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秋季节,为什么我比别人怕冷?

 渐近故乡时 2017-11-03

怎么证明你老了?

      

      就是不用你妈说你,你自己就把秋裤穿上了!


      


      刻的你,是不是很想弱弱的问一句:为什么我比别人更怕冷?

 

      跟随小编来看个究竟吧!


时至深秋,确实不少人感手脚冰凉,怎么也暖和不过来,甚至早早裹上了厚厚的棉衣。其实,怕冷并不是仅仅因为你老了,而是体内“阳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人们为什么会出现阳气不足



阳为生之本,阳分先后天

阳气乃人的生命之气,人们依靠者阳气的推动、温养、蒸腾和生发功能,才得以让体内血液流通和运行全身,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 人体的阳气,其来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来自于父母,后者与后天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不良生活作祟,外寒内伤

阳气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现代人越来越舒适的享受生活,却忽略了这些享受给身体带来的变化。空调的广泛使用,屏蔽了自然的温度;爱美女性的衣服越来越少、薄、透;露脐装、超短裙纷纷登场;冰镇饮料、反季水果、大量性寒的海产品;经常熬夜等等,这些看似享受的生活,正一点点的侵蚀着人们的阳气。


阳气不足乃万病之源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在则人在,阳气无则人亡”,所以阳气决定长生。《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 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深秋感觉寒冷是很正常的,但是多加衣服后,仍四肢不温,这就是阳气不足的信号了。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也就是说天气、气候等外界环境与人是一个整体,外界气候的变化必然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寒主凝滞,寒气成为天气的主导后,人体内的经脉也会随之而收引,气血运行也会随之而减慢,必然使人们感到手足不温而凉。


除了气候的因素外,阳气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医认为:阳虚则生内寒,内寒则有骨髓向外传导至四肢末梢。阳气主温主外,阳气不足,气血推动无力,人们就会感到形寒肢冷,故见寒凉而不温。


阳气不足之人,首先会怕冷,别人穿短袖,他却穿长袖的衣服。手脚冰凉,这种冰凉,无论夏天冬天,手脚冰凉,和冬天冷是不一样的。


除了怕冷之外,阳气不足,五脏也会各有虚像。如易疲劳、乏力、感冒、气短、懒言、胸闷、心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肥胖、脂肪肝、全身关节疼痛变形、关节僵硬、关节肿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肿瘤、女子宫寒不孕、痛经、男子遗精、早泄等。

 

 

相信您看完以上的分享,对怕冷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应对深秋怕冷,应当怎么做呢?


1.阳气虚衰“早穿衣”

对于阳气不足体质差的人群或老年人,想要手脚保暖,首先建议比旁人的着装早上一个节气。这类人群因阳气不足,比常人更怕冷一些,一定要做好腿、脚的保暖,下肢的保暖做得好,全身会容易更暖和些。

2.注重食疗

俗话说“秋冬进补,春来打虎”,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饮食上可以进行滋补。如阿胶、乌鸡、红枣、枸杞、桂圆、精瘦肉等。


小编推荐几首常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补气养血,温中暖肾。

方法:当归10克,生姜6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黑米山药枣圆粥、补肺益肾,健脾益气。

方法:三年陈艾叶10g煮的水熬粥,后加入山药适量、红枣5枚、桂圆5枚,小火慢熬。切记勿反复多次加水。

姜枣桂圆水、补气养血,滋补肾阳。

方法:大小如1元硬币的生姜片3片,大枣5-7枚切片,桂圆3个,煮水适量。

注意:糖尿病人适量饮用。

3.适当运动

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适当的运动,能够调动周身气血,加强气血的流动,经络得以濡养,也能够改善阳虚的体质。如快走步、骑自行车、跳绳、打球等。

4.艾灸补阳好

艾为纯阳之物,最适合补元气。我们把艾草称为 “百草之王,补阳之圣药”,它具有升降双向、起死回生、温经散寒、化瘀通络、养生保健、长生不老的功能。因此老百姓有句俗话说:吃药一箩筐,不如艾灸一炷香。怕冷人群、上班族、夜猫子组、亚健康人群、老人等,都适合艾灸。甚至健康人群,也可以通过艾灸保健防身,达到“防未病”的养生功效。


小编推荐几个补阳要穴:

以下穴位每组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均可,30次为一疗程。


上半身怕冷:至阳、大椎



下半身怕冷:命门


全身怕冷:神阙


四肢冰冷:阳池、涌泉



外用御寒方:

陈艾30g   花椒10g   生姜汁300ml    青盐3g。 煮水,泡脚、泡手20-40分钟,根据汗出的多少决定时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切记:微微出汗,勿大量出汗。做到恰到好处,循序渐进。


特色中医外治:

隔姜灸、火龙灸、温肾固本灸、归元灸、督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