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统一男女退休年龄时机成熟

 zjp1955 2017-11-03

中国统一男女退休年龄时机成熟

——养老服务业需要大量女性“三工”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我国劳动力占比达到74%的峰值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正在逐渐下降。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增长,养老服务需求猛增,但专业服务人手短缺;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缩减,而城镇女工却退休太早,这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只要统一男女退休年龄,就可以一举两得,并能同时解决上述两道难题。

早在1935年,美国首次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统一确定为65岁,并一直执行至2002年。从2003年开始,美国每年延长退休年龄两个月,2009年美国男女退休年龄已统一延长至66岁,这一标准将一直执行至2020年。从2021年开始,美国将再次开始每年延长退休年龄两个月,直至2027年男女退休年龄将延长至67岁。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看,男女退休年龄统一提高至65岁以上,已是普遍做法。美国甚至立法鼓励延迟退休,比方,凡是自愿延迟至70岁退休的,退休金可提高30%;美国法律还明确规定,当雇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雇主不得强制要求其退休;希拉里与特朗普都是70岁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此外,美国年薪最高的前50CEO排行榜,相当部分都在65岁以上。事实上,美国许多大公司的CEO年龄都在65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

以世界第一高股价的公司Berkshire为例,它目前的股价已超过28万美元/股,其董事长兼CEO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已87岁,公司副董事长Charles T. Munger94岁,公司CFO马克(Marc D. Hamburg)为67岁,公司再保险业务CEO阿吉特(Ajit Jain65岁,政府雇员保险业务CEOOlza M. Nicely)为73岁。再看它的董事会成员:Ronald L. Olson76岁,Walter Scott, Jr. 86岁,David S. Gottesman91岁,Thomas S. Murphy92岁。这些老年人可不是你想像的“老糊涂”,这家公司是世界一流的最大保险公司之一。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志愿者年龄分布。在美国,做志愿者就像他们信仰宗教一样,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据美国2015年度志愿者报告统计,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人口比重接近25%,也就是每4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1个人参加志愿者服务,他们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按照志愿者全年服务时间长度来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全年提供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为94小时(中位数),其中,全年参加志愿者服务时间长达500小时的老年人占9.4%,参加志愿者服务时间达到100500小时的老年人比重为36.5%。很显然,这与中国大妈只跳广场舞、只做自家保姆的现状,存在性质不同的社会效果。

据美国科学研究实验表明:女性提前退休或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不利于长寿。相反,凡是退休后继续工作,或是能够走出家门经常参加社会服务或志愿者活动的,平均寿命可延长10岁。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始于1951年,当时政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至55周岁。1978年又规定了“特种女工”的退休年龄为45岁。60多年来,我们一直固守着这一标准未作任何调整。

1950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是男性39岁,女性42岁。截止2015年底,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其中,男性74岁,女性79岁。也就是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60多年间提高了将近一倍,目前大体接近美国水平。2015年底,美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6岁,女性为81岁,也就是说,美国男、女寿命分别比中国长两岁和三岁。

而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为50岁,相比之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太小,尤其是女工人退休太早,她们退休后除了做“自家保姆”,只能跳跳“大妈广场舞”或“大嫂广场舞”,这既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男女平等”,过早地将女性从工作岗位上赶回家做“自家保姆”,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既然女性寿命比男性长,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求女性比男性更早退休呢?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与法定退休年龄标准

2016年底参保人数(万人)

男女退休年龄

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

37862

男60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

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

50847

男60岁;

女60岁。

总计

88709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09年开始,中国农民第一次拥有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与此同时,我国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标准,即男女统一为60岁。自2011年开始,拥有城镇户口但没有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劳工可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规定他们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女60岁。2014年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更改名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男女退休年龄统一为60岁,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职工、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仍然执行传统的退休年龄标准: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因为地域、户籍、性别、就业身份的不同而导致法定退休年龄标准的不同,这在制度设计上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必须尽早统一。

很显然,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构成来看(见上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多达5.08亿人,他们执行的退休年龄标准为男女60岁,这一人群所占比例接近60%,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仅为3.78亿人,他们却执行男60、女干部55、女工人50岁的退休标准,这部分人所占比例仅为40%略多。因此,在中国,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已是水到渠成、刻不容缓,这既是制度公平的需要,也是延长退休年龄改革的需要。

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西方人99%反对延长退休年龄,但这并不影响国家的理性决策。只不过,在中国,人们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十分奇特,比方,老年人“不中用”、“老糊涂”,不能延长退休年龄;还有人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就会让老年人占据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这后一种观点似乎更有说服力,其实是错误的。大家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服务业细分是无限的,许多就业岗位都是依靠创业创新而被创造出来的,因此,社会就业机会决不是靠老年人让出来的,更何况,许多老年人的岗位并不是年轻人所能替代或喜欢的。由此可见,认为延迟退休减少年轻人就业岗位的观点,是十分传统、消极、被动的就业观。

当然,也有人担忧,如果延迟退休,高龄女工可能很难继续承担原有工作岗位,或是很难再就业。其实不然。目前,中国社区服务及养老服务十分空虚,支撑社区服务或养老服务的“三工”尤为短缺。在美国,社工(社会工作者)88%都是硕士研究生,义工(志愿者)更是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个社会群体,护工(家庭工人)已经完全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

相比之下,我国“三工”供求缺口却高达数千万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到那时,工程师不会因父母瘫痪而放弃或中断自己的专业工作,因为对失能、失智父母的护理,并非工程师的专长,照料效果未必好;相反,专业护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他的专长,当然应由护工来承担失能、失智老人护理,作为子女的工程师除了掏钱,就是在工作之余常陪陪父母。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亿多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多达1亿多人,随着人口老年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然而,养老并非纯粹意义的“物质养老”,它更是一种“精神养老”。如果我们仅有先进的养老设施,如果缺乏匹配的人文关怀及专业护理,那么,养老服务业就很难形成大气候及良性循环的社会效应。

养老服务业既包括机构养老,更包括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产业,它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够承担或开展的,它需要全社会、全民行动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更需要有保质足量的“三工”(社工、义工、护工)加盟进来,这样,才能让养老服务业发展更丰满、更坚实。

我曾考察过一些公办或民营的养老院,由于人手短缺,尤其是“三工”严重短缺,为了节省成本费用,大多数养老院并没有提供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服务,而是大量雇用没有经过专业化、职业化培训的廉价农民工,有不少养老院采用“圈养”方式,入住老人不得自由进出养老院,有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设在市中心高层楼上,并在楼层之间设置铁丝网上锁,老人基本上不能自由上下楼。这种“圈养”式的养老模式,实际上是很不体面的。

如果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那么,将有大批城镇女工人成为新增劳动力,她们可以直接纳入社区服务工种。除了少数部分通过考级成为社会工作者外,其他大部分则通过职业化、专业化培训就可以上岗提供社区服务或养老服务。这既是社区之福,也是老人之福。大批城镇女工进社区工作,必将极大地充实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尤其是让成千上万的专业化、职业化护工进入社区、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这既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又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大发展,从而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延迟退休年龄改革与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结合起来,协同推进,配套安排,从而减少改革阻力和社会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