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要像荷花一样,不被外物牵绊,生活就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HNYZL 2017-11-03

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与不测,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因此受到影响,使得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忐忑不安之中。而要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则需如王阳明所说的'涤荡内心'。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静心不动,静心即净心。

生活,有时绚丽得美不胜收;有时却又残酷得让人不寒而栗。当面对顺境,喜不自持,而面对逆境,却又悲观苦恼。正所谓境由心造,当心得到净化,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能不为所动,从容面对。

平常人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动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转了。

王阳明说,有意去找寻宁静,这个时候已经不宁静了。真正的净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不动了,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比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猴从东西南飞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蚌蟒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适蒙和尚以比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的说道:'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王阳明:要像荷花一样,不被外物牵绊,生活就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呢?主要是因为真心被掩盖了。就像一面镜子,布满灰尘,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没有显现出来,妄心就会影响人心,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

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其实,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六尘所诱惑,也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王阳明:要像荷花一样,不被外物牵绊,生活就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实际上,顺境跟逆境不过是一体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失意忘形,都是不对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就得不到解脱。要想真正解脱,并不是去崇拜偶像,也不是迷信权威,而是要心无所住,心不为动。这样,面对任何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外面再美的景致,也无法使我们的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反而白白浪费掉精力。王阳明启示我们,把浑浊动荡的心澄清,不要刻意去欢喜、悲伤。就好似看一池生长于污泥中的荷花,池边的观赏者有人欢喜有人忧,可是一池的荷花却在那里,不动,不痴,也不染,荷花只是荷花。

王阳明:要像荷花一样,不被外物牵绊,生活就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人如果也能像荷花一样,不被外物牵绊,活出真我,心便能回归寂静,生活也就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