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曲艺的讲究

 arney 2017-11-02

  老天津卫人爱听曲艺,而且还讲究台下交友。无论是张爷、李爷,只要在园子里见一面,听玩意儿的兴趣一致,两句话过来,便成了熟人好友。这里还不乏“忘年交”,二十几岁的也能跟六、七十岁的老观众交谈得火热,这不能不说是曲艺的魅力——在隔辈人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那时,听曲艺不能干听,讲究的是喝着茶水儿,嗑着瓜子儿,嚼着青萝卜,一边听唱儿,一边喊好儿。那时,戏院和电影院可以通用,可听曲艺却不成,非得是老年间茶楼、书场的格局。演员离头排观众不过一米之遥,观众形成扇形簇拥着演员。三、五个听众一桌,每个人面前摆着茶碗及各种干鲜果品。天津卫的曲艺观众可不讲究吃独食,往往是一个人带上几样,到园子里一串换就都有了。图嘛呢?就图个大伙儿亲亲热热地在一起像一家人开茶话会似的。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天津人好热闹,爱捧场。梨园行有句话:“北京坐科,天津唱红。”要想“红”得有人捧。天津卫的观众可不是瞎捧,对玩意儿地道、路子正、活儿好的演员才大捧特捧呢。那时,观众比演员还累——他为你喊好儿能把嗓子喊哑了。玩意儿差点儿也没关系,只要肯卖力气,也照样给你喊好儿。老观众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嗓子是假的,功夫可是真的。天津卫的观众给演员喊好也决不冷落弦师。弦师伴奏托腔保调,和演员配合默契,珠联璧合,才能构成完美的一段“活儿”。观众让演员加“活儿”返场,不叫演员,只唤弦师。其奥妙在于,弦师坐在场上,演员能不乖乖地回来吗?

(载《今晚报》1993324[星期三]第六版“今晚副刊”,网友名流邻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