鞋会不会有市场。

他抱着试试的态度,做起了鞋。不过一直没销路。有一段时间,他发现女儿整天在电脑上玩游戏,“你别玩了,去弄个 淘宝店。”

又抱着试试的态度,爷俩开启了淘宝店。第一年,他们在淘宝上卖出了几百双鞋。“(买家)有东北的、北京的、成都 的,感觉这个真厉害,好像全国人都能买到我的鞋。”从此,丁培然家多了一个销售渠道。那段时间,村里的人看丁培然家赚钱 了,渐渐也都开起了网店。

“现在想都没想到。”丁培然语气里透出些自豪。现在,他店的等级是三颗钻石。

再过10天就是双十一节。丁培然退休后,厂子事物交给丁康处理。而丁培然就全职做起了淘宝形象代言人,成了自家模特。

现象:

淘宝村加入微商新势力 年轻人“玩一玩”赚了200万

下午四五点后,桑坡才开始真正忙碌起来。从四里八乡前来买货的商客、电商、微商便挤满桑坡街道。大家来店里看货 、选货,店主根据每日所接到的订单,再到附近工厂提货,然后,赶在物流发货揽件之前,将货物发往全国各地。而这种繁忙的 状态,将会持续到来年二月。

桑坡街头大多数的店铺门头上,都会多一个绿色的微信标志。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不时有年轻的女子,或三或俩,开着电动汽车,装鞋离开。她们就是活跃在朋友圈中的微商。有的是从郑州、东北、山东赶过来的。

“我的货咋样了?”

“这个鞋还有没有?”

她们口中的鞋,说的是雪地靴,也是桑坡现在销量最多的产品。前几年,雪地靴爆红,而作为皮毛之乡的桑坡瞅准商机 ,村民纷纷开始做起雪地靴生意。

桑坡人丁佳,本身做羊皮生意。他以前特别讨厌那些朋友圈里的卖鞋的微商。

有一天,朋友问丁佳,为啥他接触毛草,却不见宣传。回来,丁佳一试,还真有人评论询问价格。抱着“玩一玩”的心 态,丁佳做起了微商。

去年,通过微商,丁佳赚了200多万。“这比我主业还赚呢。”除了鞋,丁佳还代理桑坡本地一些自主品牌的衣服。澳U 生活馆便是其一。

4年前,在大家纷纷做鞋的时候,澳U生活馆老板娘白雪和老公商量,“别人做了咱们不做,要不做衣服吧。”老公也很 支持她。

上大学的时候,同学就让白雪捎“厚的衣服”,从那个时候起,她嗅到了“微”商机。

在白雪店里,她专门花了10000多元购置了一套专业摄影灯具。“她们来了就可以自己拿手机拍,方便些。”

现在,在桑坡,白雪家算是比较成功的,下面有的代理,一年能赚过百万。

几年时间,伴随着淘宝发展,加上微商的刺激,桑坡大小实体商铺发展至496家,网店更超1000家,年实现电商产值达7 亿元。

贫困和浮沉中的华丽转身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如果告诉你,这个中原淘宝第一村,曾经会是个贫困村,你会怎么想。

走在桑坡的街道上,街道向晚,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与它显现在人们面前的面貌相比,这个深处内陆的村子,也有它 深藏的一面。它的产品通过淘宝店不断卖卖卖卖向世界,也不停地通过买买买买进来,甚至消化着养羊大国澳大利亚的羊皮。闪烁的灯光下,这个几经兴衰的村子,从一个贫困村完成华丽转身变成首富村的背后故事,也耐人寻味。

中原淘宝第一村,怎么在贫困和浮沉中华丽转身?

1.多难的毛皮之都

早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桑坡的皮毛就漂洋过海,远销异邦。而到了清代,民间已有了“只知桑坡,不知孟县”的说 法。“毛皮之都”是这个村子的别称。

据桑坡村志记载,清末民初,是桑坡产业最旺盛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作坊和商号有“全兴和”、“义顺和”、“兴盛兰 ”“ 兴盛玉”,其中,丁氏兄弟创办的“全兴和”,旺季雇人200多,日产熟皮2000多张,在汉口等地开有“兴合商行”。

“兴盛兰”、“ 兴盛玉”则以做工讲究、货真价实而著称,供不应求。

但灾荒和战乱毁掉了一切。抗日战争战期间,桑坡损失最为惨重。据史料记载,桑坡曾经四次遭到日军轰炸,“大街瓦 砾斑斑商铺十市十空”。1943年,桑坡又遭遇旱灾,蝗灾,多数村民以树皮充饥。村里能走的都走了,剩下不足900人。

桑坡村民,今年61岁的丁培然听他爷爷讲,当时也想带着孩子远走他乡,但是走之前,地里有了收成,“也就留下了。 ”可是,因为连续的灾害与人祸,桑坡的毛皮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

2.贫困村的转身

在丁培然的印象里,一段时间里的桑坡男人,“都娶不到媳妇,太穷了,连饭也吃不饱。”上述情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才渐渐改善。

1978年后,村干部带头做起了熟皮生意,看着赚钱,别人纷纷效仿,到了1991年底,毛皮加工的农户能占全村近8成。 后来,生意渐火,桑坡又探索了“公司+农户”的新形势解放生产力,村里也开始建设皮毛城工业区和皮毛加工一条街。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回忆起那段时光,丁培然说,当时桑坡人先去洛阳买羊皮,买完又去河北、内蒙、还去了新疆,都不够,只能到澳大利 亚买,直到如今,很多澳洲的羊皮被桑坡人消耗。

1993年,桑坡全村人步入小康。桑坡村由过去人均分配53.03元的贫困村变成了孟州第一富的村庄,皮毛产业彻底成为 桑坡的支柱产业。

村里富裕后,村民一直在做着半成品加工生意。桑坡产的羊皮大都发往广州、温州,制鞋、制衣,产品多为外销。

但严冬也来得突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广州、温州鞋厂纷纷减少订单。

没有办法,丁培然跟同村人一块,雇人把羊皮拉到广州“贱卖”,“收的140元一张,卖70元”,处理也没市场。

而环境问题也雪上加霜,毛皮加工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不仅费水,化学物质还会造成水污染。二十一世纪初,桑坡村被 环保部列为重金属污染重点督察对象。环境治理期间,桑坡村年产值由25亿元下滑到15亿元。

退无可退,难则思变。经济形势、环保压力倒逼桑坡人转型,产业不得不升级。

中原第一淘宝村:月销三四亿,年轻人玩微商也能年赚200万

桑坡人达成共识,赚钱不能害了子孙,很多人建厂,自发掏钱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羊皮没人要,就自己生产鞋。”在这个时候,桑坡人又捡起老祖宗的手艺,做鞋、制衣。但最大的问题是“卖给谁?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桑坡人广州跑完,去上海,然后再去北京,身影出现在一个个展销会上,但失落一次又一次。

柳暗花明 电商给予桑坡新机遇

当今社会,风云变幻,一年河东,一年河西。

正在桑坡人抓破头皮想销路时,电商兴起,淘宝来了、微商又至,桑坡人再次抓住机会,把自己的鞋和其他皮毛制品卖 了出去。

在电商大潮中,桑坡线上线下并举,实体商铺发展至496家,网店更超1000家,年实现电商产值达7亿元。

现如今,桑坡作为“皮艺”小镇,已被列入焦作市2017年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投资30亿元的投资,将推动桑坡从二产向三产升级,这对桑坡来说,可能又将是个新机遇。

不过,不管桑坡怎么变,“毛皮”在桑坡人身体里扎下的印记不会变,正如村民乐乐的父亲,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好羊, 第一反应就是:“嗯,这羊皮不错。”

(河南商报编辑 张曙辉 实习生 施尚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