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飞机都喜欢看空姐的微笑,须知这种微笑是有模板的,微笑时露出八颗牙齿最好看,通过嘴咬筷子就可练习。这样标准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职业化的精神。须知,模板化就是职业化。 模板化是输出的形式,无处不在。以财务分析为例,分析报告可以是word格式,也可以是PPT格式。不管用哪个形式,至少要统一体例,如逻辑、框架、排版、字体、颜色,这个体例就是模板。 把财务工作成果实现模板化输出,这是专业精神的体现,也是职业化的体现。譬如,编制预算模板,要力争做到“四化”。 使用模板自然是为了便于工作,模板的好处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图明确 由上级下发给下级,体现的是上级的意图,等于上级为下级工作指明了方向。如果不明确上级意图,下级会自觉不自觉地做成“大而全”。 便于汇总 交付格式统一,便于汇总,尤其有利于集团化公司工作。假如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格式不一,琳琅满目,阅读报告的人就要不断跳跃思维,不断跟着子公司财务报告的思路转换。如果格式统一,不仅可以让看的人省心,也可以让汇总的人省事。 填报简便 例如学生考试,总觉得填空题好做、选择题好做,而论述题不好做,这是因为填空题、选择题有方向,而论述题不着边际。同样的道理,给了下级模板,下级就明确了要填写的内容。 关注点明确,减少上级的无效阅读 如果下级做一份大而全的报告交差。对于上级而言,他要关注的内容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段,这需要他从冗长的报告中找出,结果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有利于经验的传承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指出,“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建设。” 模板化是我们工作输出的要求,也应是我们的思考逻辑。如果让你规划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你会怎么做呢?很多人会脱口说出差旅费、交通费、通信费、办公费、招待费……列出一堆明细科目来。这样思考问题难免挂一漏万,显然不是模板化思维。 模板化思维要求你先找出管理费用二级科目的规律,分门别类。管理费用核算的内容可梳理为以下八类: 研发费用:研发支出; 如果按照这样的类别再去列示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一定会清晰得多。模板化思维有助于理顺思路,有助于条理化表达。 细细观察自己的工作输出,你会发现模板化输出多的地方我们的理解也更透彻。如果你觉得形成模板很困难,这恰恰说明你尚未掌握这方面工作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平时多加练习,模板化会让你更加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