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而为公众号写手,对不起

 常欢喜的图书馆 2017-11-03


我说:生而为公众号写手,对不起



文/Ting

 

我已经有些日子没写公众号了。


编辑卢易不停地催我,但打开电脑,就是下不了笔……我知道,是心里有个重要的支撑点坍塌了,而且一塌到底。


我试着回忆了一下了前尘过往,就像婚姻陷入危机时的反省一样,想看看我跟公众号的关系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我们曾经的柔情蜜意去哪儿了?接下来,是要继续貌合神离,还是从此一刀两断?

 

我俩的关系,还有救吗?

 

我一直记得“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个瞬间。




那天,我买了Konwyourself的新书,叫做《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Y是一个心理学大号,内容扎实,立场鲜明,我经常会在上面检索一些资料。这本书是KY公众号文章的合集,我兴致勃勃地翻了一下,然后就被……恶心到了。

 

那感觉,就像是把冰激凌混着土豆泥,再就着乌江榨菜,跟龙井茶一起咽下去……在手机上看的时候并不明显,因为是跳跃性阅读。而一旦成书,我就会下意识地去追踪那个“文脉”——油腻中年冯唐也曾说过,文字里是需要“金线”的,那是作者潜在价值观的体现,无论表面多么花团锦簇,都要有“文脉”才能真正连缀。

 

KY的这本书就是因为没有“文脉”,所以每一篇文字吼得越用力,相互之间的异质感就越强,读起来也就特别郁闷难当。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两个乳房刚刚好,如果有一大排乳房密密麻麻布满全身,你会是什么感受?再多个七八只眼珠子呢?

 

没有“文脉”,就没有合理的布局和搭配,文字之间撕咬得惨烈一片

 

由此,我第一次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公众号这种文体,正在不遗余力地毁损着文学本身的优雅和脉络感,因为每一个运营者都受制于越来越碎片化的市场需求——作者们必须把原本完整系统的世界观,切割成各种耸动的标题,并在几千字中给出仓促而片面的结论。

 

只因读者的“需要”亟待满足。谁先抢着喂奶,谁就可以获得利益

 


在公众号以前的媒体世界里,因为读者的反馈并不“实时”,文字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而一篇好的文字,也会经历反复的自我怀疑和深刻凝练。无论是一篇报道,还是一本书,都必须先完成作者和发布平台内在的检视和沉淀,才会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尤其那时的媒体自觉精英,大部分都在试图引导和输出某种特定的价值观,迎合之风并不盛行。

 

但新媒体却直接与数据挂钩,10w+立即就能转化成钱。所以,作者和读者不断相互影响,催生出一种急吼吼的“伪共鸣”——文字和利益纽带从未如此之近,在写字的每一个瞬间,都要面临实实在在的“价值判断”

 

但读者表现出来的需求,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家埃里森曾做过一个社会学实验,他请3700人次进行了“一分钟约会“。结果表明,在24个回合之下,参与者会会花时间去了解对方的学历、见识和价值观。但在24个回合之后,所有参与者一律开始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判断方式——看脸!!

 

是的,处在信息洪流中的作者和读者们,会产生判断力疲软,根本不愿意做深入的探究,判断方式只会越来越粗暴和武断。就像现在被诟病的小鲜肉们,谁要看什么演技啊,光有一张脸就足够了!

 

而粗暴者就会引动更粗暴的服务——眼下有很多文章连观点都欠奉,用一个“呸!”字就可以概括所有的内容。

 

大量的自媒体已经把大众的阅读习惯,从“浏览”变成了“抓取”,大家都开始习惯性地跳跃在各种不相干的信息之间,“给力的观点”和“落地的解决方案”就会通过互联网的滤网,变成可被抓取的点。而如果一个公众号文章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读者的注意力,并使尽浑身解数去满足那个喂奶的预期,就会被迅速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

 



所以,写公众号这件事,正逐渐演变成了无止境的讨好和揣度,甚至哪怕是一个勇敢的姿态,也是因为这个姿态能够产生出相应的经济价值,而不见得是笔者真的有多勇敢。

 

一切都在成为表演和交易


而当文人不得不面对交易的时候,就会更加严重的谄媚——价值观上的堕落,要远比物质堕落来得更不堪。


比如吴晓波……他音频里那个“八九零”的变声女优到底是什么鬼?

 

唉,文字工作者的内心何其娇嫩,他们实在经不住这种世俗的诱惑。而如果没有一点点矜持的防护,又怎么圈住易被那污染的精神清泉。但在这个发糖和喂奶为主流的时代中,作为一个公众号写手,大家却又不得不把那一尾活龙,切成了无数小肉片拿去炖汤……


这让我难过,更让我无所适从——我也并没有自己希望的那么坚强和坚定,如果数据漂亮,我会真的跟着高兴,要是写了半天没人浏览,我也会真心难过……

 

这可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


出于责任,我还是得继续写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出于一贯的自省精神,我打算从此刻开始,尽量不再假装口袋里装着“答案”——我不想再喂奶了,那些乳房真的恶心到了我。

 

这是我暂时能做到的诚实,也是能够暂时平衡我自己的一个方式。我也认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难过,也不应该逃避。

 

只是真的对不起了,无论对你,还是对我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