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艺的人

 arney 2017-11-02

  晚清时候,天津民众称那些以演戏唱曲说相声为职业的人是吃开口饭;吃开口饭者在集市、庙会、街头空场卖艺,谓之撂地。当时的老城内外人口密集,是江湖艺人们撂地行艺的好地方。诸如宋五、胡十、霍明亮等著名木板书艺人,都常在东门里大街路北、文庙以西和西门以北一带的空场上表演,他们演唱的《大宋八义》、《明英烈》、《于公案》等长篇大书,在天津社会流传于时。宋五系瞽目艺人,给他弹弦伴奏的小青年刘宝全,在天津曾先后拜盲艺人王庆和、霍明亮为师,学唱木板大鼓。后来刘宝全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梆子等戏曲形式的声韵、唱法,经过若干年潜心钻研、改造,由木板大鼓脱胎出京韵大鼓,他成为声誉极高的一代鼓曲大王。刘宝全成名后曾对人感慨地说,他的演唱生涯是从在天津城里撂地艰难起步的。

  据清人张焘《津门杂记》记载,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天津城里及其周边,三步一庙五步一庵,单是城里,东南隅有草厂庵、水月庵、药王庙、弥勒庙等7座,西北隅有城隍庙、三皇庙、白衣庵、观音寺等7座,西南隅有三义庙、财神庙、护饷关帝庙等10座。此外,东门外有天后宫、玉皇阁、天齐庙,西门外有关帝庙、九天庙,南门外有风神庙,北门外有老君堂……这些寺庙庵堂各自定期举办庙会,如农历四月初六天津府城隍会、四月初八天津县城隍会、四月二十八药王会等等。名目繁多的庙会,不仅行商小贩云集毕至,而且演戏唱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届时,演戏唱曲的艺人们早早赶去参加献艺。据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生前回忆,他小时在天津跟随庞启发学演河北梆子,1907年年仅7岁的他第一次登台,扮演《双官诰》里的王春娥,就是在西头韦驮庙的庙会上。天津老城及其周边庙会多,演唱活动自然频繁。庙会演出为江湖艺人们提供了展示才艺和养家糊口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民间艺人,培养了众多的观众。

  庚子年(1900年)天津拆城改路,艺人们撂地行艺的空场随之缩小,庙会演戏也逐年衰微。演艺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艺人们的演出方式。戏曲艺人或进入茶园搭班,或流入农村乡野草台。说唱艺人为了维持生计,恢复此前多年就有的串宅门(又称走街坊)演唱方式,他们身背鼓板,在街头里巷边走边吆喝“说书带唱”,瞽目艺人则口吹梆笛或手弹弦子,招揽生意。那年代,妇女同胞受封建礼教束缚,不得进入戏园看戏听唱,一些殷实人家的妇女闲暇时邀约女性亲友聚会,往往把沿街流动的瞽目艺人招进家里说唱。瞽目艺人有独来独往、自弹自唱者,也有领一女徒、盲人弹弦女徒唱者。进门后先将写有若干曲目的折子递给主家挑选,即点即唱。听几段故事强、有情趣的鼓书、单曲,女眷和孩童们开心解闷,也花不了几个钱。清末民初时候,在老城内外“走街坊”的江湖艺人为数不少。遇上慈善的主妇或许能获得意外犒赏,但也有一天不开张的时候,总起来说,这些艺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

  许多江湖艺人四处漂泊,连个安身之所都难得。光绪年间,有人在西门外开设江湖艺人的公共住所,时人称之为生意下处。生意下处只接待江湖艺人,提供食宿,收费低廉,而且很重义气,凡使用行业暗语前去投宿者,即使房客已满,店主或房客总会尽力照顾,匀出地方来留住。生意下处有严格的行规,无论店主、伙计还是投宿的艺人,都必须遵守。譬如,艺人授徒时不准闲人旁观;艺人作完艺分账时,别人不准偷窥;师父管教徒弟,无论多么严厉,也不准他人相劝;毁坏下处的公用物品照价赔偿等等,如有违犯,撵出门去永不收留。

  清末民初,南市一带相继建起大小茶园、戏园数十家,一些艺有专工的戏剧、曲艺艺人,进入这些场所作艺。作艺条件得到改善,演出收入也有所增加。为了便于在几家场所赶场,艺人们口熬肚攒,在南市周围或租赁或购买聊以栖身的民房,逐渐定居下来。到天津解放前夕,在老城内外有不少吃开口饭的固定居民,像东门里石桥胡同的季金亭和他的女儿金宝环,南门里大水沟的郭熙瑞和他的女儿金小波,南门外大街张家胡同的宋直深和他的徒弟张慧云,南大道邢家胡同的韩俊卿、何玉亭,西南角怀友里的梁蕊兰等等,都是当年吃开口饭人群中的佼佼者。解放后,党和政府安排他们进入国营演出团体,或是到戏曲学校课徒传艺,从此结束了他们四处流浪的卖艺生涯,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

(《今晚报》2003-04-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