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创的奥妙,都在这个帖子里!

 淼野 2017-11-02

     书法很神奇,越写越上瘾,越上瘾越大。怎么那么大的瘾?归根结底写书法永远只在做两件事,一个叫“临”,一个叫“创”。“临”就是临摹,向经典学习。“创”就是创作,进行艺术实践。说了半天这“临”、“创”那么有意思,我给您拆了看看,更有意思。



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解字》),许老先生说,“临”就是临下监视的意思,这个字由“卧+品”构成“臨”,“品”在这里表示读音。这个解释,真是老先生硬拆的小篆字形。

这就是“临”字,右边是一个站立的人形在俯视。左下部这三条竖线,可以看做是“川”,可以理解为人站立在那里俯视水川,这“川”也可能是添加的声符。

《毛公鼎》中这个“临”字的写法,下部多了三个“口”,这三个“口”就是“品”代表众物。整个“临”字就是俯察众物的样子。这个“品”也可能是后来追加的声符。

到小篆中,演变为这个样子。有点像《兰亭序》中说的“俯察品类之盛”。

里书中的“临”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一样了。这个“临”凸显了右边的“品”,我们临帖,就是俯身在书案上,临写品类丰富的字帖。

这都是我们临习的典范。

这个“临”写的清奇,不好临。

左低右高富有跳跃感,像是足球运动员临门一脚的形态。

书圣“临纸感哽”时写的“临”笔法精妙。

这种草书写法,有点像“冷”字。

     创作、创业、创新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确实“创”字拆来就复杂。


     首先来说我们今天写的“创”在《说文解字》中,写为“刅”,解释为“伤也”。


在金文里,这个字长成这个样子,在刀刃上有两笔。这个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刀伤。这个字后来写为“创”,我们读作“chuāng”创伤、创口,都读这个音。

     “刱”这个字看上去好陌生,这就是我们讲“创作”的“刅”,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造法刱业”。就是创造法则创造事物。

这个小篆的“刱”看上去更直观,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井”在这里表示法则、办法的意思,“刅”在这里有表声的作用。大家看,这“刀”上挂着的两个点,可以理解为开创道路上披荆斩棘所留下的。

汉代以后,这个字变成形声字,“仓”表读音,“刂”表示意思。

《西狭颂》中的“创”太有创造性了。左部质朴敦厚,右部的“刂”活泼俏皮,一动一静,妙趣横生。

古人那里肯定没有“书法创作”这个概念,我们每天临摹的法帖都是古人自然书写所留下的,但对于风格来讲都是具有创造性的。

行书的写法也没有多少特殊,但细看“倉”部的角度,开合、松紧和“刂”的咬合衔接也是极为舒服的。

草书写法,是写完左部直接回环带出右面的“刀”。

    “临”在如今意思也非常多,像光临、莅临、亲临这样的词中,我多少还能感受到古文字里俯身去观看的那种意味。当然也不都是高高在上去俯察,也有危机的感觉,比如面临挑战、临时生变。

     当然,对于书法的学习不能“临阵磨枪”,篆刻创作中留个创口都是不留神的事,书法创作的路上应该不会产生创伤。但依旧也要有披荆斩棘的精神意志,这就是“临”、“创”,两件事的乐趣。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印社社员、现供职于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