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钿

 面包公主1111 2017-11-02



    花钿(diàn),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中国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是古代女子面部妆容的一种特殊饰品,也是中国服饰、美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钿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唐朝发展到鼎盛,宋元时渐趋没落。


   中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专家推测为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 ”“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汉承秦俗,并受楚文化的影响,“花子”应该相当流行。


  三国时开始流行“靥钿”,这种特定位置的妆饰一直到唐朝还很盛行,晚唐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夫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灭,有赤点,更益其妍……以丹青点颊,此其始也。 ”


  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这种妆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方法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贴于额头,或在额间涂上黄色。


   唐朝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唐代诗文里随处可见其描写。大约是出于对本朝文化的极度情深,晚唐有一种传说,认为花钿起源于唐朝,而且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有关。


  到了晚唐五代,女人脸上的花钿越来越多,样式也越来越奇特,于是,原本是模仿天然笑涡儿的“圆靥”,也被做出了小鸟之类的造型。在宋初,京城的女性,还流行用一种黑光纸剪成“团靥”来装饰面庞。不过,在花钿中,最流行、最受青目的是用金箔做成的“金钿”,这在靥钿一项中也不例外。金靥,相对于翠钿等其他颜色花子的优势,是它耀人眼目,而且随着女性面庞的转动以及表情变化,它会时时闪烁金光,就像女性嘴角挂着一对明亮的、忽现忽灭的星星,仿佛是在故意地模仿着撩人的、淘气的笑影。


  五代十国的服饰承袭唐代并且有所发展,花钿继续盛行。甚至有女子把各种花钿贴满面颊。


  在脸上贴花钿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明代都没有完全消失。


  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北宋时,“花钿”依然还在女子中流行。没有酒窝的女子,就以“花钿”来代替酒窝;有酒窝的,就贴上“花钿”来强调一下。黄的、黑的、绿的、红的,各种颜色的“花钿”可搭配不同颜色的服饰。南宋,自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以后,女子必须守贞洁,自然就不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也就不再那么刻意的打扮自己了。


  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在古代曾经流行了一千年的时尚饰品的影踪。


花钿纹样


     “花钿”也称为“花子”,是一种用金箔、彩纸、鱼骨、昆虫翅膀等材料制成的装饰品,一般为花、鸟、蝴蝶等形状,“花钿”背后有一层胶,贴的时候很方便,哈口气,胶就化了,对着镜子就可将“花钿”粘于脸上。



出土的唐代花钿


  还有一种“花钿”是作为饰品插进或粘在高耸的髻上,比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花钿委地无人收……君王掩面救不得……”,说的就是杨玉环头发上的“花钿”掉在了地上,以此来形容美人将死。唐金乡县曾出土过四件金质的花钿,其中一件做工异常精细,花瓣为双层,由金丝编成,焊接在薄薄的金箔上,“金钿”的外缘还饰有一圈小金珠。


   花钿的质地形状千差万别。最简单的花钿仅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复杂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鱼鳃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材料剪制成的各种花朵形状,其中以梅花最为多见。


  五代后蜀孟昶妃张太华《葬后见形》写“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钿”,诗中的翠钿是用翠鸟的羽毛制成的。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宋人陶谷的《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还有许多复杂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或是描绘成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贴在额上宛如一朵奇葩,把女子装扮得雍容华丽。





     花钿的颜色丰富多彩,主要有红、绿、黄等。其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如金箔片为金色,闪烁反光;黑光纸为黑色,烟烟闪亮;鱼腮骨为白色,洁净如玉。其他根据图案需要绘上各种颜色的,更是争奇斗妍,绚丽多彩。最为奇特的是一种“翠钿”,它由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体花钿呈青绿色,晶点闪闪,清新别致。


    粘贴花钿的胶水,主要是呵胶。这种呵胶出产于北方,相传由鱼鳔制成,其胶粘性极佳,可用来胶合羽箭。妇女用其粘贴花钿时,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口液,便能溶解黏贴。卸妆时以热水一敷,便可掀下。


    花钿的作用除了装饰外,在唐朝民间,在那些聪明女孩子的巧妙妆饰之下,它还可以成为一种对面部不完美的修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