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实修手册第四章

 jd心缘慈睿 2017-11-02


基础修定篇

 

第四章    何为刹那定?何为观智?

 

禅修业处:既可以是观呼吸,也可以是观腹部起伏,还可以是观心跳,更可以是观色身展现的酸、麻、胀、痛等现象。

禅修精髓:心融入所缘为刹那定,觉知到身心是一段一段生灭为获得观智。

 

一、禅修开示:

 

如何修习佛随念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â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意思是我们礼敬世尊,因为佛陀是人、天人、梵天、有情众生的导师,我们礼敬导师。

Arahato意思是阿罗汉,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在大众面前或独处的时候,佛陀在身、口、意上只做善行。

    Sammâsambuddhassa”意思是佛陀在修行正念的时候是没有导师的,是自己证悟的。

  诵念Namo Tassa”这一句的时候,我们需要忆念佛陀的三个功德Bhagava”世尊,“Araham”阿罗汉,Sammasambuddho”正等正觉者。

 Bhagava的意思是可以承受众生尊敬之人。

Araham意思身、口、意清净,身、口、意只有善行。

Sammâsambuddhassa的内容就是佛陀发现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发现了世间一切因缘和合之物皆是苦,以及生起苦的原因,要灭苦以及如何灭苦,最后体证涅槃。

  禅修者忆念佛陀崇高的德行,心中生起极大的欢喜,因欢喜而轻安,以轻安为所缘获得刹那定或近行定,以此刹那定或近行定修习观禅,可得解脱。

 

四念处是唯一到达涅槃的道路

佛陀说过,修行的人有七个利益,也是修观禅的利益。

这七个利益说明走向涅槃要证悟涅槃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唯一的就是四念处,用正念不停地去观照身心现象就是四念处。

  观照身体的动作就是修身念处。坐久了,身体上面都会出现某种感受有时候是一种没法忍受的很难受的感受有时候感觉舒服有时候感觉不舒服。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这些都是。观这个受,就是受念处。在打坐的时候,在修行的时候,心会到处去想,有时候心比较散乱,有时候会有杂念妄想,心有这样的现象的时候,用正念去觉知它、观照它,这个就是在修心念处。还有另外一个是在观照的时候,看到就觉知看到,听到觉知就听到,闻到的时候觉知闻到,尝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就觉知尝到。在身体上所出现的痒、痛这些身体的触点在观的时候,在意门出现这个就是法念处。所以,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不管出现什么现象,可能个所缘会在一瞬间不间断地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状态逼迫禅修者在一瞬间需要观照身、受、心、法四种念处,但是只需要提起正念,用正念来观照所有的现象即可,也就是说当禅修者提起正念时,心自动地启动身、受、心、法四种念处观照

 

观禅的七种利益

  佛陀说,在行、住、坐、卧中不断地观照禅修者会有七种利益

1、 使心清净。

2、 超越忧愁。

3、 超越悲凄。

4、 灭除身苦。

5、 灭除心苦。

6、 获得圣道。

7、 证得涅槃。

 

  当禅修者观照时:

第一,烦恼会慢慢地减少。

第二,伤心,比如想哭、惧畏、害怕等等,这些不善业一旦有这些出现,用正念去观照,禅修者很快就体会到它们的消失。例如,想哭的时候去观照去觉知之后,很快想哭的心就消失了。

第三,是在遇见身体的苦的时候,身体的苦蕴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身体在痛、在麻、在有某种感受,它在展示某种感受给我看。这个时候要用正念,用智慧去看的话,不会跟着这个苦走。心不会跟着这个苦走,也不会去想我的身体在痛,所以把“我”抽离掉,然后会这样想:是身体它自己的本性。心就不会痛苦。

第四心的苦。除了身体上面的苦受,心也会有苦受。因为不懂得将身苦和心苦分别和分辨出来,所以众生在身体痛的时候,心也跟着觉得痛。有时候心会散乱,这个散乱的心,懈怠的心,就是不善业。有这样的心出现时,身体就很不舒服,这个心也很不舒服。已经有修行经验的人,觉知苦时,心不舒服要仔细地观察心。在观察心的时候,禅修者就会看到这个苦苦的心,其实也在不断地生灭:第一念这样的“不开心”的心起之后灭掉,接着第二念不开心”的心起灭掉,禅修者着这颗心刹那刹那不停生灭之时,就是在修行,很快这个不开心也会彻底消逝,会生起另外一种或更苦或更乐或不苦不乐的心。

  看到身心之苦在不停生灭,禅修者在修行时心里就会很安静烦恼会比较少也会有这个耐心去看这个苦,机缘具足时有机会进入涅槃,这就是修行的利益。

 

精进对治不善业

  这期禅修营里,有些禅修者是在认真地修,有些禅修者没有认真地修,甚至有些禅修者回房去睡觉,实在是毁灭自己的身体。其他人修行,但有些人回房休息,就是他的不善业太多了,他未来的归宿就是恶道。

  禅修者如果不停地生、老、病、死轮回的,他会不间断地、精进地去努力,因为我们之所以还在这一世成为人,是因为自己的身体里还有这个心里是有好多厚的不善业,需要用禅修的精进力将它们除掉,它们烧掉。所谓烧掉就是要不顾身体的痛苦感受不间断地观照苦受

  关于受,佛陀说过,所有的感受用正念去看不管是舒服的感受,不舒服的感受,还是中的感受,三种感受都会出现。在他们出现的时候,用正念加强精进去观照。去看这些感受时,要如理作意,不是在感受,不是“男”或“女人”在感受,是这心感受它而已。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或者中舍的感受,都是心在感受,精进力足够时,这些被观的目标,会一个一个地灭掉。

 

精进超越悲苦

  有一天傍晚,当阿拉瓦加参加在雪山举行的夜叉聚会时,佛陀坐在阿拉瓦加夜叉的宫殿里。当阿拉瓦加接到他的守门者及两个夜叉朋友的通知,知道佛陀正坐在他的宫殿里时非常生气。他回到宫殿,并且用九种武器攻击佛陀,但是全部都无效。然后,他率领由四个师组成的可怕军团,掺杂着手持武器的各种鬼怪,花了半个夜晚的时间,去惊吓与攻击佛陀,但是佛陀发送慈悲给夜叉,祝福夜叉快乐平安。当如此做时,也无法惊吓到佛陀之后。夜叉放弃攻击,请教佛陀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他父母从迦叶佛时代那里听到,然后教导给夜叉,但是现在夜叉只记得问题,而忘记了答案。

  夜叉共有四个问题:如何征服欲望?如何不再轮回?苦的终点如何到达?所有的烦恼如何根除?

  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信来征服欲望

  漩涡就是发生海里的一种现象,它会吸走它遇到的所有东西。对禅修者也一样,禅修者也有四个漩涡:

  第一漩涡就是贪欲;第二个漩涡是嗔恨;第三个漩涡是邪见,例如:将身体看作“我的”不如法的这种想法身体不是自己的,但是众生都觉得身体是自己的;第四个漩涡是疑。这四种漩涡可以用信根摆脱。

  修行的时候,有信念的人会精进地去努力他们不想去地狱不想去恶道,所以会精进禅修禅修者会怕生、老、病、死,想解脱,就会精进禅修所以无论是行禅、坐禅、立禅、卧禅、生活禅时,禅修者都会在信念支持下精进禅修,所以说信根是可以摆脱这四种漩涡。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以正念不再轮回于三界。

  到达三界众生终点的方法,就是基于正念的不放逸,。

  精进禅修者就是不放逸的禅修者,现在多精进、不放逸的一刻就是尽量地靠近三界的终点。禅修者想穿越大海,可以选择游泳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乘坐海船的方式。

  过海的时候要是坐大船去的话,就可能会看到鲨鱼。所以在修行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这样不好的现象,就像刚才看到鲨鱼,在身体里面是会有贪、嗔、痴。

  在修行的时候会有这样可怕的贪、嗔、痴出现。就像在海的时候,可以看到把你吃掉的这个鲨鱼。在过海的时候也会有遭遇海浪的危险,同样的,在修行的时候,就会有好多的苦受,就像波浪一样。有时候不管怎么观都观不到的,没方法观照,这现象会出现,也会想着想放弃。这个就像过海的时候,看到、遇到好多海浪,同样在修行的时候会遇见这样的现象。所以要度此岸,要经过这些海浪,不要怕这浪,不管它有多大也要往前走同样的,在修行的时候,不管有多少的苦受出现,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去到那个地方,达到目标。所以,记住,要去到彼岸是自己的任务。修行的时候会有好多现象出现,有时候观着观着会觉得很累,没办法去观了。出现这种想放弃的想法时,不要让它继续存在。要用正念去觉知它,一直要保持这个正念。佛陀说,要摆脱这四种漩涡,要有信根。要想到彼岸,想结束这个三界众生之地,要有正念。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走到苦受终点。佛陀说,精进去努力的话,这个苦受是会被超越的。所以想要超越这个苦受,一定要精进。没有精进的话就会陷入苦受里不会走到苦受终点,这就是因为没有精进力。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根除一切烦恼。佛陀说,观智可以所有的烦恼根除掉。获得观智是修行的成果,获得观智可以根除掉所有的烦恼。

  清楚明白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对禅修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信根、慧根和决意是达到涅槃的渡船

  要想脱离这个苦,首先要有信根,然后修出智慧,最后就是要有决意我要修到有智慧生起为止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

  举一个例子,禅师年轻时身体不是很健康,眼睛也不好,在道场禅修时,疾病带来的苦受就很明显。坐禅时间稍微久坐,胃病就干扰。禅修第五天的时候,禅师决定将胃痛观到终点。午饭后,就去禅堂打坐。坐的时候决意今天跟这个痛苦拼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样决意打坐刚半个小时粗糙的疼痛出现,痛得全身都在摇动;随后大淋漓如同冲凉一样,全身湿透,袈裟全部湿就算是如此的强烈的苦受,禅师也一动不动,要与五蕴构成的色身决一死战。禅师在心里对身体说:无数次的轮回里,我一直在做你让我做的所有事情我现在不再听你的命令,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今天要么你死,要么我死。

  禅师精进禅修观照疼痛,一直到下午四点钟,禅修了整整五个小时,苦受还是很强烈有时候苦受太强烈,禅师就睁开眼睛一下苦受生起的位置,虽然没有发现苦受生起的地方,例如皮肤或者肌肉处有任何变化,但强烈的疼痛仍压迫得身体颤抖。

  禅师不管不顾心想就算这个身体痛得倒下去,那就让它倒下去。身体想怎么样反应就随它怎么样反应我只是在观照痛疼。

  禅师是上午十一点开始坐禅,一直痛到晚上八。但是八点钟之后,痛疼逐渐地减轻,最后疼痛全部消失,当时禅师是二十一

  禅师当时的胃不好医生说要动手术,禅师坚持先去修行,不做手术。就在这次禅修后,准确地说,就是这九个小时的坐禅后胃痛的苦受再也没有生起,苦受之后生起的的乐受是任何世间的快乐都没法比拟,的时候很舒适,行禅的时候也舒服,晚上也不想睡觉。

  打败苦受的的那一天,身心舒适,没有任何睡意,索性就不睡觉,一直不停地观照坐禅,行禅,禅,交替禅修天都不用睡觉只是坐禅,行禅,禅,无论照任何所缘所缘与观照所缘的心都是一致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乐受呢,是因为走到苦的终点,超越了苦。

  现在禅师分享的这些,不是听闻或者阅读获得的理论知识,而是自己的实修体验

  禅师一直希望,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学到这个法,都可以走到苦的终点

  如果众生能够通过禅修让这样的智慧生起,那么就不再会去投生到四恶道。

  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有禅师指导。每一次禅修,禅师都亲自带着你们打坐,随时指点,所以你们要听禅师的话,听从禅师的指导来禅修。

  当禅师自己修的时候,没有禅修导师,自己一个人在缅甸深山老林里修。原始森林里有好多动物,很多动物都可以吃人。但是禅师就算被蟒蛇缠绕,遭遇老虎靠近身体,也不闻不问是不顾一切地去观照所缘。如果不顾一切地精进去观照,肯定会有一天可以超越苦,走到苦的终点

  禅师一直说,中午用餐之后可以回房休息,晚上可以休息,除了这两个时间禅修者不要贪睡要努力,要精进,要修行。你如实修,你才能体证到法,才会走到苦的终点就算今天没有智慧出现,但是只要你禅修,智慧总有一天来到。

 

先修刹那定,再修观禅

禅修者先修习止禅,获得一刹那定后,再以名法和色法为所缘修习观禅,将名法和色法分辨清楚,从而获得名色分别智。

从今天晚上开始,妙乌禅师增加指导观禅的修行方法。

 

正见正思维培育名色分别智

 

要修出观禅,首先是分辨名法和色法。

色法就是在身体所有出现的现象,例如:疼痛、麻、胀等,在身体上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就是色法。

所有出现的现象都需要去觉知,有疼痛出现觉知疼痛,有热出现觉知热,身体上所有出现的现象都去觉知,这个觉知就是名法。

 例如,现在你们听到禅师开示时的声音,被听到的声音是色法,能够听到声音是名法。

 看到时也是如此,被看到的物品是色法,看到是名法。

 闻到也是如此,被闻的味道是色法,闻到味道是名法。

 除了色法被名法觉知,就是名法也会被名法觉知。你们在妄想的时候,你在想过去的事情,你在思念儿女,你在担忧工作,虽然这些妄想是名法,但是当你觉知你在妄想时那是名法在觉知,也就是说名法在觉知名法。

  想分辨清楚名法和色法,需要不间断地观察色身。色身里没有男、女的概念,色身五蕴在不停地变化,五蕴就是一堆又一堆的名法和色法的集合。

  在坐禅的时候,禅修者需要分辨清楚名法和色法:色身有时候感觉很轻,有时候感觉很沉重,有时候很胀,有时候很麻,有时候很痛,有时候很酸等等,这些都是色法;觉知到轻、重、胀、麻、痛等等所有的现象就是名法。

  禅修者在坐禅时,苦受出现,如果觉得“我”痛得受不了,这就是邪见,将“我”和苦受混合在一起,有“我”之后痛必然无法忍受。

  禅修者在修行的时候要知道色法是不停地在变,心也跟着在觉知不停变化的色法,只有被觉知所缘的色法和觉知这一名法。

  禅修者要懂得用智慧去观照自己的身体,智慧在八正道里就是正见和正思维。

 

如何分辨名和色

 

禅修时,色身出现的每一个现象都要去观察。观察的时候,禅修者会看到色法在不停地生灭,看到生灭就是正见,正见是八正道的智慧。

想要获得智慧需要定力做基础,禅修者的任务是要培养定力,要不间断地努力禅修。禅修时要保持禅修者的尊严,什么是禅修者的尊严,就是苦受生起时,身体不要乱动。

色身上疼痛生起的时候,就要知道这个疼痛是色法,去觉知是名法。

禅修者要对色身这些变化保持觉知,要有正念地用智慧去看。

有时候后没有办法观到变化,那是禅修者没有正念,没有正念的话就没法分清名法和色法。此时就会有昏沉和睡眠,就想睡觉,这个时候是痴已经进入,所以无法看透这个身体。

如果有痴生起,身体怎么样展示生灭变化,禅修者也没办法看到。所以,禅修者的任务是要看清楚身体所展示出来的变化中的色法,观照身体变化的名法也要看清楚。

禅修者如果可以分辨出来名法和色法,那么要用正念去观照,例如观胀,观胀的时候,不只是观胀这一现象,要看到胀的变化。胀是不会持续保持一种状态,它在不断地变化。开始是微胀,后来是慢慢加剧,突然胀到无法忍受,最后突然变成麻等等。有生有灭,一个灭去,另一个生起会代替前一个已经灭去的生灭。例如观呼吸,吸进去的气息在触到鼻孔之后就消失了,不会一直通过鼻腔喉管和气管进入腹部。心不要跟着这个气息走到肚子里去。禅修者吸的气息,在被觉知触到鼻孔之时就消失,然后另一个气息再次接触鼻孔之后再消失,气息就是这样不断地生灭。例如观腹部起伏,禅修者在观腹部起伏时,其实观照的不是腹部这个具体形状的起伏,没有起伏只有生灭,它有生有灭,要用智慧去看这个生灭,才会有观智生起。

  所以禅修者在打坐的时候,或许感觉疼痛,或许感觉舒服,会有好多不同的感受出现。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或者舍心也好;嗔心也会有,贪心也会有,痴心也会有,不管什么感受出现,心不要跟着走。例如,如果乐受出现,那么禅修者专心地去看这个乐受,发现乐受不是持续不变的,一个乐受生起,然后消失;接着另一个乐受再生起再消失,每秒每分都在变化。

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我们将缝衣针立起来,再将一粒米放在这个针尖上,米粒是没办法停留在针尖上的,米粒会立刻掉下来;换一粒芝麻放在针尖上,芝麻也没法停留,只是接触一下就滑落。心对所缘的观照也如同米粒立在针尖上的感觉一样,心对所缘接触一下就消失了,不会黏着所缘。禅修者若获得如此的观照也就会分辨清楚色法和名法。

 

如何在聆听开示时证悟

禅修者要观察身心所有的现象,要用正念去看,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嗅到等等,所有出现的所缘都要观察,觉知之后所缘就消失。

有时候,禅修者心中出现可怕的事、可怕的现象,但是保持正念之后再去观察,这些可惧的现象就会消失。每个现象用智慧去看的时候都会消失。

听开示,心一定要跟得上。听开示的时候要很专注地听,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佛陀住世的时候,很多禅修者,在听佛陀开示的时候,一边专注听佛陀的声音,同时也用心去看佛陀所开示的内容,觉知色法的生灭无常,所以佛陀开示结束之后,禅修者已经证悟。

开示的尊者用很平静很安静的心来开示,听开示的人也要以很平静很安静的心态去听开示,这样才有收获。所以要不间断地去听、不间断地去观照之后就会有定力的生起,有观智的生起。

如果禅修者认真修行,无论禅师开示多快也可以跟得上。而有些禅修者在打坐的时候,没有按照禅师的开示去做,立禅的时候也没有遵守开示去做,行禅的时候仍旧没有专注地去行禅,这样的人是没办法收获法的礼物的。所以,在听开示的时候就会跟不上。

    要会听开示,先要修行好,要不间断地修行。在行禅的时候没有专心,那么在听开示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专注。因为在观的时候,智慧跟不上,不够强,所以要将自己的心专注在每一个明显的所缘上。例如,行禅的时候,先观照“站、站、站”,等到觉知到想提脚的心时,脚才会慢慢的提起;脚慢慢提起的时候,想提起的心就消失了;想跨步的心,在跨步的时候就消失了;想放下的心,在放下的时候就消失。

立禅的时候,先观照想站的心,“站、站、站”之后,想站的心,在站的时候就消失了;站的时候,这一念心也不是永远存在。每站立一秒钟的时候,前一秒钟站立的心就消失,后一秒钟站立的心生起。

  前念想做任何动作和想法的心消失后,后念生起的心要知道前念心的消失,这就是观禅的智慧。不只坐禅的时候才是修行,行禅和立禅以及卧禅都是在修行。佛陀时代很多圣者是在行禅时证悟的。

坐禅时培养好的定力,要带到行禅的时候;行禅时培养好的定力,要带到立禅的时候;立禅时培养好的定力,要带到卧禅的时候;生活禅中培养好的定力,要带到任何禅修的时刻。

 

行、住、坐、卧、生活禅接续不断,才有定力和观智生起

心要观照所有身体的移动,当看到身体的移动,从开始移动到移动结束,是一段一段完成时。能看到移动的生起和灭去,就是观智生起。

想要看到名色是分段生起和灭去,最主要的是心要很安静的。只有心处于安静的状态,才会看清楚生灭,才有观智生起。

在行禅时很专注地去观照身体时,有时候行禅者感受到身体的轻安,似乎身体飘浮在空中,那个感受很舒服。所以在行禅时专注的人,会觉得身心都很舒适。

行禅时,一步一观时,左脚抬起来,就观照左脚;右脚抬起,就观照右脚,脚和地面的触点也要观照。一步三观时,脚提起、推进、放下,要保持觉知;一步四观时,脚抬起、推进、放下、接触都要有觉知,动作要缓慢。

行禅是很重要的,行禅修的好,在坐禅的时候,疼痛就比较少;就算有疼痛,也有耐心去观照。

这次禅修营,有些禅修者在该行禅的时候没有去行禅,而回宿舍休息或者去做其他事务,这样就没有定力,再回到禅堂坐的时候,就没办法坐,就会觉得很疼。

 

身心放松,智慧生起

要看身体上所出现的现象和它们的灭去,才可以说有观智生起。在观照时,身体有疼痛出现的时候,不要让身体的肌肉绷紧。紧绷的身体会让心也随之收紧,心没有了活力,就无法观照生灭。

无论出现任何疼痛,身体都要放松,此时心就有力量去看清生灭的实相。心在放松的状态下,会看到所缘有时候加重,有时候减轻,要看到所缘的生灭变化,持续观照,就会看到好多好多的生灭,如同在热锅里,放进去生芝麻一样,满满的一锅芝麻都在不停地跳动。

色身的变化,如同这些一粒一粒芝麻在锅里跳动的感觉一样,每一秒都不停滞。如果禅修者漫不经心地粗浅地观照,身心微细的变化看不清楚。

现在正在听开示的同时也要看身体的变化,有这个变化也不要动,要观察在那里,要把心放到所缘最明显的地方。心要放松,观照最明显的所缘是一直不变,还是有变化。例如观呼吸,呼吸不要太快,要正常的呼吸,放松地去观照。如果这样观照,就会看到很多的生灭出现。所缘在被观照的时候,也是时时刻刻都有变化:此刻观照的所缘和下一个观照的所缘不一样;此刻观照所缘的心结合下一刻观照所缘的心也不一样,能看到这些现象就是有观智生起。

观照胀痛:想要看清楚胀痛的真相,首先身心都要放松;其次心在观察胀痛时,不要把我加上去,一旦把“我”这和胀痛混合在一起成为“我胀痛”时,就没办法继续观照胀痛。

法很微妙,观禅很微妙,修行方法也很微妙,所以想要修到证果证道,首先身体的动作要缓慢;心也要调整到柔软的状态,太粗糙的心无法观照。佛陀入灭快2600年的现阶段,不先培养定力,是没有办法修习观禅,因为禅修者的心被严重染污,被贪、嗔、痴、慢、惑的不善业染污,所以需要有持续的正念,让定力生起,让刹那定生起,再持续观照所缘,让观智生起,最后证道证果。

 

信根、慧根、精进根、定根、念根要平衡

为什么证果证道难?禅修者想要获得果智道智,只有普通的信根,普通的智慧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地的,要有强大的信根和高超的智慧,观智才会出现。

同时精进力也要不间断、定力要强大、正念不断,禅修者要用五力去观照才会有智慧生起,这五力就是信、精进、正念、正定和智慧,修行的时候这五力都要有,所以佛陀说要想要证果证道,一般的人没有办法成就。

这个方法是给那些不顾生命,不顾一切去修行的人的。那样的修行者才会有成就的机会。

现在还是佛陀的正法时期。佛法还存在的时期才会有观智,所以希望禅修者精进禅修,获得观智从而看到身心的苦、无常、和无我。

禅师希望你们可以获得证果证道的成就。

 

 

 

二、坐禅提示:

 

慎用身体

    佛陀说过:慎用身体。

    禅修者将色身用在淫欲的时候是不慎的,将色身用于修行戒、定、慧三学,才是慎用这个身体。

    我们一直在娑婆世界里轮回,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慎用色身,因此导致拥有色身的我们,不想老也得老,不想病也得病,不想死还会死。所以佛陀说,如果把色身用于感官的欲乐,就是不慎用这个五蕴构成的身体,因为随着这个感官就会生起贪、嗔、痴、昏沉、睡眠、 掉举、追悔和疑这些不善业等等。

    我们在累世的轮回里已经很苦,所以在修行的时候,需要忍受苦受,不可以只顾享受愉悦的娱乐;同时,我们也不可以修另外一个极端,也不可以修习折磨自己的方法。修行要走中道,避免两个极端。现在我们的禅修方法修习的就是中道,禅师指导修的方法就是以正念为先导,在行、住、坐、卧中来修行。

    我们前生有禅修的因缘,今生才有机会修行。现在就是我们圆满禅修波罗蜜的时候,禅师来到大陆也就是要圆满你们的波罗蜜。

    禅师指导禅修,就是让不懂得如何禅修的禅修者们知道如何禅修;就是让从来没有法喜体验的禅修者们体验到法喜,还有拥有法喜的禅修者们增加法喜,所以禅修者必须在所缘出现的每一个当下都要观照,如此重复地不停地禅修,总有一天会走到目的地,证道证果。

    佛陀举过一个例子,做金首饰的工匠,先要不停地锻打整个金块,将不净的杂质洗掉,一直让黄金更加光亮和柔软,最后在加工的时候,整个造型就会更加精美。禅师身为禅修导师,为了弟子们禅修有进步,也会不停地重复地教导禅修方法,就像金匠制作金首饰一样。

    现在开始禅修。禅修时要闭上眼睛,腰要挺直,头也要直,要专注在呼吸,不仅仅是观照呼吸的本性,这也是要看清身体的本性,不要关注手、头、脚这些形状,这些概念,要观照色身的真实实相:胀,痒,麻,疼等,这些都是色身的真实,身体的本性。所谓的手、脚、头等等,这些是概念法。

    一直在不停地生灭就是真实法,在观照的时候不是看头、手、脚、肚子等等这些形象,要看发生在这些身体部位上的生灭,要看到色身本性只是生灭。禅修者在看的时候要有耐心,要忍辱,修行不仅仅是为了今生的利益,而是为了脱离这个轮回,脱离恶道,获得永远的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安乐。

    今天的禅修者们是有福报的。因为在无数次的轮回里,可以禅修,可以修观禅是十分难得和殊胜的。

    首先,观所缘生灭这样的修法是只有在每一尊佛陀出现的时期,才会有这样的禅法出现一次,每一尊佛陀入灭了,正法结束了,禅法也就消失。

    其次,如果没有能够指导禅修方法的禅师,我们也没有办法禅修,一定要有禅师才有这个机会禅修。大部分时间里,就算我们在打坐,我们观呼吸,我们以为自己在修观禅,其实我们是在修止禅。用观呼吸方法修观禅时,我们观照气息进出鼻腔时,气息撞击鼻腔后即生即灭,要看到呼吸的生灭才可以说用观智在观照,在看这些的时候就会知道无常、苦和无我。

一直锁定一个目标实际是在修止禅,这是明显的,而去观一个目标的生灭才是修观禅。呼吸要正常地去观,要有正念,每当呼吸出现都要觉知,呼吸消失了也要觉知,这样才是修观智。呼吸要正常,心也要放松地觉知。呼吸要充分,吸的时候气息稍微长一点,稍微慢一点。观照不到呼吸的时候,可以观呼吸的三个触点:吸气的时候,第一个触点是鼻腔,胸腔是第二个触点,肚脐是第三个触点;呼气的时候,第一个触点是肚脐,第二个触点是胸腔,第三个触点是鼻腔。观腹部起伏也可以,如果观不到呼吸可以观起伏,也可以呼吸和腹部起伏轮换着交替观照。只要心放松,心清净,才可以看到色身所出现的现象。心不要沉重,要活跃,要加强精进力,决意一定要清清楚楚地观照到所缘,要让成熟的观智生起。

 

学习聪明地死去

    要有正念,尽量觉知所有出现的现象,不要失念,要有正念,要精进地去观身体上所出现的一切现象。

    要超越色身的疼痛,色身出现的疼痛、酸、麻、肿胀等现象,只是展示给你们看,不是让你们动,让你们去抓去挠。不要动,要有耐心,先苦才有后甜,因为害怕更巨大的痛苦所以现在要忍耐小小的痛苦。色身现在的这个痛苦不算什么,生病的时候比现在会更痛;在临死的时候,出现的痛苦会比现在痛十倍。如果没有禅修,不能忍受现在的痛,那么死亡来临的时候,可能会去地狱,地狱里被燃烧的苦和现在的苦是无法比较的。

    所以我们想要未来没有巨大的痛苦就要忍受小的痛苦。如果没有好好修,不知道超越这个苦,临死的时候面对更大的苦,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心。心被痛苦控制后,嗔心生起或恐惧等等这些不善心的出现会让众生投生到四恶趣。如果去了地狱,他们身体就是一直被烈火燃烧;去了鬼道,成为俄鬼时,没有好的衣食,没有一刻的安宁。

    修行之后有了观智,在临死之前就不会有执着,这个就叫会死的人。会死的人在临死时可以如理作意,加强精进力,不让心懒散,不会投生四恶道,会成为人或天人。所以禅修者要自己决意:所缘一定要观得到,观得很清楚。例如,苦受出现就要选一个明显的地方去观,观痛的增加或减少,观到生灭,这就是身体的本性,无常的本性。无常的本性促使色身在展示它的无常性。禅修者用智慧去看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些只是苦,都在生灭,只有禅修者看多了才会看得清楚。我们要耐心地观照色身,呼吸要正常,吸气要够。要加强精进力,不要想着禅修时间什么时候结束,自己的任务是要修行,要专注,不要让心老是往外跑,不要懒散,这些都是不善心。

    在看的时候,身体出现感受时,不要将感受和“我”加在一起,色身痛就只是色身痛,不要让心跟着色身痛。如果名法和色法(黏)在一起的话,就会感受“我在痛,我在痒”。实质上,这些不是我,是色身出现的现象而已。要看好这个心,心本来是很清净的,只是有烦恼进入,心才会烦躁,才会疼,同时引发身体也疼。有时候疼痛超出了禅修者的忍受范围,此刻也可以不要观疼痛,转移到观呼吸也可以,可以转移目标去观,但是一丝一毫都不要失去正念。

 

 

小孩子的觉知和大人的觉知、凡夫的觉知和圣人的觉知

    小孩般的觉知是例如你用棍子打小孩子,他就会喊痛,因为他疼;如果你用棍子去打畜生,它会嚎叫,因为它觉得疼。成人般的觉知例如用棍子打成人的话,他不会喊痛,他会忍耐。

    另外两种觉知是凡夫的觉知与圣者的觉知。凡夫的觉知是他们生病时或在观身体的变化时,习惯性地将“我”加到感受上去,这样痛苦地哀嚎。圣者的觉知是当苦受生起的时候,不会把“我”加上去,心不会跟着色身的痛苦而痛苦,这就是圣者的觉知。

    所以在修行的时候,还没有证道证果的人,修行中色身很痛的时候就会把加上去;但是圣者们修行的时候,他不会把这些苦受当作苦受,不会把“我”加上去,只会观照身体在展示它的苦,无常,无我。

    现在所有的禅修者们要用圣者的觉知来观察身体,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是所有圣人修行运用过的方法,所以禅修者们可以说是走在圣人走过的路上。想要生起与圣人一样的观智,就要像圣人那样去观照,同圣人一样地去了解这个身体。禅修者在观照的时候,遇到什么现象就如理作意:这不是“我”,只是色身的变化而已。禅修者在心里不要默念:“我痛”“我痛”。色身的变化是它的本性,心要放松的去看感受的增加和减少,生起和灭去。疼,去观照可能就消失了;麻,去观照可能会变成痛。看到色身的生灭时,就如同有圣者一般的觉知;如果有“我受不了了”的念头生起时,就是俗人的觉知。所以我们现在坐禅时,要用圣者般的觉知去观照,头要挺直,腰也要挺直,闭上眼睛,实践禅师教导的禅法。    

    用心观照呼吸这个主要目标:吸进去的时候,心要放松。有时候仔细观察的时候,不仅会观察到呼吸,还会感觉到气体的凉和热——吸进去气体是凉的,呼出来是热的。气息是有生灭的,这是它的自然现象,不是自己可以造做出来的。禅修者要做的就是去观看它,不要让它消失。有生就有灭,所缘自然地生灭,每秒都要把这些快速的生灭看清楚。

    闭上眼睛,不要看别人,关闭眼门,不要东张西望,眼睛没办法闭下来是因为有太多的烦恼。呼吸要正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如果太慢身体会沉重、昏沉,如果太快会咳嗽、心慌、掉举,所以呼吸要调整得正常。

    身体不要乱动,要把身体坐稳,要用正念收摄所有的五根。痛时,想动也别动;痒时,想抓也尽量控制不要抓。想抓痒时,觉知这个动机后,想抓的念头会消失,但不会那么快就消失,要紧紧跟住这个念头,直到想抓的动机彻底消失。

    头不要弯下去,腰也要直,吸气时候要吸得深一点。禅修者要一个一个地连续觉知呼吸时气息与鼻腔的接触点,要培养出定力。要专心,心不要妄想,心跑出去了要有觉知,不要跟着妄想走。如果知道有妄想就观照它,然后把心拉回来。如果呼吸不明显可以观腹部起伏,也可以观心脏跳动,要选一个明显的目标。要有耐心,就是要这样耐心地去圆满忍辱波罗蜜。

    要看自己的身体,不要睁开眼睛看别人,不要乱动,现在不要有小孩的觉知,要有成人的觉知。加强精进力,不要让心老往外跑,有神通的人可以看见禅修者的心老往外跑,要专注,要有正念,身体不停地在变,在展示给我们可以观照的目标,所以要很专心地去看。不要懒散,懒散的心,懈怠的心是不善心,有不善心就会去恶道,去恶道不是别人送你去的,是这些不善心,不善业送你去的。要根除这些不善业,要专注。

    心要专注在感受最明显的地方,不是观这个疼,而是要看它的移动变化。观察所有出现的目标:如果色身上有明显的目标,就观色身;如果心跳的目标明显,就以心跳为观照的目标。

    有些禅修者的心正在失去正念,就像森林里的猴子一般,没有正念的心像个猴子,这是因为没有用正念去制服心,所以有烦恼进入,要有觉知地去观察散乱的心,然后专注在所缘上。

    身体不断地展现苦受,这苦受不是一直都是一样的,苦受也是无常的,是在变的,看身体要用智慧看,看了就会了解苦谛,就会有道谛发生,苦谛会导向道谛。

 

三、禅修问答:

1、 禅修者:如何知道刹那定生起?

禅师:举例说明:观呼吸的过程中,禅修者呼气时,觉知呼的气息与观照的心融为一体,也就是常说的心和所缘结合在一起时,就是刹那定生起了。此时禅修者觉知心不散乱,有定力。

    但是,没有经验的禅修者开始练习时,会以为自己有刹那定。其实,因为练习时间短,定力不够,当他观 “呼” 时,他实际观照的是“吸”,他并没有获得刹那定。

 

2、 禅修者:心和所缘结合在一起时,是什么状态?

禅师:观照的心与观照的目标结合时,身体就会比较轻柔,心也比较舒展,身心都会舒适愉悦。同时,心是活跃的,心在观照所缘的时候充满活力,在继续观照身体的时候,会容易观照到目标。

    刹那定很强的时候,行禅中观照所缘会很顺利和细微。在行禅的时候,他先是觉知到想提起脚的心,然后才有脚的提起。行禅时,观照很顺利,生灭不停地被观照,厌离的心就容易生起。厌离心生起的时候,心识仅仅是闪现一刹那而已,之后就再也不会生起。此刻刹那定的心识状态类似涅槃的感受。

 

3、禅修者:刹那定可以延续一整天吗?

禅师:如果禅修者在行、住、坐、卧以及生活禅中全力保持正念和专注力,精进地禅修,那么就可以保持刹那定连续不断。

    如果你能保持专注所缘一分钟,那就收获一分钟的刹那定;如果你整天都能够让心和所缘保持一致,那么你就能够获得一整天的连续的刹那定。

 

4、禅修者:观智生起时,会有怎样的感受生起?会看到什么异象?

禅师:既会觉知到身体上出现的现象:冷、热、胀、麻、痛等在不停地变化,而非固定不变;也会觉知到心里的快乐、高兴、沮丧等等感受也在不停地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觉知身与心的现象都在不停地刹那刹那生灭,就是观智生起。

 

4、 禅修者:看到生灭是指看到什么?

禅师:所谓看到生灭,举例说明:首先,坐禅久了,觉知颈椎酸痛生起;其次,仔细观时,发现颈椎处酸痛变成肿胀;再其次,仔细观照,肿胀变成麻;接着仔细观,麻变成痒;最后,突然苦受消失。

    禅修者在禅修时,觉知到身和心是在不断变化时,我们可以说禅修者看到生灭。

 

5、 禅修者:如何理解身心是不停地变化?

禅师:所谓身心的变化,举例说明:

    立禅时,脚掌与地面刚刚开始接触,没有明显的苦受出现;

    十分钟后,感觉脚掌微微发热;

    二十分钟后,感觉脚掌的热度慢慢升高;

    三十分钟后,感觉脚掌的热度持续上升,甚至发烫;

    六十分钟后,感觉脚掌站在铁板上;

    持续立禅观照,突然脚掌的温度消失。

    苦受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的,苦受并不是固定不变。这个例子应该能够说明如何理解禅修者是如何觉知身心在不停地变化的。

    再举个例子,禅修者色身上甚至比每一毫米更微小的位置都有冷、热、酸、麻、胀、肿、痛等等变化发生。这些变化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定力去发现这些事实。这些变化如同全身涂满糖浆的禅修者,摔倒在蚂蚁窝里,顷刻之间有无数只蚂蚁在身体上爬来爬去一样的明显。

    再举一例:如同禅修者没有雨伞和雨衣,突遇暴雨,仅仅是一瞬间,雨滴就密密麻麻覆盖全身,而且如同雨滴此起彼伏般不停地落在身体上的那种感受一样,身心每一秒都在不停地变化。

    当禅修者定力足够时,会明显觉知到全部身心都在不停地变化,苦受也在变化,乐受也在变化,而且就在每一个生起和灭去之间是有间隙存在的。同时,就算是每一个独立的生起或者灭去出现时,也不是很粗略地就灭去。每一个独立的生起和灭去出现时,也是有很多微细的变化。有如此觉知力,可以说是观智生起。

 

6、 禅修者:看到变化就是有观智吗?

禅师:觉知到身心的变化就是有观智,但此刻的观照还是比较粗糙,观智还不成熟。

    禅修者不停地重复再重复观照身心的变化。觉知身心的变化对禅修者来说,时间久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会不想再觉知身心的变化,就是不想要这个苦受。

    从觉知到身心粗大的变化,到不想觉知这个变化的过程会很长,需要很长时间的持续精进才可以实现。

    禅修者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心去观照所缘。心观照所缘,将所缘的变化看清楚了,最后发现身心只是一堆不停变化,不停生灭的五蕴,就再也不想看到身心生灭变化,甚至不想禅修了,觉得没有意义。

    最终,不想观照身心不停生灭的意愿久了,不想要这个身体,不想要这个变化的厌离心就自然出现。

    厌离心继续增强,最后不想要这个身体,想要脱离身体的心强到极致时,禅修者会在持续观照厌离心的当下获得证悟。

 想要证悟,一定先要有厌离心的生起。

 

8、禅修者:坐禅久了就有痛,痛每个人都讨厌,但是坐禅结束,转变坐姿就不痛了。这个体验每个人都有,如果说这个是观智,那么岂不是每个人都有观智?

禅师:你在打坐的时候体验到痛,当时你不想要这个身体的心生起。不过,坐禅结束,你站起来不痛了,不想要身体的这个心就消失了。这也说明了,痛是无常的,观照痛的心也是无常的。所以禅修者,需要将所缘和观照所缘的心都要当做所缘来观照。观照久了,观智就生起。

    如果禅修者想增强对痛和观痛的心都是无常的这一事实的体验,只需要增加坐禅、行禅、立禅和卧禅的时间,你持续几个小时,就可以持续地看到这个生灭。

 

 

9、禅修者:这期禅修营,前三天是修止禅,但是我还没有培养出刹那定,那么后七天教导观禅,我还能跟着修观禅吗?

禅师:首先,前三天教导你们的是如何在行、住、坐、卧以及生活中禅修,获得刹那定的方法;接着,用三天时间,指导你们如何继续禅修,培养出最基本最基础的刹那定后,如何修出观智;最后四天时间才教导如何运用观智,持续观照心和所缘最终证道证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