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午的太阳就会偏西,满月过后就会亏缺,什么事物发展到头了,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啊,苏东坡早就劝导人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开点,人生就像过山车,有起有伏才有滋味。 你没看错,这是云石君的文章,不过,不是要写心灵鸡汤,而是带大家看看全球最极端的一群人的信仰——伊斯兰的盛极而衰史。 中世纪时,伊斯兰作为人类三大主流文明之一,其辉煌到了最高峰:是当时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明。具体点讲:中国的西域丢了华夏文明而要了它,从印度文明手中夺走了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中东的叙利亚、迦南、小亚细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东欧的巴尔干半岛等基督文明区域,都曾是或现在依旧是伊斯兰文明主宰;农耕时代亚欧大陆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甚至君士坦丁堡,也被伊斯兰文明征服,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你已猜到,发展到巅峰之后的伊斯兰文明逃不掉衰落的命运。 近代,伊斯兰文明被欧洲文明全面压制。到了现代,曾被基督教文明压制的其他主要文明都渐渐复苏了,但伊斯兰的现状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惨,真惨! 伊斯兰文明为什么会衰落到如此地步? 我们置身于大航海时代背景下来看,当时,基督教文明实现了由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变,开发和掌控了新海上通道,控制着东西方贸易。当然,伊斯兰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地位也就不复存在,欧洲在东西方贸易获益丰厚。另外,征服和开发新大陆,握在欧洲手上财富和资源越来越多。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的先进自然使基督文明优于伊斯兰文明。 不过,若仅仅是以上分析来概括伊斯兰的衰落会显得太过肤浅。有两个问题上述解释行不通。 一、新大陆开发早期,欧洲无法对抗伊斯兰世界。 自伊斯兰创教始,伊斯兰世界便垄断了东西方的海陆贸易,千年来,拽在手里的财富自然不会少,那时伊斯兰文明的规模和质量均远高于欧洲。在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前,伊斯兰世界的基础条件远比欧洲优越,无论是陆运还是海路。基督教文明虽通过开发新大陆,拓宽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至少在新大陆开发的头两三百年内,因有限的开发程度,较高的转运回欧洲的成本,欧洲还是没有抗衡伊斯兰世界的资本。 二、新航路无法与旧航路相比。 虽然,达伽马开辟的环绕非洲至印度洋的东半球新航线,麦哲伦发现的横跨大西洋至美洲,再穿越太平洋到亚洲的西半球新航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东对东西方贸易线路的垄断。不过,摊开地图一看,我们很直观的发现,这两条航线与传统的中东线路相比性价比就低了点,欧洲将货物运到东方,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会多了去。 由此看来,在美洲的大规模开发未获得显著成效之前,新航道的价值显然低于传统贸易线路。 那么是什么导致伊斯兰世界无法转型到近代? 伊斯兰世界的思想陈旧,政治分裂?就算如此,中世纪的欧洲更加保守,政治上更是群雄割据,欧洲能转型成功说明,政治格局和意识形态不是伊斯兰转型的根本阻碍。 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是利益驱使的模式限制。而这模式限制背后,又折射出中西亚地理环境的缺陷。 无论是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还是近代中前期的欧洲,都是通过商业贸易来聚敛财富,实现资本积累。但是,关于如何使用,二者的不同就有得说了。 赚钱是要为了享受,无论伊斯兰世界还是欧洲都会。不过,关键在投资方式上的不同。欧洲将财富用于本土农业和手工业的再生产,从而确保长远利益的增长;而伊斯兰世界,则更多的是用于军事扩张,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武装去更有力的对外扩张,进而攫取更多的利益。 是何导致二者区别如此大的投资方式?这还得从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地理环境说起。 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欧洲,降雨丰沛,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很长时期内,欧洲文明的范围大都限于气候舒适的地中海沿岸。实际上,因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润,西欧、中欧、东欧甚至北欧,并非是人居住的理想环境,碍于农耕时代中前期,人类文明水平落后,征服自然能力有限,对这些地方开发能力也有限。不过,到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时,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这些板块进行大规模开发已不再是难题。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欧洲将被回流到欧洲的商业贸易利润,大量投入到对欧洲本土的开发中,欧洲北半部的严寒已不再是无人区。洲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土生产和海外贸易两大基础之上的。 反观伊斯兰世界,其核心区在中东,此地气候炎热,干旱少雨,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太恶劣,相应的阻碍了伊斯兰文明质量的提高。 首先,过于炎热的气候,在外劳动的时间有限,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再看欧洲,就算严寒,只要做好御寒工作,劳动不成问题,再说,劳动可以使人全身热火起来,这样是不是还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稀少的降雨量使中东地区荒漠化非常严重,可开发土地有限。 当然,不是所有地区都缺水,比如奥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地区: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降水量就相对丰富。但这两个地区均为山地高原,而少适合生产和流通的低地平原,没有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地盘。 总之,炎热的气候、稀缺的淡水资源、稀少的可开发低地平原,极大限制了伊斯兰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仅靠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有限河水,完全不足以支持伊斯兰世界的大规模生产,甚至影响到了人口的增长。 如此一来,伊斯兰世界通过海外贸易获取的财富,并不能用于本土生产上,而只能投入到军事中,通过扩张掠夺来实现收益增加。 但是,军事扩张也是有限度的。中西亚和北非一旦深入到基督教、华夏、印度教等强势文明的核心区,遇到强力阻击,军事扩张也就告一段落。伊斯兰若依然将资源投入军备,但也只能维持既得版图,要获取更多收益就没那么容易了。 综上,由于欧洲本身可开发程度较高,就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反哺本土生产,二者相辅相成,推动欧洲文明质量的提高。 量变才生质变,当欧洲本土开发规模到一定程度,技术水平也达到相当高度时,文明形态便有转型的可能。正因如此,欧洲才能最先开始近代化,并在18世纪后期爆发工业革命,使基督教文明从农耕时代迈入工业时代。 再看伊斯兰世界,通过传统海外贸易已赚到盆满钵满,因后期受新航路挤压出现萎缩态势。不得不感叹一下,老天是公平的,为你开了一扇窗,便为你关了一扇门。商路获利是够多的,可是本土没有大规模开发条件,还怎么去和欧洲这样的后起之秀竞争,去推动文明进一步发展?虽然伊斯兰世界一向重视军事,但受其文明规模和成色限制,其军事力量也会随着物质利益的减弱而呈下降趋势。而欧洲,随着文明的发展,其军事力量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增长,工业革命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对伊斯兰世界的压倒优势。大刀长矛怎能比得上船舰利炮? 伊斯兰因自身环境的限制,走向没落也成了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