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出虚汗如何用中药调补?

 为什么73 2017-11-02

进人秋季后,天气凉爽,小儿出汗减少。但体弱小儿仍出汗多,尤其在人睡后明显,这种汗称为虚汗。

虚汗有多种类型,当小儿气虚和阴虚时,使皮肤汗孔开闭失常,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来。气虚多汗在小儿时期最多见,头部及颈胸部汗多,夜间最明显,又称盗汗。患儿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胃口不好,消瘦,反复感冒。可用补气敛汗的中药治疗,补气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太子参等,敛汗的中药有锻龙骨、锻牡蛎、麻黄根、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等,还可以加用红枣以加强疗效。以上药物需服1一1.5个月。还有一种为阴虚多汗,除盗汗外常伴有低热之手足心热、口渴、面部升火、睡眠不好、大便干结等,可用滋阴为主的中药调补,同时配合敛汗的中药以提高疗效。常用的滋阴药有生地、当归、麦冬、沙参、黄精、女贞子,敛汗的中药有碧桃干、五味子等。局部多汗,如手足心多汗,在小儿不多见,多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局部汗腺功能障碍所致。治疗可将局部多汗处浸入以上煎好的中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日1一2次。

还有一些治疗多汗的民间验方,如运用得法,也很有效。如太子参30克,红枣15克,煎服,或用金雀根30克,麸皮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汤去渣煮瘦猪肉,连汤服用。

治疗小儿多汗症应注意下列儿点:

1.秋初天气仍很热,正常小儿睡后必然多汗,不能因此认为是多汗症而服补药。

2.正常乳幼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吃奶后及入睡时,在头部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3.在感胃发热时常有汗出,此时不能用止汗药,否则热度更高。

4.小儿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常伴有多汗,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仁疾病,决不要自服敛汗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